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一个以兼并、收购为主导的国际金融新时代即将来临 本世纪三十年代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了银行与证券、保险业等行业的分离;银行业垄断加剧抑制了公平竞争,导致了反垄断的兴起。从这以后,金融业进入了一个分业运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进入了“衰长”年代,明显地脱离世界性经济周期波动的轨道,迄今仍在萧条中苦苦地挣扎。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经济的“后院起火”,银行倒闭的骨牌效应更是在日本金融界迅速展开。一、日本金融体制发生危机首先,金融机构破产例闭。据日...  相似文献   

3.
如何处理银行不良资产一直是许多国家稳定经济和金融体系的重点问题。近20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80多个成员中.有3/4以上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过由于大量不良资产所造成的银行危机。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发生储贷危机;90年代初.芬兰、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和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曾面临严  相似文献   

4.
金融监管难逃螺旋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喜 《新财经》2003,(5):103-103
日前成立的银监会正式确立了我国金融分业监管的模式,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市场分别由相互独立的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监管。有评论说,这种分业监管乃最佳模式,将长期存在于我国的金融业。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够准确,只能说分业监管乃目前适合中国金融发展国情的最佳模式,但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无数国际经验都告诉我们,混业监管乃大势所趋。换言之,分业监管只是过渡阶段,最终还是会走上混业监管的道路的。依我的初步判断,这一过渡阶段恐怕在五到十年内便会成为过去式。  相似文献   

5.
邓强 《珠江经济》2008,(12):1-1
始于2007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随着美国“两房”被政府接管、华尔街前五大投行中三家倒闭两家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华盛顿互惠银行等多家银行破产倒闭、许多金融机构深陷信用和财务危机等一系列事件发生,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化为金融危机,并迅速向欧洲及全球扩散,富通集团、德国地产融资抵押银行、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英国布拉福德一宾利银行、冰岛整个金融体系等陷入危机,并逐步向实体经济蔓延。国外媒体将此次危机称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杨绍基 《特区经济》2006,213(10):103-104
放松监管、银行危机与再监管是近30年来世界银行业的主旋律。随着经济和金融的深入发展,银行监管理论和银行监管实践都产生深刻的变化。本文从银行监管的经济学思想回溯入手,按照理论发展的时间顺序对银行监管的经济学思想进行梳理,并在信息不对称和博弈论框架下分析现代银行监管理论的发展,阐述现代银行监管理论的微观基础。最后,文章就现代银行监管理论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启示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混业经营下保险控股公司的监管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各国金融监管模式的组织结构体系千差万别,金融监管机构的名称也有所不同,但从总体上看,分业监管和混业监管无疑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极端。分业监管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机构分别对金融控股公司按业务类型进行监管,混业监管则是将监管职责统一交给单一的专门机构负责。下面分别介绍分业监管和混业监管的两个典型国家。  相似文献   

8.
宋洁 《天津经济》2007,(6):23-25
一、我国分业、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 我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模式是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银行与金融机构的专业化改革过程中确立起来的。建国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一统”的银行只能从事单一的信贷活动。  相似文献   

9.
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亚洲泰国、缅甸等各国的金融机构庞大的不良资产既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据统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中有60%以上的国家都发生过程度大小不一的因不良资产而导致的银行业危机.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和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因此如何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成为世界各国银行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呈现形式多样化和非规范化的特点。但在我国金融分业监管的背号下.金融控股公司的外部监管面临着许多困境,本文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加强与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外部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