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唐琪玲 《经济研究导刊》2010,(19):206-206,276
王光祈作为一位为国探索道路的先驱,与很多同时期的人不一样,选择了一条改良的道路。创建少年中国学会,组织攻读互助团,以音乐唤醒国民性等行动,虽没有最终成功,但产生了很大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3.
被孙中山称为“民国长城”“民国起义首功之人”的陈其美是辛亥革命叱咤风云的人物,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旧民主主义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由于他创建共和的功绩过于巨大,而他的生命过于短促,人们只知道他是一个屡仆屡起,反清讨袁到底的民主革命活动家。就目前能见到的悼念陈其美的1388副挽联看,也尽是歌泣他忠于民主、献身共和的内容。 其实陈其美更是一位思想家,是一位热心国家长治久安,提倡科教救国的先哲。 陈其美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思  相似文献   

4.
工业科技论     
从工业发展过程分析入手,明确提出了一部工业史就是一部科技史。工业发展是科技创新的实现,科技创新引导工业发展、推动工业兴盛、决定工业化进程。科技缩短了工业发展的时空距离,跨越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个经济活动过程。科技促使各种生产要素的地位不断变化,支撑了生产要素的作用发挥。科技引领传统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引领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科技引领工业发展模式新生。  相似文献   

5.
论科技兴企     
  相似文献   

6.
7.
论科技兴厂     
  相似文献   

8.
贾杲  南海 《生产力研究》1992,(6):33-36,32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科技关系与科技生产力相互作用的分析,进一步从理论上剖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蕴。科技关系与科技生产力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结果,只有在弄清科技关系及科技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深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论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科学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一致性出发,论述了科学技术具有解决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短缺,防治环境污染和人类发展的动力三大功能,以及可持续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原则和结构体系及其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科技竞争力与科技原创力的关系,并就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出增强我国科技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科技原创力与中国科技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科技竞争力与科技原创力的关系,并就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出增强我国科技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15.
论科技创新劳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分析科技创新劳动,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科技创新劳动的性质,在创造价值中的功能,以及有关科技创新劳动报酬等问题,这一理论问题的阐明将有助于深化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劳动积极性,促进我国新时期的科技进步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对科技内需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入手,研究科技内需推动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和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机理和路径,探求如何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旺盛需求,建立经济发展依赖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机制和制度,为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代科技发展重要转折的关系,要实现我国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必须确立新的科学观。这就要求重视科技文化建设,高举思想解放旗帜,坚持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积极推动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的结合,加强科学普及和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建设健全的科技文化体系,全面推进我国科技文化进步。  相似文献   

18.
科技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强大动力源和根本保障。文章通过对科技全球化内涵、特征及对我国科技发展影响的分析,提出健全科技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政策扶持与R&D投资主体多元化、选择性地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多边的科技合作和积极参与国际科技规则的制定等,是我国科技发展拟采取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险责任是建设创新型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科技经营者是科技活动的获利者,处于控制风险的有利地位,是科技风险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在经营者无法独自承担巨额科技风险责任时,有必要由国家进行适当分担。科技风险致人损害,责任主体承担无过错责任;在特定的高危险领域,可以对赔偿责任进行限制以激励创新。具体到软件漏洞风险责任,可以构建以无过错责任为核心的软件产品责任制度,提高软件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杠杆。如何把知识形态的“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真正实现“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方针,把科技进步与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