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经贸》2008,6(8):91-91
7月18日,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公布了关于中国与美国、欧盟和加拿大三方汽车零部件争端的裁决报告。认定中国对进口零部件的关税管理构成歧视,对超过整车60%以上的进口零部件按整车征税的做法违反了相关贸易规则。这是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首次在贸易争端中败诉。  相似文献   

2.
江暮红 《经济师》2006,(10):41-41,43
2006年是严峻考验中国汽车业的一年,今年进口汽车整车关税综合税率将会最终降到25%,零部件的关税税率将降到10%,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这将会对国产车形成巨大的压力,各方高呼“狼来了”。面对这种局势,国内汽车业应选择并购重组,增强自身实力,在竞争已经呈白热化的汽车市场中稳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2006年3月30日欧盟和美国正式在WTO向我国提出了磋商请求,对我国颁布的《构成整车特征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进口汽车零部件构成整车特征核定规则》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出异议,认为我国的这三项文件违反了WTO有关规则,我们仅从其中争议的法律问题之一,即我国这三项文件是否违反了GATT1994相关规则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的理解WTO有关规则,更充分的运用WTO争端解释机制来维护我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2月1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专家组,公布了对欧盟、美国、加拿大三方起诉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措施一案的调查结果。世界贸易组织基本上支持欧、美、加的观点,首次裁定中国违反贸易规则,称中国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高额关税,这一行为违背了中国2001年加入WTO时的承诺。  相似文献   

5.
贸易政策变化对我国进口汽车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2004年以来我国汽车进口概况加入世贸组织3年多来,我国汽车整车进口净增10万多辆,其中轿车占2/3左右。受国内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和汽车生产企业加大引进及推出新车力度、扩大产能、降低价格等因素的影响,2004年我国汽车整车进口状态比较低迷,进口汽车占国内市场份额进一步降低。据海关统计,我国2004年累计进口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17.71万辆,增长2.6%。进口汽车占国内汽车市场份额为3.37%,比2003年降低了0.42个百分点。在所有进口汽车车型中除轿车进口保持一定的增幅外,其他车型进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据商务部统计,2005年上半年我国…  相似文献   

6.
《经济导刊》2005,(1):6-6
2005年以后,我国市场开放水平将逐步达到承诺的终点。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5年我国关税总水平将降至10.1%,其中工业品平均关税降到9.5%,农产品降到15.6%;承诺的所有非关税措施都将取消;银行、证券、保险、分销等重要服务部门所享受的过渡期将逐步结束。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面临双重挑战当前的有关研究文献一般认为,加入WTO后,中国的汽车工业特别是零部件工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袁明鹏和万君康,2000),如关税减让、国际化趋势增强等。笔者认为,仅仅认识到这一种挑战是不够的,汽车零部件工业本身所发生的变化,如配套体系、系统供货、电子技术上的新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是一个新层次上的挑战。这两种挑战第一种由产业外部环境引起,主要是来源于关税的逐步降低和跨国公司的大量进入;第二种来源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部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体现为整车和零部件之间新型配套关系的形…  相似文献   

8.
卢岩 《经济》2007,(7):86-87
2006年3月30日下午,中国驻WTO代表团孙振宇大使接到了欧盟、美国常驻WTO代表的致函--欧、美就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增收进口汽车配件整车税"等措施在WTO提起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贸易部长目前表示,中国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高额关税,世界贸易组织裁定中国的行为违反贸易规则,是完全正确的。这可能会拯救加拿大不景气的汽车零部件产业。  相似文献   

10.
黄艺 《经济论坛》2002,(18):27-28
许多人认为,中国加入WTO以后,汽车市场会有风风火火的“变化”,汽车价格会有大幅度的下降,轿车也将走入家家户户。实际上,人们过于简单地理解了“入世”的含义,更忽视了其他影响消费者购买汽车的因素。一、入世后汽车价格不会马上就降,也不会大幅度下降首先,中国加入WTO后,汽车价格不会立即大幅度下降。中国自1986年申请复关至今,汽车关税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200%~220%不断下降,现在进口轿车的关税已经只有60%~80%。虽然入世后关税必然下降,但6年后关税也只会先降到25%。其次,大部分汽车也不会…  相似文献   

11.
自中国和美国、中国和欧盟以及中国和其它一些国家分别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步伐大大加快,加入世贸组织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旦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整体关税将大幅下降;工业产品方面,中国将开放必须的全面贸易和销售权利,开放直接进出口,无需经过中方中间人;非关税壁垒方面,中国将取消所有限额和数量方面的限制,很多壁垒将在三两年内废除;服务业方面,银行、电信、证券、分销、旅游、运输等领域也将逐步开放。同时,中国产品的出口也将不再受进口配额限制和反倾销指挥的限制,进口国的关锐也将大大降低;中国将享受与世贸组织成员国同等的进出市场的权利。可以看出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一面;即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2.
2012年8月22日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正式生效,对于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新疆外贸企业正积极调整战略。"俄罗斯入世后,虽然关税下调了,但是增加了报废税,如果加上报废税,则大于关税下调前的税率。"东风新疆汽车公司海外事业部部长尼卫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他们公司汽车的价格,报废税大概在1.7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0多万元。"对于生产中低档汽车的中国汽车企业来说,报废税一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做出了4个方面的承诺,即降低关税、减少和消除非关税壁垒、农业方面的承诺和服务业的开放。 在降低关税方面,我国承诺:到2005年,把15%的平均关税水平降到10%。降低关税是我国改革开放自身的需要,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一种“补课”,同时也是生产全球化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4.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化工企业将面对国外企业强大的竞争压力。本文初步探讨了入世后化工企业的困境,并提出了对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入世后的困境 根据乌拉圭回合部分国家达成的《化工产品协调关税协议》(CTHA),对于化学原料,中间体和制品要分别实行零和5.5%,6%的关税。总体来讲,到2008年,我国化工产品的平均关税将从现行税率10.57%降到7%。关税的减让将直接导致进口产品价格降低,进而冲击我国化工企业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WTO三年后的思考及"后过渡期"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入世三年以来取得的成就 (一)认为中国很好地履行了入世承诺的 观点。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三年来认真履行入世承 诺,为各国来华投资者创造了更加公平规范的市 场环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关税进一步减让。加入WTO后,关税总 水平已经由2000年的15.6%降至2004年的 10.6%,大大超过了各国在乌拉圭回合中关税减 让的水平。工业品根据各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  相似文献   

16.
晨风 《经贸实践》2006,(10):43-44
《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推迟两年至2008年7月1日实施,引起业界普遍关注。在关注外资是否能利用两年时间加快整车配套本土化进程之时,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民族汽车零部件企业能否快速成长,改变目前被迅速边缘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曾鹏 《经济师》2002,(3):199-200
关税减让可以说是一国加入WTO的“入场费”。WTO要求其会员以互惠互让为基础 ,降低进出口关税总水平 ,尤其是降低阻碍进口的高关税 ,以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发展。我国为了响应世贸组织的号召 ,在入世前后多次宣布大幅度降低关税 ,此举充分表明了中国致力于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 ,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诚意、信心和决心 ,但关税减让的同时也将对我国经济的流通秩序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正孕育着经济流通秩序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保持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从出口规模、出口产品的种类、出口区域、出口企业性质等方面分析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中国零部件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关键零部件大多由外资企业所控制,中国汽车整车企业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协作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取1996-2012年的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汽车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很弱,但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并在2008年出现回落。将整体分为零部件、汽车整车两类,本文发现,中国汽车制造零部件的竞争力最强,提高得也最快,而汽车整车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取1996-2012年的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汽车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很弱,但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并在2008年出现回落。将整体分为零部件、汽车整车两类,本文发现,中国汽车制造零部件的竞争力最强,提高得也最快,而汽车整车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