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票是在商品交易、提供劳务服务和从事其他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由收款方填开给付款方,凭以付款的书面证明;是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是会计人员凭以记账进行会计核算,计算应纳税款的原始凭证.由于发票是法定的财务收支凭证,所以有不少人在利益的驱动下铤而走险,伪造兜售假发票,造成国家税款大量流失;还有的人利用职务之便,用报销虚假发票手段侵吞公款,成为靠"报销"致富的腐败干部.虚假发票的存在,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使国家税款和资金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下面对如何控制虚假发票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安为光 《会计师》2012,(17):72-73
<正>2010年,审计署实施的2009年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中,审计署抽查发现,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29363张可疑发票中,有5170张为虚假发票,列支金额为1.42亿元,虚假发票总量占抽查发票的17.61%。一些单位在无真实经济业务的情况下,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账外存放形成"小金库",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补贴,或单位其他不合理支出,有的甚至被个人贪污或用于行贿等。随着各级财政投入的加大和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这一情况不仅影响了政府的决策和公众形象,还滋生了各种腐败和经济违法犯  相似文献   

3.
2010年,审计署实施的2009年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中,审计署抽查发现,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29363张可疑发票中,有5170张为虚假发票,列支金额为1.42亿元,虚假发票总量占抽查发票的17.61%.一些单位在无真实经济业务的情况下,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账外存放形成“小金库”,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补贴,或单位其他不合理支出,有的甚至被个人贪污或用于行贿等.  相似文献   

4.
徐英杰 《理财》2015,(4):87-89
虚假发票是指各个单位和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劳务或接受劳务、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所提供给对方的收付款的不真实的书面证明,所以不可以作为财务上法定的原始票据和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更不能成为监督部门(审计、税务、监察等)工作的依据。近年来,虚假发票问题很严重,屡禁不止、愈演愈烈,不仅造成国家税收流失、财政资金损失和会计核算资料失真,同时也给贪污、行贿受贿、奢侈浪费等腐败行为的人提供了机会,所以监督部门就应该把虚假发票作为审计的一个重点内容,查出无中生有、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李代桃僵,查明事实真相,严重处理处罚,才能为国家追回大量税款,才能够发现很多违法违纪问题线索。  相似文献   

5.
梁利民  赵斌  李珍 《理财》2015,(3):88-89
【案例故事一】
  审计人员在对某行政单位商品服务支出科目审计时,发现被审计单位商品服务支出--印刷费科目余额占全年商品服务支出的比例偏高,且多达11万元的某塑料彩印厂的发票为虚假发票。审计人员怀疑被审计单位存在以虚假发票支出变通事项的行为,但不能确定具体变通的是什么事项。  相似文献   

6.
丁晓铭 《财政监督》2011,(31):55-56
"小金库"如毒草,有肥沃的土壤、适宜的环境就会疯狂生长、四处蔓延。市场经济下信用体系缺失和权力制约失衡带来了虚假发票,而虚假发票的蔓延又进一步为"小金库"滋生提供了充足"养分",如何铲除这一片"小金库"滋生的土壤是建立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虚假发票之"害"作为市场交易双方的重要经济凭证,发票成为会计和税收管理的重要原  相似文献   

7.
一、虚假发票入账列支的成因第一,低成本、高利润是产生出售虚假发票违法犯罪行为的直接原因。出售假发票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而投入却比较低廉。只要刻录发票模板,几台印刷机器就能从事假发票的印刷,以低廉的价格卖给流通销售集团。这种低投入、高产出、获利速度快的心理,促使了一些人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第二,查处难、打击难是虚假发票猖獗的根本原因。制售假发票是社会治安  相似文献   

8.
据笔者调查了解,一些单位在会计业务处理上,存在报销的发票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不符现象,经办人员为了取得正式发票,虚构经济事项开具虚假发票或请人代开发票。从表面看手续齐全、合规合法,其中却隐含了不少猫腻。产生这种现象原因很多,  相似文献   

9.
王文章 《会计师》2012,(9):72-73
2010年,审计署实施的2009年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中,审计署抽查发现,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29363张可疑发票中,有5170张为虚假发票,列支金额为1.42亿元,虚假发票总量占抽查发票的17.61%。一些单位在无真实经济业务的情况下,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账外存放形成“小金库”,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补贴,或单位其他不合理支出,有的甚至被个人贪污或用于行贿等。  相似文献   

10.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7月底,各地税务、公安机关共查获假发票1574万份,税务机关共查处违法受票企业9779户,查实接受虚开、非法代开发票48880份,追缴税款3.33亿元。据介绍,假发票的猖獗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经济秩序,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局长马毅民此前曾透露,“虚假发票大量存在且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存在较大的需求和‘买方市场'”。  相似文献   

11.
新《发票管理办法》实施以来,税务机关明显加大了对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纳税人利用发票舞弊或因使用发票不当造成的涉税风险已明显增加。那么,纳税人应该如何甄别和防止从外部收取虚假发票?  相似文献   

12.
虚假发票来源渠道复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获取来源区分,一是真发票假内容,即发票确实是税务部门监制的正规发票,但承载的交易内容或金额与事实不符。二是假发票假内容,即发票持有者或商家从非正规渠道获得的,且承载的交易内容与实际不符的彻头彻尾的虚假发票。从手段上区分,一是张冠李戴。购买物品时将个人消费品开成办公用品、礼品,将烟、酒等消费品开成  相似文献   

13.
税事集萃     
明年全国全面推行网络发票全国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局长马毅民16日说,部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使用虚假发票的问题不容忽视,并透露,明年开始全国全面推行网络发票。马毅民表示,从近两年查处的一些案件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基建施工、招标采购、劳务咨询、会议等活动中,利用虚假发票进行报销变现、滥发奖金甚至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犯罪行  相似文献   

14.
一、金融企业虚假发票存在的方式(一)品名不符,办公用品包罗万象这种发票最为常见,金额一般较大且为整数。金融企业在购买礼品或购物卡后,为掩人耳目,便于名正言顺地在费用中报销,往往要求商家开具办公用品发票,而商家为了促销,也极力迎合并满足企业这些不正当要求。  相似文献   

15.
发票是记录经济业务真实发生的重要凭证,具体来说,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也是税款缴纳、税项抵扣的主要依据。税务机关通过发票来强化税源监控、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广大消费者利用发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由此可见,发票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发票的重要性也就充分体现出来。如今,社会上虚假发票泛滥成灾,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偷逃税款,自己非法印制或非法购买虚假发票,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未按照规定取得发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税收征管特色之一是“以票控税”.由此可以看出发票在我国税收征管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发票管理过程中问题不断,给社会秩序和国家财产安全带来影响.本文对现行发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管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一些部门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如“笼统发票”和“白条子”入账报销现象时有发生“笼统发票”和“白条子”的泛滥不仅助长了腐败.而且降低了经费的保障和使用效益,造成了本单位的资金外流,受到了严重损失同时,也影响了会计信息核算质量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杜绝“笼统发票”和“白条子”现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周彬彬 《时代金融》2013,(24):48-49
资金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当前,一些企业资金控制目标不明晰,存在管理人员素质差异大、内部控制制度缺乏、资金控制体系不健全、存在虚假发票套现及设立小金库的现象等问题。要防范资金控制风险就要配备合格财务人员、加强人员培训;完善资金控制制度;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切实做好财务印章与票据保管、控制工作;严格按规定支付程序和限额、定额支付款项;加强资金的稽核与审计工作;严厉查处虚假发票套现、私设小金库等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名目繁杂,成为直接投资管理的难点,应引起关注。资本金结汇的方式通过虚假增值税发票骗取资本金结汇。一是重复使用增值税发票。即企业将一张增值税发票复印后分别提供给银行办理结汇。二是伪造增值税发票复印件。其操  相似文献   

20.
李蒲秋 《财政监督》2005,(3):30-30,48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金融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按照这一目标,我国保险业的改革不断加快前进步伐,保持了良好的态势。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期“金融监管”针对保险业中的虚假业务发票问题、不正当竞争财务违纪问题以及中国人寿股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对我国保险业的改革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