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格局的多元化,社会利益结构间的不同步性和不均衡性日益明显,利益矛盾日趋复杂;转型过程中公共利益表达机制的不足与缺失已成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中所遇到的瓶颈;构建畅通有序的公共利益表达制度,使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和规范,避免具有破坏性的利益表达方式,是党和政府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社会管理,“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力保障机制。”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消除各种利益冲突、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均衡、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需要法律协调机制的保障。黄河流域九省区都拥有各自的立法权,流域现行法律之间存在不协调性且各省区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因此,各省区之间的地方性立法必然存在矛盾和冲突。且跨区域立法存在合宪性以及流域协议法治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会对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应当建立一套长效的法律协调机制,用以协调解决各省区之间地方性立法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协调各省区之间利益冲突、提高流域协议法治化程度、协调流域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冲突。同时,通过该机制以立法技术建立跨区域法律协调机制,九省区立法主体在同一时间通过相关法律,解决跨区域立法合宪性问题,实现沿黄九省区绿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相比,浙江高校的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步伐仍显滞后,专业布点不合理导致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专业结构调整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还未建立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构建实质就是一个利益关系的冲突和协调过程。正视现存的利益不均衡并供给协调利益冲突和缓和社会矛盾的利益均衡机制,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计生  曾理 《重庆与世界》2016,(46):150-153
阐述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协同发展机制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涵义,并对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内涵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根据四川省20所新建本科院校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四川省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特点;提出了四川省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协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郑鑫 《老区建设》2008,(10):14-16
要通过推动城乡协调互动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城乡空间演进机制、城乡人口流动与就业机制、城乡产业关联机制、城乡金融资源双向流动机制、城乡技术创新与扩散机制、城乡生态良性互动机制、城乡社会文化融合机制等七种机制。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消除不和谐因素、增进社会和谐的过程。利益协调机制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用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的关系和有效发挥其功能与作用的方式、方法。因此,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应当通过法律途径保障其建立健全,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9.
城乡产业互动发展是指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产业与农村产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一个动态过程。我国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等国际经验,通过建立城乡产业互动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作用机制、能动作用机制、主导因素和能动因素的耦合机制、空间载体机制、资金良性循环支持机制、城乡产业互动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等,来推动城乡产业互动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市场机制无法解决诸多社会问题,政府也无力解决所有问题。因此,让更多的社会组织承接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当前,我们要树立社会公共管理理念,坚持政府有所不为、社会组织有所作为的方针。大力扶持社会组织的规范发展,强化社会组织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纪良  曾冬梅  武波 《改革与战略》2007,23(11):149-151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概念及其内在关系是实施"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逻辑起点.文章探讨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内涵,分析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主要区别和内在协同联系,以期有助于促进高校的学科与专业建设协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我国社会面临的发展新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注重激发各行各业的创造活力,充分发挥所有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是社会和谐的持久动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协调,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是影响和制约社会创造活力的突出矛盾,在农村党员的带富能力与促进农民增收的不适应,农村干部的工作职责与税费改革后形势的不适应都成为突出问题,为此就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社会提出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重在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已进入一个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挑战。现阶段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与不和谐现象,归根到底是由于利益失衡造成的。通过制度建设来解决利益冲突、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将社会管理与民生并列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有效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有赖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时刻,人民内部矛盾大量涌现,公平正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统筹处理群众矛盾,才能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宋新欣 《中国城市经济》2010,(5):171-171,156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立足宁夏实际,研究和探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重大战略和政策取向,对缓解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矛盾,促进宁夏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宁夏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宁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及应该思考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向鑫 《理论观察》2014,(1):30-32
党群关系的实质就是政党和群众之间以利益为主要纽带的双向互动,要寻求政党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化的统一。因此,利益协调是和谐党群关系的逻辑起点,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利益“发散”与“收敛”机制、利益协调与共赢机制、利益发展与保障机制来凝聚社会、巩固执政基础。促进党群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一个协调博弈的分析框架,对区域内参与协调博弈的地方政府主体的偏好、相互间的策略互动和一致性行为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区域内地方政府之间协调博弈的均衡条件以及协调失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解决协调失败的对策,如建立基于地方收益增大的合作动力机制,加强地方主体之间协调互动的互惠机制,以及中央政府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转型,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性得以显现。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却存在着特殊的矛盾。解决这项矛盾,应减少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招生中调剂生比例;加强高校社会工作教育专业化建设;完善社会工作机构制度;增加教育扶持力度;提高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19.
李珍刚  程鹏 《特区经济》2009,(7):123-125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地方区域关系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也可以说到了一个攻坚阶段,具体表现为各种矛盾和利益纠纷交织在一起,地方政府深深陷入了参与困境之中。这种困境主要有制度困境、利益困境、目标困境、政府与市场关系不清困境、协调机制制度化低与政府能力有限之间困境和区域协调机制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困境。这就需要解析和理顺这些困境,为我国地方区域关系发展释放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李刚  彭伟 《开放导报》2008,(4):49-52
和谐社会是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相协调的社会。完善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是保证社会各阶层平等行使利益表达权利,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平合理性,协调各阶层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之举。我国现阶段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所导致的各阶层利益表达机会的不均等,已影响到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加剧了利益格局的失衡和部分群体对政治系统的抗拒,诱发了诸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