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蔡锐 《经济师》2014,(8):25-26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主体。解读我国国有企业的性质以及国有经济布局的合理性,对搞活国有企业、发展国有经济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论述了我国国有企业存在以及国有经济布局的合理性,提出了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夯实国有经济发展基础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改革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改革的重点,已经从国有中小型企业大规模的改制退出转到国有大中型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十一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实现国有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全局,优化布局结构,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国有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一、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占主导地位。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国有经济要从部分竞争性行业中退出,要进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并占主导地位。这主要是指,国有经济在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要占垄断地位;在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领域,要保持优势地位;在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领域,要支持发展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高技术产业领域,要加大资本投入力度。从行业布局上看,通过调整,国有资本在竞争性行业已大规模退出,目前国有控股工业…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阐释清楚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的机理,是更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需要。本文基于Lotka Volterra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实现了“1+1>2”的效应。本文利用1992—2018年国有上市公司与民营上市公司时间序列数据,使用VAR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国有经济发展,推动市场规模扩大,有助于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市场规模扩大,有助于国有经济发展;市场规模扩大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促进二者相互合作、互利共赢。本研究成果从市场规模效应视角,解释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赵玲 《经济论坛》2005,(6):61-61,66
一、国有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国国有经济是在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了强调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把有限的国有资源分散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国有经济几乎包罗一切,是一般的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有经济分布特点及结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我国国有经济分布态势呈现出以下三个显著特点:1·国有经济比重趋于下降,但国有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国家综合实力增强。以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为例,1995~2004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从5·5万亿元提高到11·1万亿元,实现利润从838亿元提高到4804亿元。一方  相似文献   

7.
一、国有工业行业分布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有工业行业分布结构对整个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要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结构调整和改组,必须首先认真研究国有工业的行业分布特点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主导性作用,国有经济与国有企业的发展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问题。文章通过分析黄石这一老工业基地城市中的国有经济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探询相关对策,旨在为国有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产权多元化格局下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问题从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出发,这些年国有经济领域的改革沿着两个途径不断向前推进:(1)结构调整,即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适当收缩国有投资的分布面,推动国有资本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2)制度创新,即按照股份制的方向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国有经济的分布面总体收缩和国有独资企业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是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临近,对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中型企业,将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国有中型企业在我国国有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是国有经济不可缺少的支柱之一。因此,国有中型企业从现在起就要打好基础,以迎接以后更严峻的挑战和竞争。企业靠什么去竞争呢,就是靠人才的竞争。有些国有中型企业本来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是很有一定的竞争实力的,可就是因为企业的主要领导采取一些对待人才的不良做法,导致企业人心涣散,失去了  相似文献   

11.
高友才 《经济纵横》1998,(12):62-62
一、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出发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把握好公有制自身的结构调整是一项重要内容,核心是处理好国有经济战线的收缩问题。公有制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适宜公有的应当公有,应当国有的必须国有。“全面退出”或“全面进入”都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2.
邱欣 《当代经济》2005,(7):36-38
湖北国有经济现状 国有经济在湖北的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九省通衢的区位条件和得天独厚的资源喊存,使湖北成为国家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湖北国有经济的发展围绕国家重点项目的布点展开,在人均GDP水平较低的基础上,较早进入了重工业阶段。国家长期高强度、大规模的投资,奠定了湖北国有经济发展的坚实基顾,也使湖北成为了工农业大省。  相似文献   

13.
国有经济资产重组,包括产权重组、产业结构重组和企业组织结构重组。以资产重组推进福建国有企业改革,关键是要抓好四个“相结合” 1.“抓大重组”与“放小重组”相结合 福建省国有大中型企业绝大多数处于能源、交通、基础原材料和重要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领域,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支撑与制约的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前500家大型企业集团的所有制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有经济各项经济指标仍然占主导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为:国有企业、国有独资企业、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港澳台合资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其中,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国有独资企业是指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1·从静态来看,2004年包括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企业在内的国有经济仍占据前500家企业集团的主导地位。如表7所示,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企业在进入前500家企…  相似文献   

15.
晓亮 《经济问题》1995,(10):2-4
民营:国有小企业改革的方向晓亮深化国有经济的改革,是今年我们国家的工作重点之一。在深化国有经济的改革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也要强化国有小型企业的改革。下面我想专就国有小型企业的改革谈几点看法。一、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6.
相当多的同志都认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骨干,集中了国家大部分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力量,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能否稳固,整个国民经济能否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发挥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目标的导向作用,都与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已积累起数量巨大的国有资产,据统计,截至2006年末,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非金融类企业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就分别达到29万亿元和12.2亿元。把国家即全民所有的国有资产保护好、运用好,把国有资产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对于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有经济的主导支柱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优势的重要表现。国有经济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的主导支柱作用决定了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是国家以资产所有者身份获取收入和国家用于资本性投入、发展国有经济的专项预算,是政府财政预算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有资产所有权管理的重要手段。 1.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编制原则。即遵循“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 2.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收入项目。(1)国有资产收益,包括国有企业上缴税后利润。(2)国有资产出售收入,包括国有股权转让收入、国有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关于国有小企业改革问题的理论座谈会上,陶大镛等一批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发表了他们的看法。与会者认为,国有经济对保证我国的经济独立、经济主权是不可缺少的,离开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我国经济上的独立性、经济主权就没有保证。搞好国有企业,抓住大中型企业十分重要,但是国有小型企业也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繁荣市场、为民服务、增加劳动就业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应加以扶持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