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观上讲,边境口岸城市,作为相对比沿海开放晚十年的沿边开放的主体构架,尽管也采取了类似沿海开放城市的某些政策,如建立边境经济合作区等,但是,从根本上说,至今尚未找到一种适合边疆经济开发的模式,至今尚缺乏一个开放度较高的政策载体.  相似文献   

2.
黑河市边境经济合作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国函[1992]21号件批准成立,享受国家、省、市的优惠政策,实行全方位开放的特殊经济区域。合作区规划面积7.63平方公里,分四个功能区:一是第三产业区1.73平方公里;二是出口加工区2.6平方公里;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区1.7平方公里;四是生活服务区1.6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中国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批复设立,珲春市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目前,珲春招商引资蓬勃发展,项目建设成绩显著,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各区平台发展良好,管委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珲春合作区仍面临资金紧张,产业布局单一,人才资源短缺,通道不畅等困境。对此,珲春合作区应加强金融体系建设,突破现有的产业布局,做到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双管齐下,大力宣传优势产业,加强通道建设,推动全区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边境贸易、开放沿边城市和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等政策促进沿边地区开放,但与沿海开放相比,沿边开放的效果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沿海开放持续深入、内地开放不断加快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沿边开放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5.
边境区是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区,发展水平滞后,边民生活困难,建立边境经济合作区有利于提高边境区发展水平,增加边民收入。在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功能不断的显现出来,对边境经济合作区做功能定位分析有利于帮助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阶段的分析以确定各个时期主要的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重点,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边境贸易、开放沿边城市和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等政策促进沿边地区开放,但与沿海开放相比,沿边开放的效果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沿海开放持续深入、内地开放不断加快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沿边开放已经成为一项刻不  相似文献   

7.
21世纪陆路周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对我国沿边经济环境、沿边市场和沿边企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考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沿边开放的影响,探讨创新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和贸易政策、边境自由贸易区政策、市场主体政策支持边境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和环渤海等经济圈正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方向。实践证明,凡是纳入国家战略的经济区不但自身发展迅速,而且成为带动相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2003年,中国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规划并给予一系列政策支持,使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2009年,东北三省GDP分别增长13.1%、13.3%和11.1%,财政收入分  相似文献   

9.
边境经济合作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进一步发展面临政策支持不够、建设资金不足、产业层次不高、跨境疏运不畅、高端要素缺乏、发展空间受限、金融扶持有限、新冠疫情冲击等瓶颈。产业发展应坚持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多元化主攻方向,丰富完善各类政策支持体系,打造快捷高效的集疏运体系、健全边境地区开放开发法律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支持体系,进一步扩展提升口岸功能,深化对外协调机制,激活人才使用机制,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较为历史悠久的边境贸易。边境贸易在安邦、利国、富民、兴边等方面会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也是边疆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内蒙古边境经济贸易情况,其次,就如何加快内蒙古边境经济贸易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较为历史悠久的边境贸易。边境贸易在“安邦”、“利国”、“富民”、“兴边”等方面会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也是边疆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内蒙古边境经济贸易情况,其次,就如何加快内蒙古边境经济贸易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是中越两国乃至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经过近十年的推动与建设,中越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仍面临中越两国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共同总体方案未正式签署、建设资源要素紧缺、对越沟通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推动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要加快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获批,加大跨境经济合作区政策、资金等支持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跨境经济合作相关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沿边口岸经济特殊性分析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沿边口岸经济快速发展,但是至今没有成为带动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当前,新的经济形势对我国沿边口岸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制定沿边开放和发展政策措施时,应充分认识到沿边口岸经济的特殊性,具体包括由地理区位引发的特殊性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特殊性,前者包括受地缘的影响显著、处于经济势能凹陷区、与对应口岸荣衰与共、效率取决于双边的协调等,后者包括第三产业占比过高但现代服务业匮乏、边境贸易“两头在外”、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等.为此,在发展口岸经济过程中应促进我国与周边邻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确定适合沿边口岸经济发展的模式、改变沿边口岸的基础设施,并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推动口岸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沿边开发开放的基本情况及成效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与俄罗斯阿穆尔州及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经贸合作已有百年历史,19世纪中叶这里就被誉为"万国商埠"。1987年以来,黑河市第一个恢复了边境贸易,第一个开通了边境旅游,第一个开展了对俄经  相似文献   

15.
《商业研究》2013,(3):76
<正>为加快推进我国重点边境城镇、重点口岸、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正在编制《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2011-2020)》,抓紧制定推进我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政策措施。规划的制定意味着未来将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国际大通道内外互联互通建设的协调力度,打造沿边对外开放桥头堡和经济增长极。规划将加大边贸资金扶持,进一步落实金融、财税、土地、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的编制说明国家开始对沿边开发开放进行统一布局。目前已经建立一个国家层面的协调跟进机制,相关部委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  相似文献   

16.
《财经界(学术)》2010,(7):22-23
我国陆地边界2.2万公里,沿边有9个省和自治区,与14个国家接壤。改革开放以来,沿边地区与邻国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交往日趋频繁,为边疆地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目前,沿边各省区利用地缘、资源优势,加大开放开发力度,搞活对外贸易,发展旅游产业,开设口岸、互贸区、保税区和合作园区,势头强劲,有力地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崔玉斌 《北方经贸》2013,(3):9-10,13
沿边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2月是党中央做出沿边开放决策20周年。考察我国沿边开放20年的成果、分析问题、调整和创新发展战略,对于促进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开放型经济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的黑龙江省在参与东北亚经贸合作中具备地缘、产业和资源优势,我国政府将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黑龙江自贸区建设提供政策保障,自贸区建设也是该战略的具体落实.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黑龙江自贸区建设存在缺乏优势互补与错位发展特色,国际大通道建设迟滞,跨区域开放合作平台的功能较弱,政策与制度缺乏创新等问题.提出加快沿边城市群建设,加大对俄投资力度,加强园区建设,优化口岸环境,采取合作示范区模式,分层次、分区域递进式推进黑龙江自贸区建设.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对外与俄罗斯接壤,并与蒙古、朝鲜、韩国、日本毗邻。黑龙江省在东北亚既处前沿,又为枢纽,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尤其是沿边开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在发展服务外包过程中还存在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人才缺乏,政府投入力度不够等问题。应通过完善服务外包统计体系,依据区域特色建立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服务业的资金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来促进沿边开放带服务外包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一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我国沿边地区处于十分有利的地理位置,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不断推动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带动地区经济更好发展。目前,我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存在着周边环境复杂多变、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较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干预、部分周边国家对与我国的合作持保守态度等外部制约因素;对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重视程度不够、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薄弱、对内开发与对外开放缺乏有机结合、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匮乏的内部问题。从国家级双边或多边合作、次区域经济合作、自由贸易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承接产业示范区方面论述促进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构想。提出确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将对内开发与对外开放紧密结合、全面完善内部投资环境、实施产业扶持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