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提出知识积累、技术创新是导致一国经济实现长期持续增长的源泉。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着严重的技术约束,限制了我国实现内生增长的路径,为此,政府必须出台切实有效的财税政策,培育实现内生增长的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依据中国税收调查数据与上市公司供应链数据,考量客户企业ESG表现对供应商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客户企业ESG表现从信息溢出、交易成本与压力效应三个方面显著促进了供应商专利申请数量。异质性分析显示,该效应在大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高融资约束企业更为显著。鉴于此,应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强ESG建设,构造高效供应链网络,激发供应链上游企业技术创新,助力供应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三阶段DEA分析法,考量中国“十二五”期间金融支持对东、中、西部区域的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控制金融支持变量前后东、中、西部地区创新效率的绝对水平较低且存在较大的差异;控制金融支持变量后,东、中、西部地区创新效率依次下降,东、中、西部地区创新效率下降幅度依次增大.鉴此,应完善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加快技术创新的配套条件建设,完善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研究了金融发展与中国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非国有部门贷款/GDP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股票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不明显;保险市场对技术创新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科研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本水平均是推动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但是,FDI对我国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当前城市网络和金融地理研究,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城市金融中心性指标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并运用中国2005-2019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对金融中心性和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中心性指数的增强显著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且这种促进作用呈现明显的\"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城市金融中心性的提高不仅能直接作用于区域创新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加快生产资本形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加大外商投资力度产生积极影响;中、西部区域创新系统将从城市金融中心性提升中获益更多,金融危机前后城市金融中心性的提高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明显不同,危机后的作用效果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6.
基于时空异质性视角,依据省级面板数据,考量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呈时空异质性,由于存在多重效应叠加,在全国层面统计上不显著.中西部地区表现为抑制作用,东部地区表现出促进作用,且在考虑了阶段差异和空间因素后依然显著;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边际影响表现出阶段异质性,在创新水平较低时影响不显著,但随着创新水平的提升逐步增强;老龄化的技术创新效应强度在不同维度下差异显著,在经济维度下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因与条件、可能与现实、目的与手段、方法和结果、价值与意义,社会科学共同体内部既有某种程度的共识,也存在着较大的争议。针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分歧与争议,本文试图从社会科学研究的缘起、方法、终归的线索做出解答。  相似文献   

8.
    
Carlota Perez 《Futures》1983,15(5):357-375
Through generating a set of hypotheses about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us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uthor seeks to identify the causal mechanisms of the depressions in the trough of the Kondratiev long wave. A model of the capitalist economy and an analysis of its structural patterns and processes are proposed, and from an examination of the technoeconomic and socio-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th Kondratiev, some institutional requirements for the next upswing are elaborated.  相似文献   

9.
依据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考量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中介传导途径,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显著;技术创新在中西部地区的中介效应相对东部地区更显著且高于全国水平。鉴于此,建议加大科技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中西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经济差异化发展,加速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协同技术创新是基地以及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协同技术创新的特点、机理,采用德尔菲法发现基地在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动力、技术创新链等方面不足,鉴此,应优化组织机构,推动产学研互动,健全知识产权交换制度,构建基地文化,拓展产品市场,组建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1.
12.
在对人工智能赋能国际贸易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创新了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的评价指标,测度了主要国家的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贸易竞争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引发大量互补性技术创新,形成技术创新的“簇群”并催生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不但推动贸易规模扩大、贸易结构升级,而且对贸易竞争优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使得各国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发生深刻变化。产业规模、人力资本、全球开放程度、全要素生产率等均对贸易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海洋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文章对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1)劳动仍然是当前拉动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要素;(2)金融发展和技术进步对海洋经济的作用相对较弱;(3)金融发展对海洋经济的支持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通过与技术进步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间接影响.为此,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构建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金融发展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研发成本、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而对外开放通过示范效应、溢出效应以及拉动有效需求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从全国层面看,金融发展与对外开放均对我国区域创新具有推动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对科技创新的作用并不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异质性贸易理论,分析贸易自由化与异质性特征对企业资源配置和创新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可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市场效应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我国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考虑企业内外部异质性,发现贸易自由化与不同属性的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密切关系,东部地区大型国有企业存在显著技术溢出创新提升.鉴于此,应充分结合贸易自由化对异质性企业的影响效应,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降低进入壁垒,优化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6.
    
As automation evolves, human capital becomes a firm's strategic asset. Using resource‐based theory, we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human capital with superior skills as a means to sustain a competitive and how to value human capital as a strategic asset. As we do not propose a new accounting regulation, we suggest metrics that may be used to assess the value of strategic human assets.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集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推动实体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较高,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亦较为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则相对不高,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强.此外,以技术创新作为门限变量可以发现,金融集...  相似文献   

18.
依据2011—2021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模型,考量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改善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对共同富裕呈正向作用,同时具有区域异质性与结构异质性,呈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对共同富裕具有中介效应,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技术创新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共同富裕实现。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微观层面各个创新主体之间进行协同,而且也需要我国在宏观层面搞好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省(市、区)之间的协调。按照共生理论的观点,东中西部地区各个省(市、区)可以被看作是不同的创新共生单元,在促进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基于地理邻近的原则构建跨省(市、区)的科技协同创新大区域,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切实建立并强化各省(市、区)微观层面创新主体之间的联动机制,并在宏观层面结合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打造,确定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发展战略规划,以构建起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与经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导致大量环境问题,由于环境资源的公共品和外部性特征,使得环境污染无法依靠企业及个人自主解决,因此,需要由政府作为约束和激励主体制定有效的环境规制政策。环境规制工具将产生环境的服从成本和违规成本,导致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面临环境保护提升与企业绩效下降的矛盾性困境。在环境成本提高的拉动与推动效应下,企业必将选择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行为,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和污染排放,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