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对贫困生的关心、教育与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分析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特征、产生的原因入手,对贫困生"精神贫困"的解决提出了相应的看法。目的在于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够健康成材。  相似文献   

2.
杨雪峰  闾兰 《企业家天地》2010,(11):153-154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是难上加难,而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2009年上半年,重庆等地出现了万余农村学生弃考现象,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一些经济困难的贫困大学生更难,如何构建贫困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做好贫困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交往是人精神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大学生虽然在物质生活上处于相对匮乏的状态,但他们依然渴望正常的社会交往。然而,由于受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主观因素的交互影响,贫困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存在有别于非贫困大学生的新特点。根据这些新特点,政府、学校等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和引导他们进行和谐的社会交往。与此同时,贫困大学生也应当自尊、自爱、自强,通过努力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贫困大学生多数来自贫困地区,我们应该客观认识中国贫困地区的新特点,高度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我国贫困大学生突出的心理特征是个性超前独立,意志顽强,双重人格明显,易发生的心理问题是偏颇的自我认识,自卑心理,消极情绪,多疑心态,嫉妒心理,自我否定倾向等多方面的心理障碍.导致这些心理障碍有物质方面的因素,也有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因素.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对策,主要是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政策威力,全社会高度关注,强化助学体系,从物质和精神结合上去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长期对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进行积极关注和探讨,但是对心理贫困概念的厘定尚不够清晰,尤其是与心理问题、精神贫困等概念产生混淆,在实践中甚至出现相互替代使用的现象。立足新时代背景,本文认为大学生心理贫困是指大学生个体或者群体因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非积极心理品质状态。新时代大学生心理贫困主要有成因多元性、表现多样性、度量复杂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贫困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并探讨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采用广泛使用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对福州大学贫困学生进行整群随机调查,发现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着性别、生源地和年级上的差异。在贫困大学生中,男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要低于女生,且城镇学生幸福感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另外,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要...  相似文献   

7.
2000年以来,我国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上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农村致贫因素以及贫困表现形式都发生重大变化,对农村贫困的识别已经从静态收入需求单维向动态多维转变。运用Alkire和Foster关于多维贫困的分析框架,构建包括教育、健康、卫生条件、生活状况等7个指标的农村多维贫困识别指标体系,选取6个年度CHNS面板样本数据,分别从剥夺视角和需求视角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进行识别、追踪和分解。前者分析农村多维贫困情况,并对致贫因素进行甄选;由于目前收入仍然是衡量贫困的核心指标,所以后者从需求定义出发,对贫困人口的不同贫困程度进行研究,考察非收入贫困群体中存在的隐性贫困问题,依据分析结果得出相关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农村贫困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云南边境地区的反贫困问题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阐述云南边境地区贫困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云南边境地区贫困的原因,并提出摆脱贫困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诊断”与“对症下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的基本表现给出诊断分析,并指出要从经济解困、思想工作、心理疏导、心理自助、和谐氛围、教育咨询等方面多管齐下、对症下药予以帮扶。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农村贫困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云南边境地区的反贫困问题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阐述云南边境地区贫困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云南边境地区贫困的原因,并提出摆脱贫困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受到经济劣势和特殊人群心理的影响,就业难度更大,辅导员作为与贫困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团体,在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职业规划和心理疏导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辅导员在其就业指导中的作用,论述了辅导员在贫困生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如何发挥作用,引导贫困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农村贫困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云南边境地区的反贫困问题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阐述云南边境地区贫困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云南边境地区贫困的原因,并提出摆脱贫困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而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导致"心理贫困"而成为高等学府里的"双困生"。关注贫困生的成长成材,不仅要从经济上给予资助,也要从心里上给予引导。本文分析了贫困生"心理贫困"的主要现象,并寻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贫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网络和贫困对于大学生而言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从网络人格与现实人格的关系为出发点,分析贫困大学生网络人格障碍的表现及其影响,并对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健康网络人格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由于经济贫困,生活压力大,存在自我价值感低、人际敏感、自卑、焦虑等心理现象。论文通过总结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和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从心理脱贫、经济脱贫和心理疏导三方面提出提升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其中来自于贫困生的就业压力尤为突出。面对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贫困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难点问题。从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意义,就业难问题分析,探讨贫困大学生就业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每年有近200万贫困大学生就业,贫困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就业日趋困难的情况下,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难点就在于如何更好地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是中国高等教育中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当前中国多数高校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在理念、方法、机制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将积极心理学引入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增加积极体验、培养积极品格、创设积极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按照“树立意识—激发行动—培养习惯—塑造性格”的基本思路,打造新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郭瑶 《全国商情》2011,(Z2):79-80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2003年开始受到社会关注,到2008年前后达到高峰,从2009年至今渐渐落潮。问题有过度自尊、自卑;焦虑、抑郁等。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原因是贫困,其对策主要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全贫困生的资助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存在重经济轻心理和精神救助、重生存型救助轻能力发展以及救助对象不尽准确等问题,以直接经济救助的生存型救助方式并不全面。发展型救助注重对人力资本的核心投资理念,将"助困、育人、成才"的发展型救助理念注入到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的实践工作中去,从"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有助于对贫困大学生个人能力这一核心因素的综合培养,助其长期摆脱困境,并带动父母家庭脱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