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环境变化使得不确定性因素在农业生产中频繁出现,为了达到农业生产目标,当前在发展中国家中流行采用基于参与国际贸易的方式来克服粮食短缺问题。文章研究目的是探讨农业生产者如何影响粮食安全,对往年文献中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关系的研究提出不同意见,并引用农业推广项目方法来应对这些挑战。针对有关农业产量增长、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影响因素的描述,文章还涉及与农业产量增长息息相关的贫困和性别平等问题。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者只能通过必要机制才能享受到全球农业贸易给他们带来的收益所得,针对性别平等问题的农业推广项目可以帮助他们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新常态对农业尤其粮食产业发展影响较大,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新形势,需求量与质的变化、供给结构的变化、资源功能多元化、经营模式集约化以及农业资源配置方式市场化。同时,粮食安全面临粮食供求压力、价格和补贴约束压力以及资源和环境压力三大考验。为确保"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应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转变粮食产业发展方式;实施粮食安全全球化策略;创新粮食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后半期以来,气候变化日益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广发关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气候变化作为一项国际议题,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势必也会受其影响.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粮食问题是重中之重,我国的粮食生产不可避免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河南是我国的粮食大省,其生产的粮食在我国粮食产量中占有较高比重,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河南粮食生产的影响十分必要,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本文采用逐步回归分析,重点探讨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气温与降水的变化对河南粮食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处于波动性紧平衡状态。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约束、粮食结构矛盾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并就应对我国现阶段粮食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稳定粮食耕种面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稳定国内粮食供给,开展多元化国际粮食贸易;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减少粮食消费基数;利用非粮食物资源,分化粮食消费需求;完善粮食加工体系,提升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二元经济转型视角下的中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粮食安全问题的实质是粮食生产的比较利益问题,各国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目的是通过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利益,保护本国粮食的长期供给能力。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特殊路径强化了小规模农业经营。小规模农业经营制约了农业技术进步,使我国粮食生产潜力不容乐观。促进二元经济转型,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自然灾害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不利因素.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投入力度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文章选择1991-2006年的数据,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与粮食单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认为中国主要的农业防减灾投入项目与粮食单产之间具有长期正向的均衡关系,但各类投入的总量和结构都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7.
将自然科学领域关于全球变暖对粮食生产率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纳入经济学中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全球变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变暖将成为不利于中国粮食安全的一个因素。在全球变暖与人口增加、劳动力减少和耕地减少等不利于中国粮食安全的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在全球变暖、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劳动力减少这些趋势难以逆转的情况下,增加对农业的资本投入、推动农业技术进步这两个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而改变的因素对中国粮食安全尤为重要。全球变暖会影响全球粮食贸易格局,要求中国建立稳定可靠的进口粮源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农业公共投资、竞争力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入世后中国的粮食生产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与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大国相比 ,我国的粮食生产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 ,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 ,尤其是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不足。本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对增强我国主要粮食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认为以提高科研投入等农业生产公共投资增强我国粮食的生产和竞争能力是应对入世挑战和实现未来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9.
增强我国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2004年以来我国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九连增",但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呈现新的特征,并面临严峻的挑战,提高国家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势在必行。必须从国民经济全局和国家战略高度出发,调整现有工业化、城镇化资源与空间布局战略,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粮食流通能力;提高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粮食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增强农业抗灾减灾应变能力;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建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出台《粮食法》,依法治粮。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城市化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粮食安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一国的粮食安全由粮食的生产能力、流通能力和消费能力三大因素构成。工业化、城市化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国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但工业化、城市化需要相关行业支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顾农业承受能力,牺牲农民利益的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战略,是当今“三农”问题日趋严峻的政策性原因,也是中国粮食安全的直接诱因。其负面影响表现在:对耕地的大量占用,使粮食种植面积锐减,造成粮食总产下降;对高素质劳动力的大量吸引,使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和弱质化,造成粮食单产不高;工业化、城市化使粮食消费能力增强,如生产供给没有相应提高,将后果严重。因此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城乡统筹,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尽量减少耕地流失,增加“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力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控制人口增长,缓解粮食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11.
干旱灾害是我国农业生产的最大风险,严重影响农产品生产供给与粮食安全。通过构建农业干旱灾害与粮食安全之间的计量模型,利用西南五省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1997—2008年间农业干旱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干旱灾害对粮食安全具有明显的影响。由此提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下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的策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增强水资源的时空调配能力达到农业抵御干旱灾害风险;选育耐旱作物品种,提高作物干旱忍耐力;调整粮食生产布局,在高旱灾频率地区,减少高耗水作物生产等。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在中国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国始终面临着较大的粮食需求压力。特别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不仅会对粮食的需求与供给产生重大影响,也会直接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目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粮食产出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二是粮食生产能力与消费需求区域差别较大;三是中国粮食安全不可能完全依赖国际市场。黑龙江省由于耕地面积、土壤、机械化程度、粮食商品率等多方面的因素具备了粮食生产的优势,在中国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保持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优势,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粮食自给能力的不断提高,需要对农民种田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种粮投入、种粮环境等农民种粮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发现,粮食生产后劲不足,农业设备使用率低,农机培训与实际不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规范,土地抛荒状况严重,这些问题影响粮食生产。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粮食自给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吸引人才投身农业,加强适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变暖与中国粮食安全——基于GTAP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将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在全球变暖、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农业劳动力减少这些趋势难以逆转的情况下,增加对农业的资本投入、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对中国粮食安全尤为重要.此外,全球变暖会影响全球粮食贸易格局,这使得中国建立稳定可靠的进口粮源保障体系的需要变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际粮食供求呈紧张态势,粮食成为重要的国际性战略资源。农业走出去是一个大战略,对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竞争力、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防御具有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农业走出去高度重视,多  相似文献   

16.
我国粮食安全的经济与生态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改变了我国粮食长期匮乏的局面,并实现了自给有余。但长期追求较高的粮食自给率,又使我国农业资源要素供给从充裕转向短缺,粮食供给从不足转向过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我国的经济和资源环境状况,固守以粮食大量生产和储备来保证粮食安全的传统观念既不具有经济合理性,也不具有生态安全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立足于提高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适当降低粮食自给率,对粮食的生产能力进行储备,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调剂余缺,以最低的经济成本、最小的环境代价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粮食安全问题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粮食一直是国家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粮食也是农业发展和物价稳定的标志,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杭州市余杭区受耕地少、人口多、农业技术落后、农业收入低和储备制度不够完善等多方面制约因素的影响,用粮缺口比较大。只有从执行耕地保护措施、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施富农服务政策、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几个方面入手,才能保障全区人民的用粮需求,稳定本地区的粮食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粮食安全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的中心问题是粮食问题。提高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任何时候都不可放松。  相似文献   

19.
向涛  綦勇 《财经研究》2015,41(7):132-144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传统农业背景下的粮食安全与农业面源污染的冲突越来越激烈.文章利用2002-2009年农地禀赋与化肥投入强度的72国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研究了粮食安全状况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农地禀赋既会直接影响化肥投入强度,也会通过农业保护和粮食进口间接地影响化肥投入强度,其中,农地禀赋通过农业保护途径降低了化肥投入强度,而通过粮食进口途径提高了化肥投入强度;(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别,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所产生的间接效应更明显,而发展中国家的农地禀赋所产生的直接效应更明显.文章为我国政府在制定粮食安全政策和农业环境保护政策方面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农业劳动力外流会改变农业结构和影响土地利用率,对粮食生产的效率和产量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结合非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基本经济思想,并运用调查数据来验证农业劳动力流出是否对粮食生产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大量有效农业劳动力外流,会影响农业技术进步与推广,降低粮食生产效率,也容易出现农业耕地抛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