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旅游渐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大山包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大山包湿地不仅具备优越的地理条件、景观多样化、动植物资源丰富、独特的亚高山沼泽湿地景观、作为黑颈鹤主要的越冬地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等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先决条件,而且拥有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利形势和地方政策大力支持的大好机遇,大山包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同时存在湿地面积减小、旅游管理与服务设施不完善、湿地动植物资源破坏较为严重和社区参与性不高等问题。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山包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若干建议,以促进大山包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九湖湿地产学研课题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34-36
湿地生态旅游对于湿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湿地旅游的发展方向。大九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湿地范围不断缩小,湿地动植物资源破坏较为严重,因此,科学开发大九湖丰富的湿地旅游资源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文在实地调查大九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该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4.
试论东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生态旅游和温地生态旅游的概念,探讨了东洞庭温地生态旅游价值。通过分析东洞庭湖开展湿地生态旅游不利因素:生态环境破坏、湖区泥沙淤积和血吸虫蔓延,提出了加强保护,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解决好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一要树立生态旅游发展所需的全新的保护、利用和开发观念;二要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三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对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内在驱动作用;四要强化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五要健全环境立法和制度建设,是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刘欣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5-97
本文对森林生态旅游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森林生态旅游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瓶颈”,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除了掠夺性开发以外,还有管理机制不够科学健全等原因。提出森林生态旅游若要健康有序发展要依靠法制、政府强制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及开展生态环境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中的环境保护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春梅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72-74
生态旅游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旅游活动,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式,生态环境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对其进行保护,实现其可持续利用。本文针对在开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出现的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作全面分析,切入角为以下4方面:1,科学规划为前提;2.环保法律法规作保障;3.生态经济为支柱;4.生态环境意识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以江苏盐城丹顶鹤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菲菲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6):62-64
本文在运用Ross&Wall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从当地社区、生物多样性和旅游三个方面来评价生态旅游与社区的和谐发展。通过社区居民和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抽样问卷,请他们参与评价指标的建立和选取,力求评价工作以社区为出发点。由此,建立了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的一套指标体系:文章还运用此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以江苏盐城丹顶鹤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初步证明了评价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发展生态旅游,促进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作为近几年世界旅游业非常关注的发展重点,在云南省也得到了很高的重视,并有了一定发展。本文研究了生态旅游的内涵及特点,分析了云南省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气候类型、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彩的民族风情,对云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法制管理、宣传力度、科技投入、生态旅游精品开发、民族特色保护和民族参与几个方面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对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担负着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职责的国家审计机关,也应与时俱进,强化社会生态文明理念,创新资源环境审计方式方法,确保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在国家治理中科学、有效地发挥。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亚静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3)
21世纪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依赖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发展又是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前提条件的。教育和引导公民树立以家园意识、和合观念为主 ,物我共生 ,永续发展的生态文化新理念 ,采取推行产业生态化建设 ,建立有助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经济核算制度 ,构建与完善与集约型增长方式相适应的加强环保的法律等对策 ,是生态环保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区域金融市场良性运行和“资金洼地”形成的基本条件,也是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其经济基础的相对薄弱、地方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充分、中介服务体系的缺乏以及信用环境缺陷严重制约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加强地方政府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并采用有效措施推进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立法的双向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客观上推动着环境保护立法的完善,并且把这一理念融入到环境保护立法之中。同时,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立法的保障与支撑。因此,既要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又要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立法,从而做到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立法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环境伦理的角度对“中国环境威胁论”的实质进行了批判和揭露,指出环境威胁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对非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在公平公正的国际关系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加大生态移民力度 切实保护西部生态环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方兵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3(4):37-40,43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呈加速恶化势态。实施生态移民 ,是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和全体国民及其后代受益的一大善事。以债券方式筹资在粮足水丰的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建设生态移民新村和小城镇 ,将西部生态超载人口迁入 ,从事养殖为主的多种经营活动 ,可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和促进各项林业生态工程顺利实施 ;收到开发、脱贫与生态环境保护兼顾的多重效益 ,也是合理分担保护西部生态环境成本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村经济应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延庆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1):43-46
近年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乡村生态环境管理机制不畅、生产经营方式粗放、畜禽养殖排污等因素是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切实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和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理顺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机制,标本兼治,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俊 《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8,(1):20-24
西部大开发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相克到相生。法律手段是解决西部开发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冲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现行环境资源法存在着立法主流理论不能与时俱进,有较多计划经济色彩,相关规定虚位等缺陷。在完善环境资源保护立法时,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相协调、依法有序开发、开发与节约并举、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并重、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原则,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全面纳入法制轨道,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创新,建立自然资源产权流转制度,推行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重视科技创新作用的法律调整。 相似文献
19.
唐林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2):205-207
导游魅力的产生取决于内、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认真分析导游魅力所产生的机理,以及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寻找其对策,对于专业旅游院校的教学及导游工作的努力方向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