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信用评级的现状自1987年起,各级专业银行都建立起了自己的企业信用评级机构。综观现行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我认为存在以下缺陷:1.现行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的适用性差。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企业信用评级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各信用评级机构都以各自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方法来对企业进行评估。这样的信用评级只适用于当地,而不适用于外地;仅适用于系统内,而不适用于系统外。现实生活中常发生工行拒不承认农行的信用评级,农行同样不承认工行的信用评级。  相似文献   

2.
丁振辉 《征信》2014,32(11)
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难问题,如何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大数据有助于实现企业层面的信用评级,防范企业财务数据造假,推动评级结果动态演进,降低评级成本,提高评级效率,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有效解决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基于Hadoop系统的信用评级研究,提高信用评级标准模板的大数据适用性,强化对非结构化数据的甄别和刻画能力,促进小微企业信用评级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陈关亭  连立帅  朱松 《金融研究》2021,488(2):94-113
本文揭示了多重信用评级的信息生产机制和信用认证机制,排除了“信用评级购买”假说对于多重评级动机的解释,研究发现:多重信用评级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相对于不一致的多重信用评级,一致的多重信用评级更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在多重信用评级中,相对于评级机构均为“发行人付费”模式,兼有“投资者付费”模式的信用评级更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此外,当多重信用评级的评级意见不一致时,平均评级的信息含量最高,即综合不同信用评级所包含的多种信息比任何单一信用评级更加具有信息含量。本研究为我国债券市场双评级制度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的支持,有助于完善多元化信用评级制度和债券市场监管制度,并提示发债企业可以通过多重信用评级向市场传递更多和更具效度的评级信息,以弥补单一信用评级的信息不足和评级结果失准,减少投资者决策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债券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4.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用评级行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初美国穆迪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资信评级机构以来,信用评级行业经过百年来的发展,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为,近几年来,评级结果对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越来越重要,影响到发行主体进入资本市场、筹资成本、财务交易结构和受托人的投资能力等方面。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壮大乃至形成一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历程十…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国外保险信用评级制度和国内保险信用评级进展情况概述与介绍的基础上,针对宁波市保险信用评级制度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差距,并借鉴国外经验,对如何加强宁波市保险信用评级制度建设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颖 《时代金融》2014,(6Z):127-127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其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缺陷致使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披露不足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惜贷盛行。建立专门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能帮助银行有效揭示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同时降低其获取企业信息的成本,为市场参与各方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其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缺陷致使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披露不足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惜贷盛行。建立专门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能帮助银行有效揭示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同时降低其获取企业信息的成本,为市场参与各方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政策支持、评级机构、评级方法与评级结果应用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印度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开展情况和实际成效。印度通过信用评级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必须建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支持体系,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培育评级市场需求、提供高质量信用产品,从而有效实现供需双方对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信用生态角度探讨商业银行信贷评级体系,介绍了信用生态的概念,从信用生态环境、企业贷款申请、企业信用生命力等三个方面,探索建立五个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并对各有关评级计量模型进行评价,推荐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信用评级中的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的保险企业正处在市场培育的初级阶段,存在营销误导和理赔服务不及时等现象。创建保险企业信用体系应从如下方面入手:发展信用中介服务市场、确定对保险企业信用评级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