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30年来国际反倾销案激增使得诸多学者对WTO关于反倾销的相关规定表示质疑。现行的1994年乌拉圭回合《反倾销守则》尚存诸多缺陷,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作为当前美欧等发达国家反倾销的主要对象,急需掌握反倾销动态博弈规则以及反倾销概率、反倾销力度、反倾销高额关税、市场份额萎缩的预期、市场行为举证费用等可置信性威胁因素在动态博弈中的运用,以便有助于在国际反倾销中争取积极主动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以股权与非股权安排为视角考察了跨国企业对外投资模式选择的均衡条件。采取逆向归纳法,基于东道国FDI政策以及东道国企业生产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分别探讨一国跨国企业对外投资模式选择的内在动因。通过推导子博弈完美均衡解探析跨国企业对外投资模式最优选择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外国跨国企业在东道国新建投资成本充分小的情况下选择以新建方式进入,在新建投资成本充分大的情况下选择以并购方式进入;在新建投资和非股权安排可置信威胁的条件下,外国企业倾向选择并购方式。  相似文献   

3.
国有产权制度与私有产权制度最根本的区别不在于国有资产无法从法律上界定清楚,而在于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不具有行为能力,国有资产无法找到可追溯的自然人。因此,股票市场发挥约束作用是靠股东“用脚投票”,而这样的退出机制在国有产权制度下无法实施;债券市场的作用机制在于债务合同的双方是独立的产权主体,债权人的威胁是可置信的,而在国有产权制度下,破产机制所产生的威胁不可置信。因此,资本市场在国有产权制度下无法有效约束国有企业经理。  相似文献   

4.
文章集中分析了在招商竞争中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地方政府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通过建立一个三阶段的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指出地方政府之间的招商竞争下,企业拥有了"退出"选择的可能。企业退出成本越低,"退出"选择的可置信威胁越大,其向政府"呼吁"产生的效果越好。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与其进行"让利竞争",不如完善地方公共设施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提供良好的制度与经济环境,锁定辖区内的企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劲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丁成功运用反讽的典范作品。论文以言语行理论为基础,从宏观言语方面分析了《傲慢与偏见》在主题烘托、人物塑造、情节与语言组织上的反讽,从微观言语方面分析了阐述性、指令性、承诺性和表达性反讽,揭示了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征、情感变化及情节发展,说明了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有助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股份公司委托代理非合作博弈的现实动因与博弈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股份制企业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现实博弈中 ,大量存在的乃是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非合作博弈。文章从经理人现实行为偏好选择对这种行为偏离及相应对所有者利益偏差进行了分析 ,并从合作博弈设计角度进行博弈改进 ,这包括解雇威胁收益的设计实施、利益趋同化设计及信息增进等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与垄断市场结构的可维持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不同条件下的技术创新对于垄断市场结构的作用机制不同:在确定性备件下,在位垄断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获取先占专利,形成对潜在进入者的可置信威胁,保持垄断地位;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在位垄断企业实现技术“自我替代”的成本增加,创新动力减弱,潜在进入者将通过高于在位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进入垄断市场,从而打破垄断市场结构。因此,增加科技投入,鼓励技术创新,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优化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8.
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执行的博弈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现状剖析的基础上,应用博弈论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执行的博弈行为进行描述,建立监管人与责任人之间的博弈模型,对博弈双方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进行分析研究,对制度执行中的对抗现象作了探讨,提出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医改引发新争论,“看病难”与“看病贵”再次成为焦点议题。这对本不应该共存的矛盾体,在我国却同时存在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卫生行政部门与国有医院的父子关系导致威胁的不可置信性,体制外的“管办分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我国开展以来,已取得较大进展.借鉴声誉理论发挥作用机制的交易重复性、信息传递有效性、可置信威胁3个条件来探讨我国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情况,结合现阶段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以往语言学家对行事行为的分类的观察,阐述了不同种类的行事行为。其实在英语中,间接言语行为一般比直接言语行为更多与礼貌联系在一起。应该观察更大的范围,而不是一个单一的话语实施一个单一的言语行为。言语活动就是很好的材料。对言语活动的分析是研究更多言外之意的另一种途经。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上哲学家们都认为语言是一种指称。言语行为理论始创者奥斯汀提出语言不仅仅具有指称作用,同样具有施为作用。舍尔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丰富了言语行为理论,把语言研究上升到语篇研究,发现语篇与现实是语言构建出来的。言语行为理论揭示了语言的使用产生语言的意义,语用学研究由此真正开始。  相似文献   

13.
浅析申奥成功后桂林旅游业的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了申奥成功我国旅游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历届奥运给旅游业带来的经验借鉴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桂林作为世界旅游名域如何把握奥旅结合,抓住机遇,促进桂林旅游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4.
为了顺应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哈贝马斯着力推动语言哲学从语义学分析研究转向对言语行为能力的探讨,构建“规范语用学”,使哲学研究语用学化。在乔姆斯基、奥斯丁和塞尔等语言学家或语言哲学家就有关语言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哈贝马斯创立了研究言语行为的“规范语用学”。这种新型的语言理论构成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出发点和基础,也由此实现了法兰克福批判理论的语言论转向,并在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相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的“语用学转向”。  相似文献   

15.
用博弈论方法研究逻辑是从一种动态的角度来研究逻辑的方法。目前将逻辑与博弈相结合进行研究所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广。本文考虑的是逻辑博弈中的方法之一——语义博弈,我们研究了命题逻辑、谓词逻辑、模态命题逻辑中的语义博弈,并且给出了语义博弈中参与者的必胜策略与真值表语义和Kripke语义下公式真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由于拒绝言语行为具有潜在的面子威胁性。拒绝言语行为有直接拒绝和间接拒绝。拒绝言语行为的间接性与礼貌之间存在正态关联。社会权力和社会距离也影响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刘颖 《嘉兴学院学报》2006,18(4):118-122
通过剖析以英语为母语网络公共聊天室言语的语言构成来考察交际的教学适用性。结果发现网络聊天言语行为四个组成部分,即发话行为、命题行为、施事行为和取效行为,与日常交际言语行为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自然状态下的网络公共聊天室并不适用于教学。  相似文献   

18.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中的非常重要的理论之一。文章运用该理论并结合高职院校听力教学需求,以近年听力理解考试短对话的真题为例,探讨如何帮助和引导高职学生根据语境去推断和正确理解听力材料中一些话语的言外之意,也就是它隐含在表象下的真实意图,以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在"请求"、"道歉"和"拒绝"言语行为的过渡语特征和发展特点的实证研究,发现国内的研究相对于国外的研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实证研究步骤的完整性上,国内绝大部分报告在提出研究问题或假设、描述文献、选择研究方案、实施数据收集、分析和讨论数据结果等步骤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