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9月25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39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能够转化为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机遇,关键是要尽快确定扩大内需的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抓住基础设施建设不放松,培育新兴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2014年2月2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6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与稳中求进的相互关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指出,现阶段宏观调控的重点要从总量调控为主转向结构调整为主,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实现稳增长。实行以结构调整为主的宏观调控,需要计划、财税、金融这三大调控杠杆形成合力。结构性调整的政策要从选择性的调整政策转向功能性的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要经历经济结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变化,表现为一个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经济转型发展的新阶段,面临产业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必须走转型升级的新路径。"稳增长"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是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政策切合点。但要把握好合理区间和政策框架相配合的动态调整,只有在这种"合理区间论"的高度上,认识"稳增长"所传达的国家经济战略,才能在实践中切实采取恰当政策和措施,为保持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经济研究》2017,(3):18-31
本文探讨为什么解决技术密集型部门和最终产品部门之间人力资本"错配"问题,是中国经济稳增长政策面临的难题,并借助"新卡尔多事实",关注全社会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的人力资本匹配效应。研究发现: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本市场化配置可能失灵,易引发错配,致使创新动力不足。如果政府通过规制技术型企业,促其转型为创新型企业,虽完美解决了错配,但经济增长将面临下行压力,且经济受到人力资本供给的波动而不稳定。所以,人力资本错配是伴随稳增长的一个"难题"。尽管对于转型中的经济体而言,完美解决人力资本错配可能不是有效的,但提升社会的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水平,为人力资本外溢提供有效渠道,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本在部门间的适宜匹配,可以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创新和经济稳增长的实施条件。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资本积累效果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时期,需要在保障人力资本形成的激励条件下,允许一定的人力资本错配,同时规制技术型企业,促其创新,与此同时,扩大人力资本外溢渠道,释放更多的教育和知识红利,推进知识生产与消费一体化过程,从而推动创新和实现增长跨越。  相似文献   

5.
林坤 《新经济导刊》2013,(Z1):64-67
当务之急"稳增长"与战略方向"调结构",在更宏大的经济复苏计划面前结成联盟2012年12月15~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为,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两个转变,即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从规模扩张式发展转为质量效益型发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正是针对这两个转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稳"就是要继续稳住经济增长和物价  相似文献   

6.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有所缓解,但全球经济增长仍未出现明显起色.我国经济运行处在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和短周期弱复苏的交织阶段,结构性矛盾突出,运行风险增加,波动性加大.展望下半年,“稳增长”政策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企业适度回补库存,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中速平稳增长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7.6%左右,CPI上涨2.5%左右.应坚持既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处理好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的关系,着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7.
在复杂的形势下,国家正在进行稳增长政策的预调微调,整个经济增长止跌趋稳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未来,我国要更多地着眼于经济转型,风险防范等制度调整和政策改革来加快经济转型,使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央越来越注重预期管理,这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新时期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对宏观经济预期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新时期特殊性,从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货币政策有效性、房地产宏观调控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等五个方面探讨当前我国加强宏观经济预期管理的重要性,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增强"稳政策才能稳预期"的观念、加强提振信心的预期引导、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把握适度沟通、加强理论研究等新时期完善我国宏观经济预期管理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9.
2012年6月14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36期"经济每月谈",主题是"如何实现稳增长"。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当前经济减速主要由于出口和投资引起,消费不是当前经济减速的最主要原因。扩大消费不能急功近利,而应该着眼长远,我国消费从短期形势来看基本稳定,没有必要大幅度调整短期需求管理政策来刺激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中国经济运行也面临下行压力,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成了当务之急,它不但是稳增长的需要,更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本文针对我国实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和分析与之相应的税收调节政策,并提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宏观经济走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基本取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前经济形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下一步的宏观经济走势依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经济上行和下行的两种趋向同时并存,反映出未来通货膨胀压力与通货紧缩影响依然存在,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时刻。要把握好2006年宏观调控四大主要预期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应以"稳"为主,适时适度采取微调措施。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重视发挥价格、税收、汇率等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上半年经济增速三年来首度放缓至8%以下,面对欧债危机加深的国际复杂的经济背景,我国已将”稳增长“放在重中之重,且通胀回落也为刺激政策的出台留足空间。近期,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加大措施稳定经济增长。从今天起,财富版开设”稳增长如何发力”的栏目,将持续关注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动向和观点交锋。  相似文献   

13.
张晓晶  张明  费兆奇  曹婧  王喆  张冲 《金融评论》2023,(1):1-22+122
2022年,国际方面,乌克兰危机叠加美联储加息,海外经济滞胀风险上升,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方面,经济增长从快速下降到缓慢回升,宏观杠杆率前高后稳,社融和信贷冲高回落,理财赎回潮增大年末债市波动,股市于深度调整中显较强韧性,中美经济、政策周期错位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总体上,面临国内外多重复杂因素冲击,2022年我国货币金融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总基调,助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促进房地产、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以及金融业扩大开放,经济增长有望回归潜在增长水平。进入2023年,“稳增长,扩内需”成为宏观调控主基调,货币金融政策的首要目标是激发市场内生动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并着力稳物价、稳就业,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进入转型的中速增长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群 《经济月刊》2012,(12):14-14
2012年,在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明显降低后,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向"稳增长"。这是2010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变化点。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由扩张——撤出,转向保持合理力度。 随着政策调整,中国经济筑底企稳迹象越来越明显。受投资、消费和出口等三大市场需求的影响,预计经济增长回落态势将在三季度基本结束。近期企业订单水平预计将趋于稳定或略有增加,去库存活动将结束,生产活动将趋稳或略有回升。全年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在7.5%!8%之间。  相似文献   

15.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那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如何?就这一问题,文章借鉴学者们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稳定性在下降,源于需求结构的不稳定以及产业结构波动导致。我国需要积极制定应对措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这一目标,即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协调"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三者的统一,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潜在增长率已在放缓,根据劳动力、资本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化趋势,预计“十二五”时期年度潜在增长率将进一步放缓至8%左右。2011年产出缺口率说明短期内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物价涨幅将走低。当前的经济增长放缓有短期需求收缩的影响,但主要是中长期潜在供给条件趋弱的结果。宏观经济决策需要适应和确立“中速”增长预期,宏观调控要立足“稳足”,防止“过度刺激”。在短期政策着重“稳”需求的同时,应更加重视供给政策的中长期效应,注重产业和产品升级,提升潜在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延续了小幅下行态势,并创1992年以来季度累计同比增速回调时间最长纪录.这既是多重周期因素交织、内外需求下降叠加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向中速增长阶段的转换.当前世界经济出现某些积极变化,内需增长降中趋稳,预计2012年全年经济运行呈“前降后稳”态势.应注意到,本轮经济回调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周期波动范畴.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三者关系,需要在保持总需求政策基本稳定的同时.重点推行改革导向的供给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消除体制障碍,纠正扭曲性资源配置,有效提高运行效率;积极推动基础产业改革,释放被抑制的增长潜力,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热点     
《新经济》2013,(3):8
2013年中国经济将温和回升日前,财达证券资深宏观研究员宣宇撰文表示,在"稳增长"政策作用下,2012年四季度主要经济指标逐月改善。由于结构调整非短期能完成,总体上2013年中国经济处于当前"L"形的底部区域徘徊。2012年三季度经济增长7.4%将是这轮短周期的底部,2013年经济呈温和回升  相似文献   

19.
连平 《资本市场》2014,(7):13-13
<正>当前一些宏观数据已经出现改善迹象。在此背景下,政府已经没有必要再采取强刺激政策来稳增长。当然,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仍存,未来宏观调控政策仍有必要继续预调和微调,以保证全年增长目标的实现。未来可能主要通过财政政策、投资政策、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的合理调节来托底经济增长,实现7.5%左右的年度增长目标,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一是为切实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进度会有所加快。今年政府  相似文献   

20.
2014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稳中略升。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告别高增长时代由此导致投资放缓,消费亮点不多但整体趋稳。由于宏观运行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私人投资意愿趋弱,货币供给快速增长且实体经济融资困难,企业成本高位运行挤占企业利润等,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下行压力。综合各种因素判断,在"微刺激"政策效果不断显现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更加稳定。然而,中国经济增长在中高速增长"新常态"中仍面临经济结构和社会、政治体制、收入分配等多项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