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鱼苗培育,各地采用方法不尽相同,就成活率而言,与鱼苗放养密度呈反相关。我县地处黄淮,传统鱼苗培育方法内,鱼苗清水下塘,亩放40万尾,前期用黄豆面化浆投喂,中期用水浆食与干食结合投喂,后期用 相似文献
2.
4.
<正> 福建省大部分养鱼户采用豆浆培育草鱼乌仔,近几年来笔者根据鱼塘水源和市场蛋价情况,在生产实践中采取蛋黄投喂培育乌仔获得一定成功,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有关 相似文献
5.
6.
7.
鲟鱼在自然水环境中主要以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为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当鲟鱼苗经过10天左右的活饵培育,鱼体重增加到1克左右时,采用配合饲料进行饲养,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且可以避免因投喂单一活饵引发的各种疾病。鲟鱼配合饲料驯化就是经过人工调整投喂活饵和配合饲料比例的方法,使鲟鱼由摄食活饵的天然习性逐渐转变到接受配合饲料。现将驯化的常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采用豆浆加肥水方式培育鱼苗,能提高鱼苗培育成活率,降低培育成本,效果良好。鱼苗成活率52%,较传统方式提高14%,育成1万尾鱼苗需饲料3.6千克,亩增效600余元。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黄颡鱼苗种的生物学特征1.1生活环境黄颡鱼鱼苗对不良环境是适应力差,对水环境的要求比成鱼严格,适应的范围小。鱼苗要求pH值为7.0,pH值低于6.5和高于8.0,都会影响黄颡鱼的生长和发育,甚至会带来疾病。如pH>8.0的水体,黄颡鱼苗常出现体表发白,皮肤粘液增多,体表腐烂的症状。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比成鱼差,它的生存水温为15℃—32℃,最佳水温为22℃—27℃。溶氧要求5.0mg/L以上。1.2食性出膜后的黄颡鱼仔鱼前期全部是内源性营养,随着卵黄囊慢慢被吸收,卵黄囊变小,2—3龄日后,内源性营养和外源性营养相结合,5月龄后,卵黄囊全部消失。此时体长… 相似文献
12.
<正>鱼苗下塘是鱼苗培育过程中提高苗种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鱼苗由于身体纤弱,对天气、水温、水质、敌害及放养时的操作等要求比较严格,养殖者稍微疏忽,轻则造成鱼苗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一、鱼苗培育 刚孵出的鱼苗吸附在池塘壁或鱼巢上,不吃不动,依靠吸收腹部的卵黄为营养。经过3天一4天,鱼苗开始自由游动并摄食,这时应投喂较小的轮虫、草履虫、变形虫和草细胞藻类等活饵料。若缺乏活饵,可喂煮熟的鸡蛋黄。7天-10天后仔鱼长到1cm以上时,取出鱼巢,改喂小鱼虫、大轮虫等,鱼苗池内应不断保证有鲜活的饵料、 相似文献
16.
17.
<正>海大公司的技术人员经过对轮虫生长规律的研究分析,在总结最近几年我们在池塘培育轮虫和浮游动物的经验,以及全国大部分区域水花培育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清水下塘"技术方案,从最近几年推广的情况看,效果较好,可供所有养殖户参考。整个技术方案包括三个部分:池塘清整、水花下塘、饵料投喂和疾病防治。每个部分的关键环节如 相似文献
18.
<正> 下述鱼苗下塘后的培育技术主要应用于草鱼、青鱼、鳊鱼、鲂鱼、鲤鱼和鲫鱼,具体操作如下:鱼苗下塘的第一周内要精心饲喂,主要采用泼洒豆浆,适时加水以延长塘中轮虫高峰期的方法。所泼豆浆要求:黄豆应浸泡适度,以两瓣间的孔隙消失为宜,浸泡时间依水温高低而定,通常用25℃的温水,浸泡黄豆所需的时间为8—10小时,每1.1—1.5公斤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共8个月期间,培育斑点叉尾鮰苗种,下塘时斑点叉尾鮰鱼苗30万尾、平均体长3cm,出塘时鱼种数量27万尾、平均体长16.5cm(委托单位要求规格不能太大),成活率达到90﹪,取得较好的成绩,现将培育过程总结如下:一、鱼池的条件1.池塘概况培育池四张,1#池2.2亩(平均水深0.8m)、2#池2.5亩(平均水深1.3m)、3#池2.8亩(平均水深1.1m)、4#池4.5亩(平均水深1.1m),共12亩,处于水库坝底,背风向阳,水源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