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并没有给资源禀赋地同步带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增长,这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度缺陷有密切关系。需要通过强化矿产资源立法,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引入市场机制理念,完善矿产资源产权制度,引入生态补偿理念,改造矿产资源开发税费制度来完善。  相似文献   

2.
所谓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是指对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造成的生态资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矿业城市的发展机会受限制而给予一定的补偿,用于对所造成损失的补偿、恢复、综合治理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民族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强,带来的生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并没有给民族地区同步带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增长。究其原因,与我国民族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利益补偿机制不完善有密切关系。需要通过强化矿产资源立法,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引入市场机制理念,完善矿产资源产权制度;引入生态补偿理念,改造矿产资源开发税费制度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中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研究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于矿区、区域乃至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生态恢复和重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补偿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矿产资源补偿法律法规、税费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我国矿产资源补偿机制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但也存在法律法规之间未形成合力、税费制度亟待完善等问题,主要表现是"税费并存"导致功能定位混淆;税费设置、征收权力过于集中;资源补偿划分不合理;矿区使用费与现实脱节;矿产品的增值税加大了企业税费负担等。完善现有矿产资源补偿机制,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全面推进税费制度改革,构建和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建立代际补偿制度。同时,要把矿资源补偿机制和政策体系做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更有效地推进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是保障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开发也使一个地区产业具有生态、经济双重属性。以四川为代表的西部区域的矿产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全,其矿产业占有重要地位。矿产资源开发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本文通过了解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发展现状,并结合研究国内外生态补偿机制相关基础理论,深入分析西部矿产资源开发补偿路径的一些相关问题的理论,从而探索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补偿的路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国矿产资源区生态补偿经历了从自发的、小规模的补偿到市场化补偿的发展历程。目前矿产资源区生态补偿市场化方面还存在生态保护标准难以定量分析,补偿机制不完善,生态补偿资金渠道单一等问题。提出实现我国矿区生态补偿市场化必须理清相关者利益关系,规范矿区生态补偿市场行为,维护主体平等的市场地位,建立矿产资源价值核算体系,推进市场化、多元化补偿,辅以多元化、现代化监管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消耗与日俱增,内蒙古从原先传统的游牧经济转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过程中,其矿产开发为内蒙古的经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同时也随之而来一系列生态环境和经济等负面问题,如草原植被破坏严重、生态效益低下、资源过度采集、环境退化等问题,因此,建立有针对性并适合内蒙古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刻不容缓。本文系统分析内蒙古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根据实情提出建立符合我区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花垣县作为一个矿产资源富集的民族贫困和欠发达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尽快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与制度,对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尖锐矛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立西部生态补偿机制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省区自身财力和能力根本无法承担起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建立西部生态补偿机制是根本解决西部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建设问题的关键。文章从阐述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意义及作用入手,考察研究国内外有关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与实践,在分析指出目前西部生态补偿机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提出有关西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韩璀珺 《商》2014,(48):184-184
矿产资源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工业生产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过度攫取矿产资源,资源开发利用呈现柱教式形态,导致矿产资源利用率低下,从而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废渣等三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深度破坏。由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恢复原本的生态系统功能,引发生态欠债,而生态补偿制度是偿还这一欠债的根本制度。这里将从法律角度出发,浅析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必要性,进一步提高社会对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构建完善的资源依赖型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绿色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主体的资源依赖型县域地区,构建与之相符的生态补偿机制,更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向绿色生态经济转型的重要保证。内蒙古区域各类资源丰富多样,依靠资源发展的县域地区数量较多,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否顺利转型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将直接决定我国国民经济能否健康绿色的发展。如何构建符合内蒙古地区特色的有效生态补偿机制已经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课题。通过回顾内蒙古资源依赖型县域地区生态补偿变迁过程,将为找到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杨勇攀  肖立军 《商业时代》2012,(11):137-138
有鉴于地方政府呼吁对矿产资源的收益进行合理分配的呼声,在对矿产资源富集地区"资源诅咒"现象进行分析后,本文认为资源利益分配机制可以综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外部性理论、资源耗竭理论及矿山级差地租理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矿产资源价值核算、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及财政补偿等方式实现矿产资源利益的合理分配,促进地区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是对在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环境的整体功能、预防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中发生的成本费用的经济补偿的总称。生态系统的可恢复性和生态资源的稀缺性是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经济学依据,生态正义和环境均衡是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经济学目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是我们评判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经济学的原则,效率是我们评判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经济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我国生态补偿研究现状,介绍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和理论基础,从补偿机制的内涵、补偿对象、补偿主客体、补偿原则、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等方面阐述了生态补偿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态补偿研究在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的生态补偿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铀矿作为一种特殊的矿种,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事关国家国防的安全和经济安全。通过研究生态补偿方面的理论知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从一般的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研究入手,结合铀矿不同于普通矿种的特性,提出完善我国铀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矿山地质环境生态补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嫩江县地处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核心区域,实行生态补偿制度以限制自然资源开发,建议在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和流域水环境等四个方面进行生态补偿,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生态效益更为明显,为恢复、保护和发展嫩江流域及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5,(3)
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层出不穷,空气污染的形式也多样化,如雾霾、颗粒物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但是在该领域方面的法律规制研究尚有不足。因此,我国亟需加强对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的研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理论,制定配套的法律制度,弥补我国立法方面的不足,推动生态补偿机制法律体制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明确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的补偿主体、客体、对象、方式以及补偿的标准,空气污染与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事实现状及立法现状。此外,着重制定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法律法规,划分所涉及的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解决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适度性发挥市场在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上的最大作用和让公民也积极地参与到空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韩璀珺 《商》2014,(48):172-172
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资源开发利用呈现粗放式形态,多地大规模的不计后果的疯狂开采导致矿产资源破坏严重,并且严重的污染了生态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由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恢复原本的生态系统功能,引发生态欠债。而生态补偿制度是偿还这一欠债的根本制度,因此,从法律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究对该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赵晓博 《商》2014,(40):259-259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重,给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在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就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主要生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矿产资源生态建设与补偿机制构建的有效策略,以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