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隔了10年后再次有机会来到泰南一周游。坦白地说,在我10年的回忆里,泰南(包括整个泰国)给我的经历和体验非常不好,这个国家最出名的有妓女、变性人,尤其是我最不喜欢吃酸辣的食物,但是泰国的招牌莱却是冬炎“TomYam”,所以我超不喜欢泰国。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科技创业》的编辑: 您好!我读的是中专,毕业两年来一直在做生意,但现在的生意真的不好做。我每天忙忙碌碌却也只能勉强不赔,这种没有回报的付出让我很没信心,最近听朋友说网上开店不错,我听着也有点心动,但我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我看了很多网上开店的网站,但是我不知道哪个比较好,还有,网上开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相似文献   

3.
一边是纯洁可爱的女友,她爱我到痴狂。一边却是另外一个偶遇的女子。我不知道原来她们之间有约定,我的幸福在女友的安排下被转接,原来这是她的遗愿,我心疼不已。  相似文献   

4.
发财的感觉     
孙绍振  萧晖 《新智慧》2006,(5):68-69
突然收到来自尼日利亚的一封信,是一个不认识的人发来的,说是由于政治上的动乱,发信人的一笔款项(2600万美元)卡在该国中央银行里了。只要我提供一个账户,就可以把款项提出,其中的20%就属于我。算了一下,500多万美元。凭良心说,我想像不出这么多钱对我有什么用处,像我这样的人,无论如何浪费,一辈子也花不完这么大一笔钱。  相似文献   

5.
刘国辉  青萍 《新智慧》2007,(3):29-30
我的专业是动物科学,这是一个基本上进不了市区,也与写字楼无缘的学科。做好精美的简历后,我和几个朋友满怀希望去赶人才招聘会。在这之前我们约定了“三不两希望”原则——销售不做,房地产不做,保险不做;希望是一个有前景的工作,希望薪水不低于1500元。但第一场招聘会后,我们把这原则抛弃得无影无踪,[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钱与闲     
含斌  晓晓 《新智慧》2005,(11):59-59
时下的流行歌曲,大多听段时间也就不听了.可有一首老歌,至今难忘,这首歌的名字是《我想去桂林》。其中的哪句歌词,很多人都还记得:“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相似文献   

7.
曹蓓 《大众商务》2008,(1):42-42
我是四川人,中专毕业,由一个老乡介绍到北京城建建筑公司打工有4年之久了,大多数的同事都是男人,包括我在内只有少数几个女性,他们都叫我辣妹子。我是搞测量的,干过建筑行业的人都知道,搞测量工作很辛苦,无论刮风下雨都得上班。当然待遇也还不错,基本上每个月都有4000左右的收入。因为老家有4个弟弟妹妹都在上学,还有贫苦的双亲,为了这个家,做姐姐的我再苦再累也得努力工作!看到那些项目经理每年都是几百万的收入,心里非常不平衡,于是萌生了创业的冲动,我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工作便利结交各个建筑材料供货商、工程发包商,为自己打造各种人脉关系。  相似文献   

8.
郭梓林 《新智慧》2005,(14):41-41
有一位朋友的朋友,跳槽到了一家新的公司,职务是销售总监,董事会还应承了一定的期权。临行前,他在我面前信誓旦旦,准备大展宏图,并邀请我抽空去看他。不久。他又告诉我,他要离开那家新公司了,理由是那个企业的化氛围实在太差,而他不适应权力斗争。我感到有点儿惊讶,便问他下一步打算怎么办。他说:“我在家里等着原来的公司找我回去,因为我在那里的业绩很好,而且我走时他们是极力挽留的。”  相似文献   

9.
感受国外     
我的美国室友 刚来美国读博士的时候,在系里听到风言风语,说是中国留学生只喜欢与中国人做室友。有一次有个教授就在我面前嘀咕:那英语怎么提高?怎么能了解美国文化?为了不加强他们的这种印象,我就铁心找了个美国室友。第一个美国室友也是个在读博士。不过她搬家的第一天,就和我遭遇文化碰撞。看着她搬家进来,  相似文献   

10.
郭梓林 《新智慧》2005,(5):41-41
有一位朋友的朋友,跳槽到了一家新的公司,职务是销售总监,董事会还应承了一定的期权。临行前。他在我面前信誓旦旦,准备大展宏图,并邀请我抽空去看他。不久,他又告诉我,他要离开那家新公司了,理由是那个企业的文化氖围实在太差。而他不适应权力斗争。我感到有点儿惊讶,使问他下一步打算怎么办。他说:“我在家里等着原采的公司找我回去,因为我在那里的业绩很好,而且我走时他们是极力挽留的。”  相似文献   

11.
闻香识女人     
《新智慧》2006,(4):55-55
我不喜欢香水,是因为我喜欢女人与生俱来的体味。我觉得女人就应该有女人的味道,而不是19世纪旧金山某一风月场里的脂粉气。这样说可能有些偏激,不过有这种想法的不止我一个,其中也不乏一些名人。  相似文献   

12.
几个月前,我在美国接触了一些硅谷的创业公司。跟这些年轻创业者聊天,我有三个强烈的感觉:第一,与众不同的精神。这些人会有形形色色的“奇怪”的想法。你会发现,他们很注重跟别人不一样。我认为,这就是创新的重要特征;第二,产品经理精神。我遇到的创业者都是津津乐道地跟你谈他新做的一个产品,大家都会把目标聚焦在产品之上,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  相似文献   

13.
我觉得,李东生之所以成为李东生,张瑞敏之所以成为张瑞敏,柳传志之所以成为柳传志,是有他的理由的,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不盲目学习。  相似文献   

14.
罗西  柳艳 《新智慧》2005,(10):27-28
几个升迁无望的人 朱彤(男,32岁):我是进入公司后,才知道有个王副总经理是我老乡。开始那阵子,他常热情地邀我到家里吃饭。可半年过去之后,我发现公司里的同事对我总是不冷不热的。有人背后说我是通过那位老乡开后门进入公司的。最要命的是,这位老乡大哥在公司里声誉不好。而我此前一点也不了解,就这样我不明不白地形象大损。终于有一天,王副总另攀高枝去了,我成了孤家寡人。我现在非常苦恼,我错在了哪里?就因为无意间站错了队,背上就贴了一张“不得升迁”的标签!  相似文献   

15.
夜袭     
张烜 《现代经济》2007,(12S):72-73
“张经理跟你汇报个事。“保安队长小刘神神秘秘地走进我办公室.我正在计算下个月管理处的预算费用。小刘是我们管理处保安队长,虽然职务不高.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基本天天在.做事勤快也比较灵活.是属于那种很识相的人,今天见我半掩着主任室的门还进来,看来确实是有事情了.我说:“有什么事你说吧“.“张经理.弄不好要出人命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李建之 《新智慧》2004,(11C):28-29
中国有句老话:“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一天,一位朋友问我:“谁最没钱花?”我一愣,他说:“钱越多的人,越没钱花。”细细想想,这话很有道理。无论谁,花钱的速度总是胜过赚钱的速度,每月赚1000元,可以骑自行车上班,每月赚2000元出门就想上公共汽车,而每月赚5000元时,出门就要“打的”,每月赚到8000元时,就惦记着买房了,每月赚到10000元时,总要有辆私家车了吧!赚钱就是为了花的,不这样花就那样花,多赚多花,少赚少花,不赚不花。这位朋友告诉我,某天突遇难事,翻  相似文献   

17.
林溪  张燕 《大众商务》2004,(12):20-21
我24岁那年,公司召开“下岗分流职工大会”,我害怕年纪轻轻就下岗,心都跳到嗓子眼。当领导念到我的名字时,我一下子就蒙了,不知道会议是怎么结束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跌跌撞撞地摸回家的。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天地》2010,(8):61-63
“作为一个女人,按理说应该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但是,我不一样,我是鱼和熊掌都要兼得的人”。因为在邱伏萍看来,两个人常年呆在一起,学习相同的东西,就会有相同的话题,这样,心灵就会相通。  相似文献   

19.
张磊 《大众商务》2005,(2S):64-64
下岗后.一直被生活的窘迫逼得无路可走,因为窘迫,家庭战争频发。老婆骂我没本事.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的窝囊废。加上爹妈的唉声叹气.压得我真是无法喘吸,俗话说三十而立,而我近而立之年却落得个无生活来源。打小我就不相信自己是个穷命人,内心里那种永不服输的劲头.让我在打工过程中,摸到致富的门道,今天.我可以坦然地面对每一天的来临,我不会再下岗了.我有了属于我自己的生意,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我从来不认为我不听取下属的意见。虽然我会做出很快速和坚决的决策.但是前提是我对所有的东西都有了解.我认为这个判断是足够好的.而这个判断是依赖于充分听取下属的意见,充分的讨论。我认为一个领导人应该要做出快速的决断,坚决果断的决策。但是.你的信息一定要是全面的.你做决定不能是武断.而是果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