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牌》2015,(6)
化妆品产业自诞生以来就在快速地发展着,并以欧美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开来。如今世界知名的化妆品品牌有法国香奈儿、美国雅诗兰黛、法国迪奥、法国兰蔻、美国倩碧、法国欧莱雅、日本资生堂等。生长于亚洲日本的资生堂,在其发展过程中依靠高品质、高服务的宗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中国化妆品消费者始终对其青睐不已。目前,资生堂化妆品专柜几乎已经覆盖全中国的高档商场。但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中国,其本土化妆品产业又是如何发展的呢?不少本土的化妆品公司经营艰难,一些品牌只有2-3年的生命力。究其问题所在,不可不提的是中国化妆品产业相对落后的流通管理和经营模式。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资生堂的流通战略和经营模式,探索其为中国化妆品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冯建军 《中国市场》2007,(24):60-61
<正>一个化妆品牌,凭借自办的一本艺术与文化色彩浓厚的杂志,俘获了众多女性消费者的心。近几年来,日本资生堂化妆品企业旗下的“泊美”、“菲璐泽”以及“悠莱”等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不断成功,吸引了业界众多的目光和同行关注。随着日本资生堂在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脚步不断持续加快,从而吸引了人们对于资生堂企业文化的建设以及其更深层次背景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3.
蔡勇 《广告大观》2011,(6):40-41
中国目前作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无论是从化妆品整体市场的容量还是高端细分的市场来看,其市场前景都非常乐观。按理来说国产化妆品也能分得一份羹,可纵观高端化妆品市场,清一色的洋货——迪奥、香奈儿、雅诗兰黛、赫莲娜、兰蔻、资生堂、欧碧泉等.  相似文献   

4.
张宁 《广告导报》2006,(3):55-56
早在十年前。资生堂就开发了一系列男用化妆品,但惨淡的销售率很快就让他们打了退堂鼓。但是今天。随着日益频繁的商务活动、休闲交际活动,决定了身处现代都市的男性越来越注意自身的仪表、修饰。男性已不再是化妆品的绝缘体.于是。男性美容品也开始在国内外浙浙“出彩”,几十种品牌的男士香水、剃须膏、养发水、润肤蜜、营养霜等先后登场,特别是男士护肤品已在化妆品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黄河 《中国市场》2002,(1):37-38
资生堂这家日本百年老字号化妆品公司,在占领了中国女士高档化装品的绝大部分市场后,又率先向处于萌芽价段的男士化妆品阵地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相似文献   

6.
在化妆品、护肤品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一部分的时代,人们对化妆品的要求更加苛刻,化妆品行业自身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而创办于1872的日本资深堂,在经历了世纪风霜的洗礼、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后,依旧在日趋激烈的化妆品行业中保持着其自身独特的地位。本文就日本著名化妆品品牌——资生堂独特的发展经营模式及其在中国市场的品牌文化战略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国外著名品牌的化妆品企业纷纷"抢滩"我国市场。国外化妆品之所以在国内市场如此走俏,与其产品翻译策略的效果密切相关。本文着重分析了欧美女性化妆品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翻译策略,同时也为国内品牌的英译提供参考,为其走向国际市场赢得更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商业》2006,(1):84-84
06年1月23日,海信网络科技公司总经理王建波与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宫川胜共同出席海信与资生堂商业系统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针对未来三年的合作,海信与日本资生堂关于建设化妆品专卖店(中国大陆)连锁商业系统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合作额度超亿元。海信与日本资生堂强强联合,标志着海信商业系统产品成功与国际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发育程度不用看统计数据和报表,仅看全国各大城市各大商场的黄金位置就知道了——几乎全部用一层黄金地段来销售化妆品!走进各大商场。最耀眼的莫过于小小宫殿般的化妆品专柜和一个个楚楚动人的专柜小姐,资生堂、美宝莲、兰贵人、三源……不同的专柜体现着产品不同的个性和独特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品牌》2021,(4):50-51
发展高端化妆品品牌,推进我国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中国"美丽经济""颜值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化妆品行业充满新的期待的同时,我国化妆品产业面临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品牌认可度低、高端市场被国际品牌占据等问题仍然存在。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赛莱干细胞研究院院长陈海佳在今年两会带来了关于推进我国高端化妆品发展,打造世界级品牌的提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化妆品市场中品牌繁多,厂商林立.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外国国际化品牌陆续登陆中国市场,加剧了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国产化妆品生产厂商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极尽方式与方法利用外资、聘用国际营销专家、品质管理专业人士,努力地参与竞争当中,试图通过地利优势和人脉优势在市场推广和品牌传播以及在国外市场上图得市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化妆品市场中品牌繁多,厂商林立.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外国国际化品牌陆续登陆中国市场,加剧了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国产化妆品生产厂商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极尽方式与方法利用外资、聘用国际营销专家、品质管理专业人士,努力地参与竞争当中,试图通过地利优势扣人脉优势在市场推广和品牌传播以及在国外市场上图得市场.  相似文献   

13.
商言 《北京商业》2007,(2):25-25
资生堂化妆品公司创立于1872年的日本,是一家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化妆品老店。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加入经济的浪潮中,化妆品作为一个最受关注的热门行业,象征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繁荣,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群体不断扩大,消费者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化妆品也为了迎合人们各式各样的需求不断完善,导致化妆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韩国文化在中国的兴起,韩国化妆品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韩国化妆品充斥着中国市场,给中国市场带来活力的同时也给本国商品带来启示和重重考验。  相似文献   

15.
《商业科技》2014,(5):14-16
外资化妆品牌似乎正在曾经机遇无限的中国市场遇到麻烦。2月?日,乐敦制药宣布将解散在中国负责化妆品进口销售和经营美容院的当地子公司“媛碧知商贸(上海)”,成为继去年12月底美国化妆品品牌露华浓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今年1月法国欧莱雅宣布旗下品牌卡尼尔退出中国市场后.又一家宣布退出中国的国际化妆品品牌。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在短短的20多年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依托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市场之一。而我国化妆品企业也进入成长阶段,随着我国化妆品企业数量的增加,以及国外企业的加入,化妆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我国化妆品企业亟须提升竞争力,包括产品开发、品牌营销、目标市场定位等方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重塑羽西     
刘晓云  康迪 《成功营销》2013,(3):142-145
自归入欧莱雅高档化妆品部之后,羽西在品牌重塑道路上的脚步一直未停止。2011年,在明确品牌定位的基础上,羽西又开始了新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各种"洋大牌"林立的中国化妆品市场,要想找到品牌的忠实拥趸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04年被世界最大化妆品公司——欧莱雅集团收购后,羽西也被贴上了洋标签,但对于拥有深厚中国基因的羽西来说,如何在继承品牌精髓的基础上有全新突破,是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8.
王亮 《中国品牌》2008,(Z2):96-101
对于中国化妆品市场而言,品牌之重要无须赘述,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大众的品牌消费观念不断增强,品牌更是成为了左右化妆品企业市场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但是目前在中国市场有近4000家化妆品企业,上万个品牌,品牌林立、产品众多,消费者的可选择空间越来越大,品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市场现状下,化妆品品牌如何抓住消费者的眼球来达到推广品牌的目的,又如何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来促成她们的购买并进而成为品牌的忠实消费者,成为了中国化妆品企业在品牌塑造、市场营销方面首要面临的问题。大多数民族品牌在看到了国际品牌通过密集的广告轰炸在消费者中建立了牢固的品牌形象后,纷纷仿效,找代言人、投放广告,希望复制国际品牌的市场操作手段,但却因为企业实力的原因无法在广告宣传上与国际品牌抗衡,最终使得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无法在消费者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高端化妆品也逐渐受到更多人的青睐,而国产化妆品一直在中低端市场徘徊,因此,国产化妆品高端品牌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国内化妆品市场的竞争现状和国产高端化妆品市场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国产化妆品高端品牌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琳 《光彩》2015,(3):26-27
代理不压货、产品可退货、科技防伪、巨额广告投入,这是韩束发展微商的法宝在过去的一年里,以面膜为代表的化妆品成为微商渠道上的"宠儿",而韩束、俏十岁、欧诗漫等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品牌也因微商而大放异彩。十年积累韩束并不是一个新品牌。2002年,上海韩束化妆品有限公司创立于上海,主要生产化妆品。和国外化妆品品牌相比,国内的化妆品品牌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在中高端市场,欧美和日韩产品始终占据主导位置。在一二线城市的高端商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