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5 毫秒
1.
朱元璋是从一介布衣,经过艰苦的奋斗与拼博夺取了天下,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或者是因为这个缘故,我对他所铸行钱币的收藏情有独钟,今选上稀见品三枚,制成拓图愿与泉友一同研究。图一,洪武通宝,小平钱,直径24,穿径4.7,郭厚2mm,重4.82g,青铜质,此钱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金融》2011,(4):94-95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在全国实行统一的铜钱流通制度于洪武元年,颁布洪武通宝钱制,但后来由于铜钱铸造量有限和贸易用钱量增大,不便携带的铜钱成为商业圈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在全国实行统一的铜钱流通制度于洪武元年,颁布洪武通宝钱制,但后来由于铜钱铸造量有限和贸易用钱量增大,不便携带的铜钱成为商业圈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年来收集到一批广西铸光背洪武通宝小平钱,现将其中一部分版式介绍于后. 一、广西铸光背洪武通宝小平钱的版式 1、爪贝宝:直径2.48cm,穿宽0.65cm,厚0.11cm,重3.95克.  相似文献   

5.
史志对古钱的铸地及钱局规模少有记载,因之古钱学有一些问题难以解答.就广西而言,如唐代开元通宝背"桂"字钱,五代十国南汉乾亨重背"邕"字铅钱,明代大中通宝、洪武通宝"桂"字钱等,其铸地在哪里?钱局规模怎样?铸额多少?尚难得到确切答案.  相似文献   

6.
钱镜当何用     
罗思 《西安金融》2003,(6):62-62
2002年初夏,我在西安八仙庵旧货市场地摊购得洪武通宝钱镜(见相片),镜的正面可照常使用,而背部却镶着一枚折三洪武通宝。该镜径46.6,缘厚3.2(钮处厚6mm),青铜质略泛黄;镜背所镶之折三洪武通宝径32.8mm,铜质为红铜,系“双点通”(通之“辶”一点处为两点);总重23.3克。据笔者及西  相似文献   

7.
2004年春节期间,襄阳市一泉友回家过年,在襄阳区双沟镇农村收到一批刚出土不久的洪武通宝小平钱。铜钱装在一陶碗内,共有105枚,全部为洪武通宝小平钱。这批钱个个生坑缘锈,而且锈色一致确系同坑出土,除少数几枚锈蚀较重外,大部分文字清晰。经笔者逐枚对照,并以透明薄纸拓印后相  相似文献   

8.
明朝虽然立国277年,历十七皇朝,但实际铸行小平钱的仅有十朝11种钱币。它们是大中、洪武、永乐、宣德、弘治、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和崇祯;因忌讳太祖朱元璋名字中的“元”字,钱名一律用“通宝”。在这些明代小平钱中,面文书体的变化不是很大,没有选用隶书、篆书来书写  相似文献   

9.
明朝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的二百七十六年间共铸有十种年号钱中)。这十种年号钱中最少见的是穆宗朱载后所铸的“隆庆通宝”,而最常见的是崇祯、洪武,永乐,万历钱。十种年号钱中质量最上乘者笔者以为当属万历,只有万历钱才真正称得上“金背、火漆、镟边”。万历钱不光质量上乘,且字体变异微妙,版式纷繁多样,泉币界称之为异品者,“万历异品,易被忽视,常隐于普品之中。”(王健舆、邹志谅《王荫嘉品泉录》)。  相似文献   

10.
一、乾隆通宝中的异体钱 清高宗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所铸制钱,连宝泉、宝源在内先后有双局开铸;多用黄铜、青铜浇铸.面文为"乾隆通宝"楷书,直读;背文沿雍正年间满文钱式穿左为"宝",穿右铸各局名.钱体大小厚薄不一,文字笔画位置多变,一般直径2.2-2.5厘米,重约2.4-4.8克.少数钱背可见星号或汉字;在乾隆通宝中,"隆"字异书钱为其他钱币少见.笔者收藏的乾隆通宝实物中,就有隆字的异体字五种之多.  相似文献   

11.
早年在南宁市钱币市场上购得一枚背"花廓"洪武通宝小平钱(图一),该钱,面"洪武通宝"直读;背为"花廓",钱直径为23.1毫米,穿8.5毫米,厚度为1毫米,重2.7克.钱通体褐色浅锈包浆,有少许绿锈.以前对该币一直不在意,当"花穿"钱对待,近期同古泉同好交流时,大家认为同"花穿"钱不一样,应为"花廓"钱,以前尚未见过此类,背"花廓"钱,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2.
"成泰通宝""十文"铜钱,是越南阮朝后期成泰帝阮福昭在成泰年间(公元1900-1906年)所铸.成泰帝阮福昭在成泰元年(公元1890年)就开始铸造"成泰通宝"小平钱,大版别有光背和背文"十文"两种.这种小平钱的钱体一般都比较小,重量也轻,其钱文书法则继承了"嗣德通宝"和"同庆通宝"小平钱的遗风.到成泰后期,我国香港开始铸造"当十"铜元,清政府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广东省首次铸造了"十文"铜元.所以越南成泰通宝"十文"钱,就是在香港铸造"当十文"和清政府铸造"十文"铜元的影响下而按"同庆通宝""当十文"铜钱大样而铸造的.成泰通宝"十文"钱,一般都比香港所铸"当十文"和清政府所铸"十文"铜元要小要轻,与"同庆通宝""当十"钱的钱径和重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中闰嘉德2010年秋季拍卖会上曾有一件明代正德通宝背龙凤花钱拍品(图1):笔者认为该枚花钱应属清代所铸。理由是该钱钱文以及背面龙凤图案整体风格与《中国花钱目录》中所载清代铸正德通宝背龙风花钱一致;其铜质与明代铜质差别很大,反而与清钱铜质相近。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始于元代。不过,早在唐初开元通宝行世时,民间就有取其硕大、贵重之意,旋读为"开通元宝"的。而元代呼金银钱为"元宝",则是元朝之宝的意思,黄金叫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最早铸行铅质钱币作为流通货币使用者,比较一致的看法当属公元909-924年五代十国时期的王审知.据《十国纪年·闽史》记载:"王审知为闽王,梁贞明元年,汀州、宁化县出铅,置铅场.二年铸铅钱,与铜钱并行."所铸铅钱有大铅钱,钱文为"开元通宝"(图1),背穿上闽下月(图2);小平铅钱背有"闽"、"殷"、"福"等字.但据考古资料发现,早在唐武宗(公元841年)时期的窖藏钱币中就发现有少量的铅质开元通宝,[1]同在五代十国,刘隐割据广州一方,公元910年为后梁封为南海王.刘隐死,其弟刘龑(yan)继职.公元917年,龑(yan)称帝于番禺(今广州),改元乾亨,国号大汉,史称南汉.《十国纪年·汉史》载:"龑(yan)以国用不足,又铸铅钱,十当铜钱一".公元918年即开铸"乾亨重宝"光背铅钱(图3),据《广西历史货币》所载,在广西南宁、玉林等地曾多次出土过背"邕"、背"邑"的"乾亨重宝"铅钱.南汉政权还曾在桂州(今桂林)铸行铅质"开元通宝"五五钱.  相似文献   

16.
清顺治初年,广西正处于狼烟四起,战火弥漫的极其动荡的历史转折期.当时南明永历小王朝一度控制着广西大部分地区,并在其控制区内铸造和发行永历通宝钱.顺治九年(1652年),虽然清军已占领了广西的大部分地区,永历帝退到贵州安龙(当时属广西辖地)苟延残喘,但是广西仍然处于动乱之中,特别是货币市场更是混乱不堪,民间市场仍惯用永历通宝钱,且私铸盛行,劣钱假银杂用,物价迄无定准.  相似文献   

17.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皇帝驾崩,醇亲王之子溥仪继位,次年改元"宣统",在位仅3年,1911年被"辛亥革命"所推翻,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年间,全国各省几乎都已停铸制钱,仅宝泉局铸过一种重一钱的"宣统通宝"小平钱,数量也不多,分为大小两种,新疆地区有库车局代乌什局铸造的  相似文献   

18.
民国重宝当十钱最早披露于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据《上海钱币通讯》第40期徐渊、徐晓岳的《“民国重宝”背直读“当十”钱》文章介绍,现存世多见的民国通宝当十和民国通宝背东川小钱都是民国初年时云南东川矿业公司所铸,系就地取滇铜提炼浇铸而成,作为该公司发放工资之用。从现今实物出土来看,民国重宝当十钱多发现于云南地区,其他地方基本未见,由此可证民国重宝钱是在云南一带铸造流通使用。结合另两种同铸于云南一带民国通宝钱的特征和铸地、铸期来分析考证,笔者以为民国重宝钱也是云南东川矿业公司的铸币。其铸期应非常短暂,故存世十分…  相似文献   

19.
花旗在巴西     
金圣齐 《银行家》2001,(1):102-103
1902年,美国康狄涅克州的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oration在上海设立分行.那时正是中国的清末,"体制内"的一般官吏士绅对世界大势暧昧不明,还在品茗阔论皇威浩荡,四海晏平.美国的这个赚钱机器安家上海滩,未免使他们皱了皱眉头,但也随即很慷慨地奉赠它一个宝号:"万国通宝".用"通宝"去对译洋文的"Banking",确是曲尽其妙了.但洋文古怪,绝似鸟语,凑搭不上华夏经典的什么"裕泰"、"盛魁",那可真是无可奈何的事.可是上海的细民百姓连这个近乎雅的"通宝"也不甚了了,觉得别扭难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子钱"始于何时?当前在泉界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始于南唐的"唐国通宝",另一种认为始于南唐的"开元通宝",还有一种认为始于北宋的"天圣元宝".近年有人以实物为据,按着"对子钱"的定义和组配要件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真正的"对子钱"始于北宋的"天圣元宝",现笔者从宏观方面谈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