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物权法》将如何作用于银行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泽 《银行家》2007,(5):22-27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该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施行.《物权法》通过总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等专篇对物权有关内容作了系统规范,其中有关物权的确立、变更以及担保物权的诸多新规定对银行业将会产生重大影响.为了集中透视《物权法》对银行业的影响,下面结合银行业实际,仅就可能对银行业带来重大影响的若干重点规定作一介绍,并就银行的应对注意事项进行提示.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已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物权法》实施后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影响最大的将是在担保物权制度方面。  相似文献   

3.
杨玉熹 《银行家》2007,(5):38-39
我想从立法技术角度谈谈对《物权法》的看法.个人认为,从立法的技术上讲,《物权法》并不是一部很好的法律,主要在于其宣示性强,裁判功能弱,操作性较差,法律条款规定也不够完整,对一些重要的概念没有定义.例如,整部《物权法》,规定什么是"物"了吗?《物权法》第二条规定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那么什么是动产和不动产呢?在这部法律中没有表述清楚.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已于2007年10月1日其起施行。《物权法》的总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权等专篇内容对物权的有关规定作了系统规范,其中有关物权的确定、变更以及担保物权的诸多新规定对银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商业银行应加强对《物权法》的学习,尤其是对银行信贷人员的培训学习,积极适应《物权法》的新变化,进一步规范信贷资产,健全风险管理机制,科学运用《物权法》,推进授信业务的创新,促进商业银行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7年3月颁布的《物权法》明确规定"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但时至今日国家仍未建立该制度,因此,《物权法》上述规定尚无法真正实施。我国不动产登记乱象丛生,极易滋生腐败问题,也大大降低了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此外,物权法与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关于不动产登记的相关条款规定不一致。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有损法律的权威性,不利于法律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我想从私人银行--这一银行新兴业务的角度出发,首先谈谈《物权法》中有关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规定对信托业务的影响.我国目前的信托业务基本上都局限在资金信托领域,其他财产类型的信托很少见,比如在海外常见的不动产信托在我们的实务中就很难操作,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不动产信托登记制度.登记问题不解决,信托财产的所有权问题就不明晰,信托的效力就难以实现.《物权法》明确提出不动产统一登记问题,这意味着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将进行一次统一的调整与规范,对信托业务而言是个很好的机会,如能在具体配套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明确不动产信托登记规则,必将大大加快相关信托业务的发展.如果信托登记制度的问题能够顺利解决,未来的不动产信托、家族股权管理信托等个人信托的发展将会顺畅许多.  相似文献   

7.
为了集中透视《物权法》对银行业的影响,下面结合银行业实际,就可能对银行业带来重大影响的若干重点规定作一介绍,并就银行的应对注意事项进行提示。物权法定原则我国司法实践中虽然流行"物权法定"原则的理念,但一直没有被法律明文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言2007年3月16日,《物权法》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并已于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物权法》的颁布不仅填补了我国法律体系的空白,同时对包括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在内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物权法》对于银行业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的促进作用,总结了近年来银行业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的创新实践,并指出为进一步推  相似文献   

9.
蒋翔宇  柳登 《云南金融》2011,(1Z):16-17
<正>一、引言2007年3月16日,《物权法》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并已于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物权法》的颁布不仅填补了我国法律体系的空白,同时对包括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在内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物权法》对于银行业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的促进作用,总结了近年来银行业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的创新实践,并指出为进一步推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的实施,关系到社会不同利益群体所有权的保障问题,银行业与社会各经济体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天津市银行机构担保物权的发展现状、《物权法》出台对商业银行业务经济的影响以及应该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已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物权法》在维护金融交易安全、保护金融资产、丰富金融资源、降低金融风险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物权法》中的担深物权制度以及不动产登记制度,均与金融业业务发展、风险防范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但是旧的《担保法》中有关担保物权的内容并未同时废止,本文就其存在的法律风险和机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它在进一步明晰物权关系的基础上,有效创新和完善了担保抵押制度,对将担保抵押作为风险防范基本措施的银行业来说,学习和贯彻《物权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文对银行业在业务实践中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最高额抵押权制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不动产预告登记,是为保全一项以将来发生不动产物权为目的的请求权不动产登记。长期以来,我国民事立法在预告登记制度方面存在空白,直至2007年10月1日实施的《物权法》才明确创设了这一制度。《物权法》二十条一款规定:“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相似文献   

14.
翟金棉 《金卡工程》2010,14(2):50-51
2007年10月1日实施的《物权法》和传统物权法理论相比较有几处创新,其中动产用益物权是一个亮点。传统物权法对用益物权的分析限定在不动产上。不动产因其价值大且稀缺的特性,在其上设置用益物权确实在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实现物尽其用,挖掘物的潜在价值,使其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本文拟就物权法的这一制度创新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13年酝酿、8次审议,3月16日《物权法》终获全国人大通过。10月1日起,这部被业内人士称为我国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的基本民事法律将正式实施。过去房地产发展中的一些模糊问题,诸如商品住宅产权续期、公共社区配套的归属、业主权利如何体现、如何保护拆迁人权益等等,都将进一步从法律上得以确认、规范。那么,这样一部牵涉不动产所有权的《物权法》,究竟会对楼市产生怎样影响呢?  相似文献   

16.
周江 《中国金融》2015,(6):86-87
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提出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2013年11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2014年12月22日,国务院颁布第656号国务院令,《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公布,并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正式公布,标志着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顶层设计基本完成,转而进入正式落实阶段。"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常艳 《西安金融》2007,(6):92-92
一、不动产登记制度,使银行的诉讼成本大大降低《物权法》第十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统一登记制度,为当事人办理物权登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但减轻了抵押人和银行的负担,而且还方便了银行查阅、复制有关不动  相似文献   

18.
荣幸 《济南金融》2008,(3):39-40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对于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减少交易风险、降低交易成本、鼓励交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物权法》第20条规定的不动产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行使程序、效力的产生及失效等进行了分析,并就其不完善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是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保护权利人物权的法律,该法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银行也不例外.本文分析了<物权法>对银行业机构产生的有利的影响,同时也重点研究了<物权法>给银行业机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银行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银行业机构应对措施,对银行业机构防范风险、促进业务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物权法》所体现的物权平等保护原则,扩大动产、权利引入质押范围等法律规定,与银行经营管理关系密切,在完善担保手续、规范担保流程、实现担保物权等方面较《担保法》及其解释更为清晰和严格。《物权法》实施一周年来的效果显示,《物权法》给银行业拓展业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降低物权实现成本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但在相关法律配套衔接、担保物权实现环境协调等方面还有较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深入研究和认真思考《物权法》实施效果与存在的不足是包括法律、银行在内相关部门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