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涛 《沿海经贸》2001,(8):30-31
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最重要源泉,西方创新理论奠基人、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创新"是指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也就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  相似文献   

2.
自主创新理论起源于约瑟夫&#183;熊彼特,他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以“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为特征的创新概念。 1974年,费里德曼继承和发展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认为创新不仅指技术创新,还包括组织、管理等其他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商》2015,(17)
<正>中国百货业的发展程度一直被当做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而近几年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消费主体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影响,百货业呈现出萎靡不振的现状,主要原因就是在新环境下百货业没有及时寻求创新发展,现对百货业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有效建议。一、百货业创新及其内涵(一)百货业创新。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研究,创新分为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一般来说,百货业创新是指在这个企业中  相似文献   

4.
《商》2015,(13):16-17
<正>创新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基石。领先创新的企业,往往就是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创新。没有创新的制造方式,没有创新的管理模式,企业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科技方面的竞争日益升温,技术创新是以知识为根基的,它对竞争是否成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企业创新的概念及内涵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Schumpeter,1912)认为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5.
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文化产业的概念与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 ,需要对其概念和具体含义进行说明.法兰克福社会学派的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 1947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中提出"文化工业 "这个概念. 1990年以后欧洲一些国家感觉到美国文化的压力 ,提出"文化产业 "概念.在我国文化产业的研究中 ,有的学者认为我国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应该是在 20世纪 80年代 ,来源于英文" Culture Industry":也有的学者认为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来源于日本学者日下公人所著的 ,20世纪 80年代后期被介绍入中国的<新文化产业论>.  相似文献   

6.
创新理论及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关于技术创新动力的研究又一直为创新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现代创新理论提出者熊彼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及发展了五种基本创新动力机制模式:技术推动模式、市场需求拉动模式、"推一拉"综合作用模式、技术范式—技术轨道模式及社会需要—资源模式。  相似文献   

7.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以德文出版了他的早期代表著作《经济发展理论》,在该书中他开创性地提出了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创新理论。他指出技术创新,不仅指研发、生产意义上的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制度创新等。本文运用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念阐述了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渠道创新和产品创新分别在市场营销创新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王勇 《商界领袖》2004,(3):109-111
创新概念 (一)创新的概念 创新(Innovation),又称创造和革新。创新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1883—1950)的”创新理论”。1912年,熊彼特的《经济发展论》正式出版问世。在这一著作中,熊彼特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创新理论”,并闻名于西方经济学界。  相似文献   

9.
《商》2016,(14)
<正>一、产能过剩概念界定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产能过剩"的概念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最早提出"产能过剩"概念的是Chamberlin(张伯伦),其在1933年出版的《垄断竞争理论》中认为:垄断竞争导致平均成本线高于边际成本线,进而Chamberlin认为企业就会产生持续的产能过剩。周劲(2007)认为在某一时期内,任何行业的生产能力大于该行业的实际产  相似文献   

10.
企业持续创新:概念、内容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支东 《江苏商论》2008,(6):117-119
本文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重新界定了企业持续创新的概念,认为企业持续创新由企业的持续管理创新、持续技术创新和持续市场创新三方面内容所构成;企业持续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持续创新过程正是企业技术、管理和市场创新的持续动态有机整合,并且只有这三方面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才能最有效地促进企业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11.
自熊彼特首次明确提出技术创新理论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针对其创新理论的诸多假说进行了阐释和实证分析。在摄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文章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技术创新理论热点进行了归纳、分析与简要评价,提出了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自熊彼特提出创新这个词开始,大量学者对创新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大都忽略了企业家这一主体因素。本文对企业家的定义进行了简要地阐明,并分析了企业家技术创新的动机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来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自从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通过黑龙江省企业创新体系的比较分析,构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出符合本省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推动该地的经济发展,实现黑龙江省的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14.
在深入阅读费考通先生<生育制度>一书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尝试从生物角度将生育制度的内容界定为:性爱、生殖、抚育三部分,并提出以"死因结构"和"死亡率结构"为表现形式的死亡制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概括出"社会结构完整性理论",即:人类社会是一个结构完整的有机整体,死亡是对社会结构完整性的破坏,生育则是时社会结构完整性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正>一、创新创业能力的概念1.基本概念(1)创新创新的涵义是:创新是一个涵盖十分广泛的概念,主要是指提出新理论、发明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建立新制度、制定新政策、组建新组织、构成新机制、提供新产品、获得新原料、开辟新市场、组成新文化、创造新艺术等等。学术界对"创新"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普遍认为:创新所指的为能做到在他人之前,先行贡献出对整个人类社会有益的新物质产品及创造新的精神财富。这个过程必然离不开  相似文献   

16.
美国"Great Place To Work研究所"每年评选出"100家最佳雇主",并发表在<财富>杂志上.这一排行榜是基于GPTW理论评选出来的.GPTW理论由美国学者罗伯特·利弗林(Robert Levering)呕屿米尔顿·莫斯科维茨(millton Moskowitz)在1984年出版的<美国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The 100 Best Comparies to Work for in America)一书中首次提出.本论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该理论概念,对如何成为适宜工作的公司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熊彼特假说:理论与经验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昌南 《江苏商论》2007,(11):140-142
熊彼特假说提出以后,后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理论和经验研究,提出了支持和否定的观点。尽管对熊彼特假说至今还莫衷一是,但总结熊彼特假说及其后来的研究发展,对于我国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可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申力  康星 《商》2013,(22):152-152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其中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及利用创新理论分析经济周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无论在哪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理解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对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中引入制度这一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对市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有关概念明确界定。市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具有互动关系:市场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激励和技术创新对市场制度创新的催化。为实现这种互动需完善市场体系、管理体制和协调制度创新中的利益矛盾,使制度创新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熊彼特经济学来分析新兴技术演化作用下的企业能力演化机理,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认为熊彼特经济学对企业能力理论的最大启示是:由创新所导致的对技术经济结构的"创造性破坏",必然要求企业能力进行适当地调整,建立在不连续性创新基础上的新兴技术必然要求企业能力进行重构和整合,同时新兴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所开展的连续性创新也需要企业能力不断进行巩固和提高,因此新兴技术的形成和发展通常会带来企业能力的动态演化,该演化过程起源于新兴技术与技术经济环境匹配过程中不断为企业能力系统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