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崔金生 《品牌》2008,(7):70-75
只有兔员工才知道,野狼员工也好.狐狸员工也罢,他们迟早,只不过是虎老板的食物而已。只有兔员工才能够找到虎老板,又或者,虎老板是员工对老板实施"老板管理"管理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贾昌荣 《光彩》2008,(7):36-37
作为企业老板,不知你是否曾为遭遇个性员工而烦恼:公司内的骨干员工和自己因为工作冲突而吵了起来;个别员工从来不加班,即便其他员工都在加班;个别员工总是很固执于自己的方法或想法,不愿意采纳团队其他人的意见等等。个性强的员工往往是有才能的员工,老板留也不是,炒也不是,真是无奈……其实,老板大可不必为遭遇个性员工而烦恼。任何员工都有"天使"的一面,也都有"魔鬼"的一面,个性员工更是如此,因此管理个性员工的本质是让他们把"魔鬼"的一面"藏"起来,而表现出"天使"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正> 能比同行利润高出200%,秘诀就是:员工满意度高。其实,员工因为低薪"跳槽"的只占24%。那么,用什么才能吸引和拴住员工的心呢?新锐公司有两名主力干将张平和李伟,当初都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既无经验又无资历,四处求职,却处处碰壁,是新锐向他们敞开了大门。上班那天,新锐老板杜伟对他们说:"经验和资历都是从无到有的,我相信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不是你们自身的问题。"张平和李伟听后,非常感激老板对他们的信任,在心里发誓一定要竭尽全力为老板工作。杜老板对下  相似文献   

4.
把目标切碎     
<正>上世纪30年代末,一位刚从纽约大学毕业的维也纳小伙子,来到了一家生产电动机的工厂里上班。有一次,老板给员工开会,他让所有的员工都跟着自己举臂高呼:"把工厂打造成全纽约州最顶尖的企业!"那斗志昂扬的场面让老板欣慰不已,然而刚一散会,那位刚刚加入工厂不久的维也纳小伙子就来到了老板面前说:"我敢保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员工们依旧不会有什么改变。  相似文献   

5.
许多企业老板一说到自己的生意规模或说起商海的艰难时,总会用上这样一句话:“我容易吗?我要养活百来号人和一个公司。”就像说养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一样的口吻。就连一些国企老板,在表达自己肩上承担的责任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说:“我有几百人要养活呀!”这样的表述,隐含着是老板养着员工的意思,思想背景中是老板对员工的恩赐和施舍。也许正因如此,在一些老板的潜意识中,压根儿就没有把企业员工看作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没有把企业员工看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因此,有些企业老板利用劳动力供给充足千方百计地降低农民工的工资,以…  相似文献   

6.
, 《光彩》2012,(10):33-33
Q:我的工厂于2010年5月成立,为了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我给员工配备了台球、篮球、电视、自行车等,还给每个宿舍拉了网线,可以免费上网。但直到现在,员工的流动性还是很大,平均每3个月要换一个人。几个月前,厂里技术最好、工龄最长的老师傅也借口家中有事,预支了所有工资后一去不回,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感觉现在很多老板当得像孙子,员工不拿老板当回事,员工做得不到位老板也不敢多说,员工稍有不满就辞职,我该如何留住员工,  相似文献   

7.
<正> 要关心员工,这是不少老板在介绍自己的管理经验时反复提到的,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热心肠并不是灵丹妙药,员工不领情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个小老板向我抱怨:"我对我的员工很好,可总是热心肠遭遇冷面孔,比如:我很关心一个做业务员的小伙儿,平时对他嘘寒问暖,他生活困难时,我还曾借钱给他,不想前几天这小伙儿竟然跳槽到了另一家公司。真让我失望!"老板的一片真心反倒没有让下属领情,这样的案例在现实中比比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呢?请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相似文献   

8.
何健 《光彩》2011,(10):5-5
真是个多事之秋!浙江奉化"唐鹰服饰"老板胡绪儿携全家老小七口人集体失踪的消息为最近纷纷攘攘的老板跑路潮又添了新的一笔。"唐鹰服饰"是我老家的企业,因此就多了一份关注。最近几年我每次回家,总爱逛逛它的专卖店,买几条做工精良、价格适中的唐鹰西裤,看着它的厂区越建越大,广告牌越来越醒目,也会有一种亲近感和自豪感。冷不防爆出老板跑路的负面新闻,一时间还真转不过弯来。公开的消息称,唐鹰生产经营正常,订单已排到明年6月份,工厂甚至在老板失踪后还在扩招一线员工。胡绪儿本人精明能干,善于用人,善待员工,在公司内外口碑都不错。就是这样一家看似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这样  相似文献   

9.
企业说法     
新法对规范的企业不会有太大影响史老板,上海某工业制带有限公司董事长,企业有员工300多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要有严格的操作流程。这个规章制度不单员工要严格执行,老板也不能例外!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听到老板们说:有德有才者,大胆重用;有德无才者,委以小用;有才无德者,坚决不用!这里的德与才又怎么样理解?老板要的是哪些德?哪些才?又有老板说,我最喜欢的业务员是能创造利润的员工,能创造利益的员工,能创造价值的员工。事实真的如此吗?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见过很多业务员,他们能力很强,又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在行业里到了那里人们对他们都是赞不绝口,可就是得不到老板喜欢,最后还是宾主不欢而散。  相似文献   

11.
石海娥 《光彩》2021,(4):44-45
"我的老板是典型的'基层管理者',而不是制定战略并带领团队的领袖.他会亲自督查每个项目的每个流程和细节,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让我们无事可做." "老板从创办公司到现在,四年没休过一天假.如果他出差超过一周,我们都不知道工作该怎么干.""有一次我老板手机坏了,一天收到近300条请示工作的短信." 从这些员工的吐槽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2.
崔金生 《商界》2008,(5):106-111
只有兔员工才知道,野狼员工也好,狐狸员工也罢,他们迟早,只不过是虎老板的食物而已。 只有兔员工才能够找到虎老板,又或者,虎老板是员工对老板实施“老板管理”管理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正Q:我是一家家政公司的老板,委派一员工去某私营企业做保洁,该员工在擦玻璃时摔伤。私营企业老板说该员工不是他的员工,拒绝支付医疗费,我认为该员工是在劳动时受伤的,只能向私营企业要医疗费,请问该员工该向谁主张医疗费?A: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此,这位员工的医疗费既可以向家政公司要,也可以向这家私营企业要,两家单位都有赔付的  相似文献   

14.
孟庆祥 《商界》2013,(4):52
曾经有一个老板问我:"老孟,我管理公司到底是采取民主方式还是集权方式?"我说这是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类似的问题还有,到底是相信员工还是制定好规章制度看住员工?基于人性本善的假设管理还是基于人性本恶的方式管理?我认为,集权方式,基于性恶假设的管理方式更容易实施,而民主方式,基于性善假设的管理方式难度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5.
孔令雪 《光彩》2008,(1):59-59
赵老板有这样一种想法,如果对员工太亲近,他们就会肆无忌惮、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所以他总是板着面孔对待他们,员工取得成绩他也是"警告":不要太得意,骄傲的话下次可能就会做不好。时间一长他发现,员工的情绪都很消极,对待工作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见到自己更是躲得远远的,赵老板自认为对员工不薄,他不知道为什么换不来员工的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6.
失败的模仿     
<正>日本企业都关心员工、尊重员工,在员工生日时,上司甚至老板会送鲜花、贺卡表示祝贺,员工生病时,企业则派人到医院看望。于是,中国内地某企业也学习、推广这种做法。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一名中层经理却抱怨道:"我们企业的员工素质太低了。有一次,我的一位下属过生日,我给他送去了鲜花。但是,我刚转身走出房间,就瞥见他把鲜花扔进了垃圾桶里……"这位经理为此大为恼火。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告》2012,(7):50
上一届世界杯期间,大部分公司都反映员工无故缺席的比例有所上升:因为不少员工熬夜看球,兴奋不已。距离2012年夏季奥运会只有剩十周,触动传媒的调研显示,公司老板们又将遭遇同样的境遇了。触动传媒通过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杭州五地出租车内的互动荧屏进行的"奥运会观看及消费计划"调研,共有366,329名乘客完成问卷。  相似文献   

18.
不要只让员工和你沟通,更要鼓励员工之间互相沟通"大公司做事,小公司做人",这句话被很多职场人士奉为至理名言。尤其是小企业的员工,往往把处理人际关系当作获得工作机会和利益的重要手段。同样,对于小企业主来说,处理好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一个广告公司的老板向我抱怨,说他的员工尤其是业务人员流动性太强,并且员工之间经常产生矛盾,彼此意见  相似文献   

19.
戴晓雪 《光彩》2014,(1):45-45
正对于企业员工来说,老板一次好的年终演讲就是他们来年工作的最大动力,而这种上下互动同演一台戏的演讲方式也是企业的"生产力"。最近一段时间,王总看上去有点愁眉苦脸,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年底要开年会,我又要讲话。"公司开年会,老板上台讲话,天经地义。"这对你是个负担吗?"我不解地问。"我这人天生爱干不爱说,不擅长上台讲话啊。"王总回答道。我问:"不擅长也得讲吧,今年你打算怎么讲?"他说:"年会无非是总结总结,提提要求,还能怎么讲?""你以前都这么讲吗?""是。""效果如何?""效果?"王总看着我,一脸茫然。最后,我提出  相似文献   

20.
<正>观念篇都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但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坏消息却常常消失得无影无踪,等老板最后知道的时候,多半都已经无法收拾了。为什么非要等到"纸包不住火"了,我们才醒悟呢?当了十来年的小老板.我一直疑惑:为什么老板经常是最后一个知道坏消息?为什么总是等到"纸包不住火"时.老板才知道坏消息?这时事态往往已经恶化.处理起来不仅费力.冤枉钱也多花不少。到底是什么导致员工不及时主动汇报坏消息?坏消息为什么会被隐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