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华社青岛支社原社长张荣大先生,是从柴达木走出去的知名记者.荣大先生青年时投笔从戎,参加青海农建第十二师,后凭过硬的笔杆子调到新华社青海分社,成为一名新闻记者.在青海分社的12年间,他把柴达木当作采访根据地,先后16次到海西州采访,《火车开进柴达木》是他向国内外报道的作品之一.他调到故乡山东已有30年了,3年前我为编纂...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开发研究》2010,(2):F0003-F0003
伊克柴达木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镇境内。 伊克柴达木湖是盐类沉积和赫湖卤水并存的盐湖,盐湖面积240km^2,湖面海拔3148m。伊克柴达木盐湖资源包括固体盐类资源和卤水资源。固体盐类资源由4种碳酸盐矿物、10种硫酸盐矿物、11种硼酸盐矿物和3种氯化物矿物组成,主要有硼酸盐、芒硝和石盐,尤其是硼酸盐类矿物种类比较多.是我国著名的硼酸盐盐湖沉积区。  相似文献   

3.
随着《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全面起步,主导产业框架初步形成,对海西州金融体系的建设、布局和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海西州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看,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内设立农村商业银行已基本具备条件。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是一个梦幻般的土地,也是个多情的土地. 多少年来,她的美丽,引来了多少热心人的青睐;她的富饶,激起过多少有识之士云霞般的退想和憧憬.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赋     
盆地柴达木,雄踞青藏高原亦彪炳其原。浩浩乎纳二十八万平方公里之纵横,泱泱乎涵山川浚河湖泊良田草原之瑰土,哺山祖昆仑之圣韵,孕莽莽祁连之魄魂。南倚西藏,北蔽甘肃,东握西海。因物阜资沛而名,因田园旖旎而奇,因山川秀美而神。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情结     
北京是个好地方.有人会问,说这话有必要吗?谁会说北京不是一个好地方呢? 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虽然北京是个好地方,却有许多柴达木人难以适应.他们来北京定居后,心中还是想着柴达木,嘴上还是离不开柴达木.三五月份,遇上北京的大风天,就会脱口而出:"柴达木的风刮到北京来了!"看见花园里的奇石,就会说:"这个像柴达木的英雄岭.""那个像柴达木的油砂山."从退休大院到市场之间的草地上走出一条小路,被命名为"柴达木小路".柴达木很奇妙,情感这东西也很奇妙,于是两者胶结在一起,成为搁在柴达木人心里永远取不走、割不断的柴达木情结.这些联想就是柴达木情结生长出来的枝蔓花果.  相似文献   

7.
一是维护国家生态屏障的现实需要。青海省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最重要、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区域。“三江源”保护离不开国家支持,青海省也承担着艰巨的任务,责任重大。但从地区经济发展看,青海省4个属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均为青海省欠发达地区,地广人稀、远离经济中心,自我发展能力十分有限。试验区作为青海主要的经济发展区,  相似文献   

8.
我和柴达木的不解之缘,是因于拙著<柴达木开发史>.  相似文献   

9.
这次循环经济试验区工作会议,是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由州委、州政府和试验区党工委、管委会共同召开的—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省、州关于加快试验区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全面实施《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安排部署今年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地处青藏高原北部,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素有"聚宝盆"美誉.盆地内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矿产资源尤为突出,举世闻名.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浑厚的历史积淀同样成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青藏高原壮丽的自然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神秘的昆仑道教文化、悠远的吐蕃文明和南丝绸之路、奇特的少数民族风情等为世人瞩目和向往.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印象     
一、瀚海蜃景 并非一切虚幻的东西都与假象有关,自然界的某些虚景幻影往往给人意外的惊喜,获得美的享受。自读过一篇题目《海市》的散文后,便对神秘的海市蜃楼心驰神往,充满憧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山东蓬莱附近的海面上出现了一次百年不遇的海市蜃楼,持续两个小时之久,引得无数游人翘首观看。  相似文献   

12.
我爱柴达木     
像星星永远眷恋着蓝天, 像溪流永远痴情于山岫, 我是那么深深地爱着柴达木啊, 爱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说起柴达木,心中骤然便一阵温热. 走近柴达木,我总不由得泪眼模糊.  相似文献   

13.
画说柴达木     
强悍的手笔雕塑 强悍的画面神秘的力量给予神秘的震撼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柴达木开发十大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是我待过20年的地方。20年的吉光片羽,七千多个风雨晨昏的叠加,马背上的颠簸,荒原上的跋涉,小窗外的寒风,农家炕头的温热……这随风而逝的一切,都是那么叫人难忘。忘不了那里的山,忘不了那里的水,忘不了那里的事,更忘不了那里的人。  相似文献   

16.
遥想柴达木     
思想的可恶之处,在于它常常愚弄我们的感觉和感情,尤其在我们拿起笔的时候.遥想柴达木,那么多鲜活的、本真的印象、感觉、判断和疑惑曾鼓荡在心头,但经过思想的过滤,流泻到笔下时,终于只剩下适合某些需要的结论.譬如,说到那里的自然,必然是广袤、雄浑、富饶和壮美;说到那里的人,顺理成章地也当然是豪放、粗犷、勤劳、勇敢云云.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拾趣     
红柳:荒漠的绿色 在这荒凉的大西北,绿色比金子还贵,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生命之绿已战胜了荒漠的死寂,不知为什么,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见到绿色,我就想起了最能代表大西北绿色的戈壁红柳,想起了红柳泉的那片绿叶红花,马海农场的“红色”林带,乌图美仁至诺木洪的红柳“蛟龙”。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过四季长青的松柏,又有多少人为高大挺拔的白杨谱写过乐章。惟独遗忘了那乐而不疲、坚忍不拔、不屈不挠、而又不择地理、不畏风沙、用她顽强的生命力为荒漠增姿添彩的红柳。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开拓者们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柴达木绿洲已相继建起德令哈、香日德、诺木洪、格尔木等大型国营农场,成为青海春小麦牛产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9.
我是先读李若冰写柴达木的散文,尔后才走进柴达木的。那时候他的那些散文都零零散散地发表在报刊上,凡我尽力可以找到的都会找来珍宝般地保存起来。他笔下的格尔木、察尔汗、大柴旦、茫崖、茶卡……都是我多次到过的地方。他在前,我在后。我发疯似地寻找李若冰的书,发疯似的读他的作品。我总觉得他就在我身边,就在我前面不停地走着,写着。我追他,却追不上;我崇  相似文献   

20.
《青海经济研究》2009,(2):79-79
《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2月20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