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有"三性"原则,即相关性、可测性和可控性。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目前采用的是货币供应量M2作为货币中介目标。基于"可控性"原则的视角,分析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由于外汇占款激增和货币乘数不稳定,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下降,从而其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
从1996年起,人民银行就正式将货币M1的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在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中介目标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静 《财会月刊》2006,(8):78-78
对于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而言,中介目标的选择至关重要。就我国而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最初以信贷总量、现金总量计划为代表的规模管理,到1996年正式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组成部分,再到1998年正式取消贷款规模控制,货币供应量成为我国惟一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近年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可控性不足,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下降。货币供应量能否继续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成为当前的一个争论焦点。笔者将从合理性和效率性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中央银行会作出不一样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透析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客观阐述我国现行货币供应量目标制的执行力趋弱,提出寻求新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理论和实际角度,提出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认为我国可逐步将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转向利率指标,以更好地促进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已经成为判断央行货币政策松紧取向的重要指标.1997年之前,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规模,央行的货币政策较好地控制住了高通货膨胀,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  相似文献   

6.
丁梅 《民营科技》2011,(6):32-32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经历了从流通中的现金到贷款规模再到货币供应量的转变。货币供应量与利率一直充当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现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如何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子惠 《民营科技》2011,(12):74-74
由于货币供应量具有很强的内生性,单纯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不完善的,应该从公开市场业务、投资、货币政策的国际溢出效应三个方面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梁艳  汪磊 《企业经济》2005,(1):144-146
随着经济发展,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1年以后利率将完全实现市场化,利率将会是我国货币政策框架中介目标的一个理想选择。本文着眼于分析利率机制在我国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中的作用,以及利率机制目前还不能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将来利率成为货币政策框架中介目标作好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9.
我国货币政策在防治通货紧缩中的局限与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紧缩是近几年影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我国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付通货紧缩。但是由于我国选择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通过货币供应量影响投资和消费的过程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影响了货币政策效用的发挥。因此,必须寻求有效的途径,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改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防范和治理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水平的一般关系的理论分析,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与产出的相关性比较好,但跟物价的相关性比较弱,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实体经济相脱节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货币供应量具有内生性,中央银行对其可控性正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1.
纵观世界各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主要是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之间展开的,而各国又必须根据本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相机抉择,确定在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所采用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通过分析,指出现阶段货币供应量已不适于作为当前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应更大程度上地发挥利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货币需求函数稳健性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标准的假设基础上,结合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非对称性,构建具有非对称性的LSTAR模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有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供应量,采用M1、M2和Divisia加权M1、M2时,货币需求函数稳健性具有差异性;利用构建的LSTAR模型,使用M1、M2和测算Divisa加权M1、M2对相应LST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Divisa加权的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比不加权的更为有效,而就货币供应量层次分析,Divisa加权的M2比M1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大都转向利率操作目标.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中仍以货币供应量为主要操作目标,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如何提高利率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中的作用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子金融的快速发展,电子货币已对传统的货币金融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我国自1996年以来一直将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然而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已经大大弱化了货币供给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降低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面对步步走来的电子货币时代,我国央行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提高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从而顺利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一、水平主义理论的出现对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提出了质疑 根据传统的货币理论,长期以来一直是以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为基础,在货币供应量与利率之间对中介目标进行选择。然而传统的货币理论是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提出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水平主义理论,该理论在某些方面更符合现代货币经济的运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协整理论及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金融政策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波及途径,样本区间是:1998年4季度——2005年2季度。这里,主要是关于货币供应、银行信用及利率三个金融变量对GDP的影响。本文得到的结论是:中国金融政策中介目标比较可行的选择,是在积极创造条件向货币供应量转换的同时,把货币供应量和贷款规模同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转变为完全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当局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它通常包括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又称货币政策中期目标、中介目标,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变量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的发展以及从各国的经济政策实践效果来看,货币供给表现了越来越强的内生性,有的国家已经放弃了把货币的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中国现在仍以货币供给量作指标,未来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中介指标的选择,将何去何从。本文将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趋势,中国利率控制的问题及对策等多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9.
余向前  叶赟  傅佳 《经济界》2024,(1):42-49
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多元化的影响,结构性货币政策是否能够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本文选取2015年1月到2022年10月的月度数据,考察结构性货币政策对民间借贷利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宽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会引导民间借贷利率下行,其中数量型结构性货币政策与民间借贷利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利率导向型结构性货币政策与民间借贷利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进一步发现,在数量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影响民间借贷利率时,货币供应量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在利率导向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影响民间借贷利率时,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市场利率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GDP增长7.4%,显示今年经济呈现匀速增长,重要宏观指标呈现小幅涨跌不一的变化.关于货币政策,数据显示6月末货币供应量14.7%,高于名义GDP增长超过4个百分点,超过13%的货币政策目标,应该属于宽松货币政策的状态.不过现在认为货币政策已经转向还为时过早,年度最终增长水平才是判断指标.笔者认为,下半年的货币投放应该回归稳健.上半年采取定向降准的方式投放货币,可能是因为近期“热钱”流入减少,被动基础货币投放减少,中央银行通过定向降准,在不释放货币政策转向信号的情况下,主动投放基础货币,以保持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需求.而将央行[微博]每周调整流动性的常态公开市场操作行为,解读为货币政策转向是常识性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