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创业教育对我国边远民族地区发展十分重要,由于地域的特殊性,导致高校创业教育具有新的特征。分析我国边远民族地区高校创业教育的特殊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我国边远民族地区创业教育模式的特殊做法。  相似文献   

2.
许春 《科技和产业》2022,22(10):1-9
从创业活动角度对中国地区之间大学技术转移绩效不平衡现象进行解释。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各地区大学技术转移综合绩效进行测度,利用中国省级地区层面数据检验大学知识生产、创业活动以及大学技术转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知识生产较多的地区大学技术转移综合绩效也较高,大学知识生产促进了大学所在地区的机会型创业包括大学科技园知识型创业和正规组织创业,但是不能促进必需型创业;机会型创业在大学知识生产和大学本地技术转移之间扮演部分中介作用。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创业政策与创业活动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已被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所证明。许多国家或地区纷纷把促进创业活动纳入政府经济政策的工作范围,把创业政策作为提升经济活力的重要措施。本文系统梳理了有关创业政策与创业活动关系的研究文献,明确了创业政策的内涵,分析了创业政策影响创业活动的不同途径,对未来的研究思路与创业政策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创业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建  肖斌 《特区经济》2005,(7):86-87
从广义上讲,创业一方面指新建企业创业,包括科技创业企业及其他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企业创业;另一方面还包括现有企业的再创建,比如技术改造、建设新项目等。活跃的创业活动对于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创业环境则决定了创业活动的活跃程度。本文在全球创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了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遵循的原则,然后分析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概念,接着对影响民族地区高等商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进行说明,最后研究了民族地区高等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旨在为民族地区高等商科院校提供相关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创业型经济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驱动力的趋势下,以广西天等县农民创业者为研究样本,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创业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试图在较为全面地梳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创业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民创业方式的探索增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实现路径,为切实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群体的主体发展能力和科学选择脱贫致富方式提供新的思维视域。  相似文献   

7.
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当前“保市场主体,稳经济基本盘”的关键之策。本文借助1994-2011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分批分次设立的自然实验,利用工商注册企业数据考察了地区金融发展对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显著提高了地区新企业成立的数量,且地区创业质量没有明显下降。此外,城市商业银行缓解地区创业融资约束的具体机制并不是传统的银行竞争加剧和信贷供给扩张,而是通过发挥本地信息优势缓解地区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现象,促进了地区具有比较优势行业的创业。本文的发现强调了地区性和全国性银行机构之间的互补性关系,为中国如何发挥银行间比较优势、优化全国金融系统结构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调整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8.
李磊  何艳辉 《南方经济》2024,(1):124-141
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结构影响持续深化,不仅表现在传统受雇工作形态,还表现在企业创业选择和决策方面。文章基于国家层面自动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使用2011—2017年全球创业观察(GEM)创业活动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国家层面机器人数据,研究机器人使用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使用对创业活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按照创业动机划分机会型创业活动和生存型创业活动发现,机器人使用增加显著促进了机会型创业活动。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和考虑不同衡量指标下依然稳健。文章进一步从市场进入障碍、人力资本效应两个维度考察机器人使用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机制。机制分析发现,机器人使用通过简化企业生产程序,降低企业市场进入障碍,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促进企业创业活动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机器人使用对创业活动促进作用在OECD国家幅度更大,机器人使用显著增加了中年群体、女性群体以及中低受教育水平群体机会型创业活动概率,机器人使用有利于缩小不同群体间的创业差距。文章研究为促进我国机器人应用深化以及机会型创业活动实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坚定不移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浙江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政府制定合理的创业政策对于创业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央政府和北京、上海、重庆三市地方政府1994年-2017年间颁布的创业政策进行整理分析,采用政策计量和内容分析方法,对政策文本内外部特征进行分析,描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创业政策的差异,进而总结了政策差异与创业发展实践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创业政策发文时间的初始颁布年份和密集颁布年份存在差异;政策发文单位的层级和部门存在差异;政策工具使用的目标、重点、思路和时间存在差异;不同地区创业政策导向的差异影响了地区创业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董宝奇  朱承亮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03-106
针对当前大众创业热潮背景下存在的创业质量不高、创新性不足等问题,从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两个维度,分析大众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且需要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经济区域考察大众创业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异质性。从就业效应、竞争效应、创新效应和结构效应四个方面分析了大众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认为创业活动不仅通过就业效应和竞争效应影响经济增长数量,促进短期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创业活动会通过创新效应和结构效应影响经济增长质量,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彭伟  郑庆龄  唐康丹  赵栩 《南方经济》2019,38(10):90-101
社会创业日益成为我国创业活动的重要形式,社会创业企业由于兼顾双重使命导致其面临严峻的资源困境。资源拼凑被认为是突破资源困局的有效途径,然而,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行为的驱动机制尚不明确。文章构建了先前经验、社会网络、市场导向、创业导向、环境包容性影响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行为的理论模型,以国内26家社会创业企业为样本,运用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资源拼凑行为具有不同的前因组态,高先前经验、高社会网络、低市场导向、低创业导向的联动匹配能够激发社会创业企业要素拼凑行为;高先前经验、高社会网络、高市场导向、低环境包容性的联动匹配能够激发社会创业企业市场拼凑行为;高先前经验、高社会网络、低市场导向、高创业导向、低环境包容性的联动匹配能够激发社会创业企业制度拼凑行为。本研究丰富了社会创业领域及资源拼凑理论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社会创业企业突破资源困境也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非公有制经济合法地位的逐步确立,我国创业政策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过程。创业政策的历史变迁与经济体制改革是同步的,并受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鼓励个体经济发展的创业政策;第二阶段,鼓励私营经济发展的创业政策;第三阶段,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创业政策;第四阶段,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构建了农户创业与农村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模型,并根据1992-2012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方法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创业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两者之间并非相互促进。具体来说,农户创业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村经济增长并不会导致农户创业活动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不断融合,“淘宝村”已成为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集群模式。基于包容性创业理论视角,以广东揭阳军埔淘宝村为案例,提出了政府支持情境下包容性创业模型,分析和归纳了农村电商包容性创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和基本路径。研究表明:政府对包容性创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创造创业条件,提高创业能力,激发创业动机,扶持创业活动。  相似文献   

16.
王扬眉  叶仕峰 《南方经济》2018,37(10):49-68
家族企业的跨代持续成长是其获取长效竞争优势的关键,以创业作为传承路径逐步获得认可,然而创业对家族企业传承的系统机制分析尚未形成。基于此,本研究从关注家族企业传承什么和如何传承转向创业对家族性资源战略传承以及对家族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微观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章基于资源观视角,以兼具创业和传承特征的宁波夏厦齿轮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剖析在不同组合创业阶段家族性资源的代际传递和生成机制以及相关传承的策略性要素。研究发现:组合创业是家族性资源传承的有效途径,初次的适应性组合创业具有实验性质,是家族提供给继承者特有的试错和经验积累的过程,与后续的选择性组合创业形成一个创业深化体系;一代家族性资源为二代组合创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传承的策略性要素(家族信任、战略性教育和家族愿景认同)推动二代从适应性组合创业到选择性组合创业到一代+二代选择性组合创业的转化,促使二代家族性资源不断生成和内化并进一步驱动家族代际资源的融合和升华;最后文章构建了基于家族性资源传承的跨代组合创业理论模型。为家族企业传承和跨代持续成长提供启迪和借鉴,为后续创业行为研究和传承战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创业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创业型经济时代,城市经济发展与创业活动的密集程度高度相关。因此,增加创业者的数量供给,激励更多中小型新生企业的创业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公共政策关注的焦点。对北京来说,创业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它对解决城市人口膨胀下的就业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北京的创业政策面调整和创新,决策者们需要制定积极而有效的创业政策以引导北京走向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18.
张达 《特区经济》2012,(9):281-283
加强对青年创业的支持,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也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要解决青年创业面临的成本约束、创业项目和自身素质等难题,应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制定法规、完善政策体系、提供资金支持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创业教育,适度构建创业型大学。  相似文献   

19.
农村精英群体因具有独特的优异特质和能力素养成为农村创业的主力军,但是农村精英能否通过创业实现"名利双收"?学术界尚无定论。文章利用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的数据得到以下研究结论:①农村精英的创业并非纯粹的"逐利"行为,而是追随内在的"趋名"导向,农村精英创业主要是为了实现家庭社会地位的提高、村落人缘水平的改善、村落话语权的增加等非经济目标,这种"趋名"导向使得创业者配置于经济目标的注意力资源相对不足,进而制约了其"逐利"目标的实现。②随着家庭经济资本的增加,农村创业者的精英身份对经济目标的注意力配置不足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即丰裕的家庭经济资本将弱化精英身份对实现经济目标的制约效应;同时,家庭经济资本的增加将进一步强化精英身份对非经济目标的提升作用。③随着外部制度环境的完善,精英身份对农民创业经济目标的注意力配置不足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即完善的外部制度环境将弱化精英身份对实现经济目标的制约效应;同时,外部制度环境的完善将强化农村精英群体对非经济目标的追求。本文基于创业动机理论与注意力基础观分析了精英身份在农民创业过程中的经济效应与非经济效应,探讨了农村精英群体在"趋名"与"逐利"之间的权衡与取舍,并将家庭经济资本与外部制度环境纳入研究框架,构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农民创业模型,丰富了农民创业理论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20.
常萌萌 《特区经济》2013,(9):194-196
企业作为经济的基本细胞决定着经济的发展水平。目前中国一大批原有的老企业由于结构臃肿、缺乏灵活性而面临停滞不前甚至被淘汰的危险。在环境快速变化的今天,公司创业精神作为一种推动现有企业进行创新、创业以及变革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源泉,对于激发企业活动、提高企业绩效、带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从创业精神的性质特点出发,指出其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推动作用,然后分析现阶段我国公司创业精神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在此基础上以企业的角度从创业资源、创业动力和创业观念三个方面探讨培育公司创业精神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