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晓丽 《金卡工程》2010,14(11):109-109
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犯罪的比例从2001年的60%上升到目前的74%以上。可见,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对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专家、学者都提出了很多办法,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本文将对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如何预防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当前,青少年犯罪在全世界内被认为是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后的第三大世界性恶瘤。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结构在此阶段发生了变迁,青少年犯罪违法的问题愈渐严重。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件已占总的刑事案件七成以上,青少年的犯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家庭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李菲 《金卡工程》2010,14(10):56-57
目前,青少年犯罪率不仅在发达国家更在发展中国家日益呈现出上升趋势,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在青少年犯罪心理健康发展中扮演最重要的社会控制角色是各种犯罪社会学派的共识,而不当家庭教育和畸形的家庭关系则是形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蓝选雷 《金卡工程》2010,14(8):146-146
刑事一体化是储槐植教授提出的一种刑事法学的研究方法,其内涵是从刑法的内部与外部关系着手,实现刑法运行的内外协调。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表现以及我国目前青少年网络犯罪刑事一体化预防机制的浅析,就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刑事一体化预防机制提出若干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一直居高不下,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情况复杂,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青少年犯罪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客观因素与青少年自身的人格特征、情绪情感、个性等主观因素影响的相互作用下慢慢形成的。其中,家庭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首要场所,直接决定和影响未成年人是否能健康成长。因此,家庭环境不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及家庭管理不当等负面影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直接的,重要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前网络游戏中不健康内容的泛滥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已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致使青少年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淡化,网络已经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温床。因此本文就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矫正时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党中央提出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也已经成为大家关心和议论的重要话题。积极预防青少年犯罪,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应当成为和谐社会的评价标准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现阶段,由于社会许多因素的不和谐,导致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应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审视青少年犯罪预防。  相似文献   

8.
陈凯 《金卡工程》2010,14(1):27-28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和发展,青少年正成为计算机网络使用的主要人群之一,网络诱发青少年犯罪也成为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象。由于青少年在心智方面的不成熟,往往会导致他们盲目地投身到网络世界中,形成对网络的过分依赖,从而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网络不但吞噬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原本善良的情感,也消磨了他们宝贵的青春时光。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为网络而走向犯罪的不归路?!为什么同样的悲剧总在重复上演?!我们不禁要问,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社会,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到底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9.
我国反洗钱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洗钱犯罪,1990年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做了规定,虽没有出现"洗钱"的字眼,但一般认为它可以指洗钱行为.1997年刑法在191条专门规定了洗钱罪的罪状和法定刑,将洗钱罪的犯罪对象限定在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相似文献   

10.
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即利用计算机进行高智能犯罪.高科技犯罪尤其是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将会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本文拟就我国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的主要特点、成因及防范对策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犯罪在刑法犯罪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未成年犯罪成也成为社会不容忽视的群体。前科是对犯罪人返回社会后的延续性俘罚,是贴在犯罪人身上的沉重标签,当标签的对象是未成年人时,是否应该通过前科消灭制度完成对失足青少年的救赎和改造?  相似文献   

12.
文小梅 《金卡工程》2008,12(10):21-21
自1997年新刑法颁布以来,把单位犯罪列入到了刑法典,这也一直是刑法发展的趋势,比起自然人犯罪来说,单位犯罪出现发展都较自然人犯罪晚,这也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要求.单位犯罪是社会发展客观形势现象,光从个人即自然人犯罪(其核心是刑事责任能力)理论来分析单位犯罪主体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了.研究单位犯罪主体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流动人口已逐渐成为中国的重大社会问题.流动人口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流动人口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针对我国流动人口犯罪日益严重的现状,本文试图用文化冲突论的理论来解读流动人口犯罪的现象,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刑法》中规定,洗钱罪上游犯罪的范围包括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和恐怖活动犯罪四种犯罪形式。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1月5日发布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中规定,“洗钱是指将贩毒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这要比“洗钱罪”上游犯罪的定义范围宽泛得多。那么央行所指的其他犯罪包括哪些呢?从逻辑上说,应涵盖一切可以产生犯罪收益的犯罪,如贪污犯罪、挪用公款犯罪以及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如伪造银行票据、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价格等)等,在此不能一一例举。下面这个案例,就是由原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主任周秀德的贪污案所牵出的洗钱模式,也许这种模式本身并无多大“创意”,甚至让人似曾相识,但它走得之远、之逍遥,却需要我们再三思考。  相似文献   

15.
应慧娟 《金卡工程》2008,12(11):93-93
美国公司犯罪对社会的安定和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公司犯罪的观念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至今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定义.本文对公司犯罪的概念作了基本的梳理.从美国公司犯罪立法及理论的演进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公司犯罪研究在立法上和在刑法理论方面都日益完善,这对我国的法人犯罪制度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姚兴庆 《金卡工程》2010,14(7):121-121
涉油犯罪在法学,尤其是在犯罪类型的研究领域中无人问津,本文笔者在长期与油田地区犯罪作斗争过程中,以基本的犯罪理论为依托,结合打击油区犯罪的实践,对涉油犯罪的概念、成因及其当前条件下预防此类犯罪进行论述分析,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惠娟  纪敏 《金融会计》2008,(10):66-69
我国2006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对洗钱犯罪和赃物犯罪相关条文都作了重大修改。其中对洗钱犯罪条文的修改,主要是体现在其上游犯罪有所扩大,即除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和走私犯罪外,还新增了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  相似文献   

18.
周丽丽 《中国外资》2008,(4):130-131
本文通过一起因网络游戏引发命案入手,提出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进而提出预防网络犯罪,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对策及建议,最后得出网络道德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社会和我国对毒品犯罪打击力度的加大,毒品犯罪分子随即通过新型毒品获得更大的利益,致使新型毒品在国际上蔓延,致使毒品犯罪现象仍逐步攀升.新疆作为我国毒品犯罪的重灾区之一,其面临的毒品犯罪形势相当严峻.本文以新疆为例,通过分析新疆毒品犯罪的现状,进而从经济学角度剖析目前打击毒品犯罪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有效遏制毒品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犯罪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财产损失是巨大的.结合当前的商业银行犯罪形势,应针对常见的犯罪方法和手段,从制度建设、人员管理和科技手段等方面提高商业银行防范犯罪的水平,有效防止商业银行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