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程长风 《上海会计》2014,(10):53-5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控制风险不仅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应坚持谨慎性原则,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应遵循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即通常所说的稳健性原则,是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时要充分估计到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指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应有的职业谨慎,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它属于会计核算中对会计信息起修正作用的质量要求.本文对谨慎性质量要求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正确运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谨慎性原则也被称为稳健性原则,是指针对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而采取的一种在会计核算上的稳健、谨慎态度。合理应用谨慎性原则能够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较合理的估计,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和保护股东利益。本文就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实务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也越米越复杂,企业竞争加剧,经营风险加大。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会汁在实务处理中应坚持保守主义观点。2001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重新修订了谨慎性原则,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或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国际会计准则也将谨慎性原则定为衡最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标准。本文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性原则,是新会计准则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八项要求"之一,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对于属于估计性质的事项一定要注意稳妥,谨慎从事,留有余地.通常的处理原则是,应预计可能产生的损失,但不预计可能产生的收益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在我国颁布<企业会计制度>和其他具体会计准则中,谨慎性之所以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主要是因为谨慎性具有一定的思想基础,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风险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风险信息的揭示.  相似文献   

6.
邹俊梅 《云南金融》2011,(3Z):90-92
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指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应有的职业谨慎,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它属于会计核算中对会计信息起修正作用的质量要求。本文对谨慎性质量要求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正确运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指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应有的职业谨慎,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它属于会计核算中对会计信息起修正作用的质量要求。本文对谨慎性质量要求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正确运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信息使用者面临的决策风险也越来越大,谨慎性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为了减小会计风险而采取的一种稳健做法.  相似文献   

9.
浅析会计谨慎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它是实现会计信息客观真实的重要保障,也是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职业判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本文从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以及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体现,阐述了谨慎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弊端以及解决的对策,从而更好地运用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朱德宏 《金融纵横》2001,(12):39-41
由于在金融企业运行过程中,客观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按谨慎性会计原则在指导金融会计核算时,就是要客观反映金融企业实利,即不预计收益,但可以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如对应收帐款计提坏帐准备金等,对金融机构期末的资产估价宁可低估,不能高估等。实行谨慎性会计原则是体现市场经济下对金融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会计核算的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也是促进金融会计信息真实、公正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小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的态度。也就是说,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记录和确认,而没有十足把握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入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日益活跃,经营者在关注企业收益的间时更加注重风险的规避与防范,从会计核算的角度,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以投资者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此,谨慎性原则应当成为经营者和投资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未继续沿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的提法,而是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将之取代。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没有提及一贯性、配比性、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3项原则;继续保留了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谨慎性、重要性、及时性等7项原则;进一步明确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而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分别作为会计基础和会计计量属性,不再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结合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本文主要阐述相关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在具体准则及经济事项中的运用,进而分析会计原则运用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谨慎性原则是及其重要的原则之一。企业在对不确定因素进行会计核算时离不开谨慎性原则。正确理解谨慎性原则并合理利用,可促进企业获得更大利益,在运用企业谨慎性原则的过程中做到认真、谨慎、真实,从而有效的发挥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实质重于形式"是我国会计制度中的一项重要会计核算原则。这一原则对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财会工作的关注度也在逐步提升,在会计核算工作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较为常见,且可帮助获取到较好的效果。文章主要是对会计核算工作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帮助有效提升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及质量,进一步确保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及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后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公允价值、盈余管理和与国际准则的比较等方面,而对会计目标、财务信息质量和财务列报等方面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展示谨慎性原则的发展历程,剖析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实质,并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会计确认、计量两方面探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揭示遵循谨慎性原则对提高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会计实务中常见且重要的原则就是会计谨慎性原则.会计谨慎性指的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应用质量而广泛使用的一种原则,但是由于工作人员在运用谨慎性原则进行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会计谨慎性使用的效果,因此,会计实务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需要注重分析和总结问题发生的源头,按照不同类型的问题做出针对性措施,从而做到正确合理的使用会计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李素芬 《时代金融》2013,(27):11-12
我国基本会计准则明确的规定,在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当切实的遵循谨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对可能发生的费用与损失进行合理的核算。与此同时,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也非常明确的指出,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企业应当对谨慎性原则予以遵循,不得多计收益或者资产,不得少计费用或者负债。由此可见,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是尤为重要的,因而研究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核算中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价值。本文结合我国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简要的探析了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核算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对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以及企业的蓬勃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会计核算原则是对会计活动一般规律的认识,是指导会计实务的规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会计核算提出的新要求,是指导企业正  相似文献   

20.
陈光仙 《时代金融》2008,(10):103-104
会计稳健性是会计理论和实践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及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风险的加大,为了克服市场经济固有的不稳定性而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企业必须拥有谨慎的态度,稳健性原则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特别是新会计准则出台以后,对稳健性原则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对稳健性原则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