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产业集群合作创新优势的演变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内的合作创新是在一定制度框架下构成的组织模式中进行的,其开展过程涉及到复杂的知识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集群企业合作创新突破了传统的线性创新模式,通过对集群组织模式的演变研究发现,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基于集群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就是要为企业和产业集群的成长创造适宜的技术、制度环境和创新资源要素的社会网络,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集成创新与合作创新契合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成创新与合作创新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两种重要方式,二者的有机融合可以实现功能倍增。从知识的角度探讨了集成创新与合作创新的契合机制,分析了集成创新与合作创新的相通,提出了知识螺旋契合、管理行为契合以及目标契合3种契合模式,并分析了3种模式的内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合作创新与知识创新皆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将二者结合起来,用知识创新基本原理分析合作创新运作机理的研究并不多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合作创新的知识内涵,分析了知识创新过程要素与合作创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合作创新知识螺旋模型,并指出了其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知识管理对合作创新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企业合作创新中知识管理的重点内容;评估现有知识、加强合作双方知识的共享和转移、对获得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并进行了影响因素和对策分析,为合作创新企业开展有效的知识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企业大学合作创新组织的定位及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理论,阐述了企业大学合作创新中间组织的产生、特征和合作模式选择,指出企业大学合作创新组织的不同合作模式构成了从市场到企业的连续的组织谱系。提出大学企业合作创新的5项基本行为假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企业与大学进行合作创新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6.
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合作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共享是合作创新的基础,分析了合作创新和知识共享的关系,探讨了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合作创新博弈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出了企业知识互补程度越高越容易进行合作创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而准确高效地进行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合作创新成功的基础。基于复杂系统理论,揭示了以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小型企业为核心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系统复杂特征及知识转移内在机理。采用多Agent建模方法,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转移ABM仿真模型,设计创新人才政策、创新服务政策、创新创业政策3类政策工具,研究不同政策工具组合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系统知识转移及系统知识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大型企业实施创新人才政策有利于系统知识存量快速增加,中小型企业实施创新人才政策有利于企业规模快速升级;②相对于创新人才政策实施对于系统知识存量增加的驱动作用,创新服务政策实施对系统知识转移催生的知识存量“涌现”现象效果更明显;③创新创业政策实施有利于知识主体合作关系数量增加;④3类政策工具同时实施对系统知识存量增加产生了1+1+1>3的共振效果。考虑政策工具实施成本,创新服务政策及创新创业政策同时实施对系统知识存量增加、系统知识差异化、系统知识转移效率及企业规模升级的促进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8.
合作创新作为现代医药产业产品创新的主要形式,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意识到合作创新的重要性,然而在创新过程中的知识能否在不同组织之间成功转移直接影响到合作创新的绩效。从知识转移的渠道、知识源、知识受体以及组织间的交流层次几个方面对医药产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知识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理论上指出了提高企业知识转移效果的途径,对医药企业开展合作创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合作创新是制造业企业整合资源、分担创新风险以及提升创新效率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其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核心知识泄露、核心竞争力丧失等风险。为探究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共享策略,基于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中的开放策略、半开放策略、不开放策略,构建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知识共享策略选择博弈模型,运用MATLAB软件,通过数值模拟演示不同决策参数变化对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限理性下,制造业企业会选择半开放策略,决策受企业自身知识泄露风险系数、知识成本、知识隐藏系数、合作伙伴知识吸收能力、违约金的影响。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何景涛 《生产力研究》2011,(11):168-170,200
知识生产的传统模式以单一学科为架构,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传统模式受到了冲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科技对知识创新的催化作用,知识创新和协同合作已经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普遍战略选择。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广泛合作,这种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出现的广泛合作,表现出以知识合作为特征的共同特点,必然有其深层次的动因。文章尝试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积累、知识合作创新的心理动因、知识合作剩余的激励三个方面揭示知识合作创新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协同知识创新决策风险性,引入行为经济学偏好反转理论,从知识积累视角构建偏好反转影响下的知识创新模型。将协同知识创新决策从单纯的选择决策拓展为选择/放弃决策,在不同决策背景下对模型进行演算。结果发现,当协作方对创新资源投入分摊比例较低时,主体对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预期较低,而在偏好反转的影响下,放弃决策对预期收益的退出定价可能较高,从而使背离放弃决策相比进入选择决策更有利于协同创新。研究结论解释了当前较多的协同知识创新联盟尽管没有实现科技政策调整的预期效果,但未大规模解体且力趋稳定合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创新独占性可表征创新合作群体对于自身知识、技术创新成果的利用和分享程度,决定着创新合作群体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从创新成果中获利。创新独占性具有外部排他性和内部互补性的显著特征,有必要从技术创新网络视角出发,审视创新子群间相互关系对创新独占性的影响机理。以参与合作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为研究对象,构建技术创新网络分裂断层对创新独占性影响路径的概念模型。结果显示:技术创新网络分裂断层对创新独占性产生正向影响,知识权力在技术创新网络分裂断层与创新独占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技术创新网络分裂断层对创新独占性的影响受知识势差的负向调节。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关村管委会提供的“一区十六园”和11个技术领域合作申请专利数据,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合作申请专利网络。以模块度作为描述性指标,采用Louvain聚合算法分析社团结构特征及演化趋势。最后,具体分析4个时间截面的五大社团结构,从而揭示网络社团结构对企业合作申请专利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关系嵌入性已有文献和企业知识观理论的研究评述,提出了产学合作的关系嵌入性→外部知识获取→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预设。并以理论预设中的3个研究构面为讨论原点,结合4个企业和大学合作项目的探索性案例分析,构建了纳入细致考察变量的概念模型,提出并解释了一系列基于经验研究的理论命题,从而进一步揭示了理论预设中3个研究构面的关系链机理。研究发现,产学合作的关系嵌入性(信任、信息共享、控制)通过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两种主要机制(显性知识转移、共同解决问题)间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并进一步解释了其中的关联路径与影响方式。  相似文献   

15.
整合独立创新与合作创新的协同作用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知识基础理论,构建技术知识基础相关与非相关多元度、知识整合能力对企业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协同性(互补性与平衡性两个维度)的影响效应模型,利用2009—2018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80家企业发明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对企业独立创新与合作创新互补性具有正向影响,对两类创新活动平衡性具有负向影响;技术知识基础非相关多元度对独立与合作创新互补性具有倒U型影响,对两类创新活动平衡性具有负向影响。企业知识整合能力负向调节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对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互补性的正向影响,削弱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与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平衡性之间的负向关系。同时,企业知识整合能力在技术知识基础非相关多元度与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互补性间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研究发明人型企业家在研发合作网络中的结构特征和效用,对于优化企业研发合作网络进而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发明人型企业家专利研发合作网络特征概念模型;其次,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企业家程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网络密度、群体程度中心性、群体中介中心性等特征指标,形成我国发明人型企业家研发合作网络特征与演化分析框架;最后,运用2014-2019年科创板企业专利数据和企业家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发明人型企业家正在逐步减少对专利研发的全方位参与,同时强化其在合作关系中关键信息枢纽的位置属性;(2)企业家参与研发合作网络密度、群体程度中心性、群体程度中介性大部分高于企业家未参与研发合作网络的数值;(3)发明人型企业家程度中心性、网络密度、网络群体程度中心性与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发明人型企业家中介中心性、网络群体中介中心性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知识流动是技术研发合作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行为,对创新成果产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网络结构、合作关系以及节点属性3个维度对知识流动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展开分析,初步构建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知识流动微观分析的基本框架。然后,以我国生物医药领域96个创新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深入剖析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流动的核心作用路径及典型微观作用路径。研究发现:①合作网络的知识流动受到节点属性、网络结构和关系程度三者交互作用的影响;②主体知识存量及密切合作是实现知识流动的重要保障;③目前在我国生物医药领域,高校、科研院所更倾向通过与不同类型的主体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实现知识的有效流动,而企业则主要通过与少量主体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实现知识有效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