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需求分析直接影响软件的最终价值。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软件需求有不同的理解,这些冲突增加了软件需求分析的难度。我们把这些关键群体的价值导向分成企业、产品、项目这三个视角,以中国本土IT企业、服务国际市场的中国IT企业以及外资IT企业这三类企业为实证对象,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分析中国软件开发需求分析中的决策标准,并与之前国际上的类似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了解中国软件产品开发的价值导向,以及与国际上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刘涛 《中国企业家》2005,(11):55-55
也许像吴强这样的本土人才才是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主力军吴强想让我们知道,能够带领中国软件企业“走出去”的一定不是老外、海归,而是这样一类中国经理人——精通外语、熟悉海外市场,但最重要的必备素质还是了解本国软件企业的强项与软肋,知己知彼。而他自己,正是这样的人, 做着这样的事。  相似文献   

3.
乍暖还寒共话中国物流软件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目前我们面临的尴尬则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偏低需要大量的物流软件来武装,而物流软件企业却茫然四顾找不到买家;标准化的物流软件没有人要,个性化的软件价太高;软件企业为生存计,用低价抓市场,从长远看,饮鸩止渴自断前程国外大的软件企业一个一个地进来,中国软件企业一个一个地分化……这一年,中国物流软件企业过得并不轻松。相对于两年前的市场虚火,2005年的物流软件业正在感受春天到来前的寒冷。  相似文献   

4.
张永强 《企业活力》2008,(11):86-87
<正>据统计,2007年河南省软件企业销售收入近100亿元,已认定软件企业超过270家、软件产品751个、全省软件从业人员超过2.8万人。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2008年9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2007年中国软件收入规模前100家企业名单,其中没有一家是河南的企业,该名单入围门槛是3.24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近1亿。  相似文献   

5.
把获取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之一。软件是信息产业的核心,软件自主创新就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相信,具有创新创业光荣传统的中国软件企业,一定会把握当前“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加大研发投入,在各自核心技术领域持续创新,为实现将中国建设成软件强国的夙愿,做出突破性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湖南太子奶     
《中国企业家》2003,(8):68-68
中讯软件集团董事长王志强说.中讯志在两年内成为中国最大的外包软件企业。说话时为2002年底,NEC投资1200万港元。不过半年,这家被称为北京市最大的本土软件出口企业的公司再次获得联想投资2400万港元的注资。中讯软件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为中国软件出口行业中的大型企业之一,软件出口占中讯  相似文献   

7.
中国软件企业通过CMM认证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中国即将加入WTO,中国的软件产业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然而令人忧虑的 是,国内大多数软件企业的水平和实力没有达到参与国际竞争的最低要求。尽管我们有一大 批优秀的编程人员,但是管理上的落后、软件开发过程的不规范和缺乏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使中国软件产业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改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提供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已成为国内软件企业的当务之急。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U /SEI)开发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被学术界和工业界公认为当今最好的软件过程管理指南,已成为事实上…  相似文献   

8.
春日的阳光是这样的明媚,春天的和风是这样的暖融,我们在这样的日子里外出采访,心情格外舒畅。4月13日一早,我们驱车来到位于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开发区的用友软件集团公司,采访了他们的副董事长郭新平先生。用友软件集团公司是一家上市股份制民营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独立软件开发商,也是中国最大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厂商。我们采访的中心话题是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管理在这一民营企业的作用和地位。郭新平副董事长是用友软件集团公司主管审计工作的董事,也是用友软件集团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另两位审计委员会的成员是独立董事),对用友软件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业内人士大都认为,中国的OA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市场已处于群雄纷争、诸强鼎立的战国时代.当中,有一家成立仅5年多的企业令人刮目相看:去岁今朝,产品屡获殊荣;提出"十天进入办公新境界"的口号,掀起全国OA软件的普及风暴……几番动作之下,OA软件的旧有格局被打破了,软件行业亦掀起千层波澜.它便是素有"办公自动化专家"之称的合强软件机构(以下简称合强).为此,我们特意走访了厦门合强企业的董事长何洁冰女士.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规范的产业经济学分析框架对中国软件离岸外包产业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中国软件离岸外包企业的规模依然偏小,市场集中度依然偏低;企业效益逐渐提高但与软件外包强国印度和爱尔兰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行业整合不断加剧;并据此提出了促进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业内人士大都认为。中国的OA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市场已处于群雄纷争、诸强鼎立的战国时代。当中,有一家成立仅5年多的企业令人刮目相看:去岁今朝。产品屡获殊荣;提出“十天进入办公新境界”的口号。掀起全国OA软件的普及风暴……几番动作之下。OA软件的旧有格局被打破了。软件行业亦掀起千层波澜。它便是素有“办公自动化专家”之称的合强软件机构(以下简称合强)。为此。我们特意走访了厦门合强企业的董事长何洁冰女士。  相似文献   

12.
从宝钢的一个职能部门到一个独立的上市软件企业;从专注于钢铁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到致力于为多个行业全面提供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从创新型试点企业到创新型企业;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软件创新企业;中国最具竞争力IT服务企业……脱胎于宝钢集团的宝信软件正如一颗耀眼的明星冉冉升起。从蛹化蝶完美蜕变  相似文献   

13.
紧跟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脚步,物流软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些物流软件企业找到了适于自己的发展道路,逐渐确立了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但众多企业却由于定位不准,最终被市场所抛弃.在当前中国物流业快速发展之际,经历了迷茫、摸索、挫折与坎坷之后,物流软件企业开始了寒冬之后的暖春之行.  相似文献   

14.
王雪梅 《活力》2006,(4):193-193
中国的软件企业正在走向正规化管理。有很多企业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来管理软件开发过程,还有一些企业通过了CMM认证,但从一些软件企业实际情况来看,多数的软件开发项目不是超期就是超出预算。用户的需求总在变化。花费了很多时问和精力编制出的程序不能获得用户的满意,这类事情一直困扰着很多开发人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这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我们使用的软件开发方法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5.
视点     
2002年度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由软件世界杂志社、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多家单位主办的“2002年度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评选日前在北京揭晓,IBM公司大中华区软件部总经理吴宝淳,浪潮集团通用软件有限公司总裁王兴山,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唐骏,Sybase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冯星君,北京九城进出口电子商务软件有限公司CEO王双,交大铭泰(北京)软件有限公司总裁何恩培,BEA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BEA系统(中国)有限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沈惠中,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徐少春,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相似文献   

16.
倪洪章 《中国企业家》2008,315(9):64-69
当中国的软件企业第一次迎来万人级别的管理,企业管理者们如何“搞定”这批80后的软件工程师?  相似文献   

17.
海辉的考验     
韦巍 《中国企业家》2006,(10):70-71
点评: 中国TOP1的软件外包企业——陈友忠,智基创投总经理这家来自大连的软件外包企业正奋力做出关键一跃,以跳出同质化竞争的“红海”大连,中国软件外包第一城。海辉的出生并没有比同城竞争对手更为高贵的血统,李远明带着七个“海归”,闯荡十年,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大连软件外包三驾马车之一。  相似文献   

18.
当越来越多的目光瞄准中国HR软件市场这块蛋糕,当一些软件供应商不惜以价格战赢取客户,当众多国内企业对HR软件的认识仅在于生成数据报表……HR软件企业的立身之本究竞什么?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软件企业,在近20年的发展中,通过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过程管理体系,不断自我探索和完善,已经在软件开发过程标准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CMM/CMMI和ISO9000认证的软件企业不断涌现.但为什么我们出不了“微软”,“IBM”这样的公司呢?为什么我们的软件生产不能象汽车生产线那样实现标准化装配产出呢?笔者希望通过对辽宁十几家大、中、小型软件企业的调研,和大家共同探讨软件企业标准化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戴国忠 《企业科协》2004,(11):12-12,27
在2004年第7期COMMUNICATION OF THE ACM上有两篇关于中国ERP的文章,其中一篇题为“为什么西方供应商不能占领中国ERP市场”,其中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西方的ERP软件采用的企业模式反映了西方的工业实践,不适应中国的文化,不适应中国的工业实践。从采用西方ERP软件的企业实施的效果也说明了这一点。事实上没有一家西方的ERP软件供应商能针对中国企业的需求来修改他们的软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