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美两国互补型的直接贸易关系紧密,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国内收入水平的下降、美元贬值以及物价水平波动易通过直接贸易溢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状况形成冲击。研究发现,危机通过收入效应对我国贸易状况产生的溢出较弱,而通过价格效应对我国贸易状况产生了明显溢出,并且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冲击较大。出口贸易对美国价格水平变化冲击的响应强度、持续时间和衰减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
FDI(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和ODI(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直接投资发挥出口贸易效应的两个方面,两种贸易效应的差异变化反映了中国贸易结构和方式的变化.通过对FDI和ODI同一时期内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建立长期均衡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发现长期内FDI的出口贸易效应大于ODI,短期内FDI对出口贸易均衡的冲击大于ODI;长期来看,需求因素是FDI和ODI发挥出口贸易效应至关重要的媒介,ODI出口贸易效应对需求因素的依赖大于FDI,但短期内需求因素的冲击消失.FDI和ODI需要进一步适应需求和现实,实现贸易效应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新兴经济体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体现在多个方面,文章选择研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从经济原理和国际教训的分析入手,运用SVAR模型进行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巴西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说明,美国货币政策会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产生冲击,冲击的程度与两国的经济关联度、经济发展状况、经济金融制度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要避免美国的不利冲击,需要推进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经济结构优化和资本流动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真实回报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即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我国股票市场真实回报下降;在短期,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股票市场真实回报波动贡献大,而在中长期美国的通胀、产出冲击贡献大;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经由美国股票市场价格示范效应传递的机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来研究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大中华经济圈”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推动了人民币的升值,且较之于香港、澳门和台湾,其正向溢出效应影响更加长远;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内地的GDP产出产生短时间的正向冲击,对香港和台湾的冲击由正转负并最后收敛于0,而对澳门的产出产生负溢出效应;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这四个地区的物价均构成正向冲击,而且对中国内地和台湾的冲击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30个省份1996~2007年间的出口贸易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对我国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负效应,而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则具有正效应。产业结构不合理,要素禀赋中K/L比率较低,贸易开放度过高(即贸易依存度过高),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技术效率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FDI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对生产要素的节约及优化都对我国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提高产生了正向效应。对东、中、西部的区域出口贸易技术效率差异进行分析,发现三个地区的技术无效率函数中,西部的产业结构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效应,东部和中部的产业结构对于出口贸易的技术效率有正效应,但并不显著;FDI、技术进步对三个地区出口贸易技术效率有显著正效应,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具有显著负效应,但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反倾销作为新贸易保护的重要措施,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关于反倾销与中国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现有的实证分析相当少。因此在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反倾销与中国出口贸易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新贸易保护的重要措施——反倾销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反倾销行为对中国出口贸易冲击效应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8.
李增广 《经济与管理》2009,23(12):77-82
2008年9月以来,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向美国以外的其他经济体蔓延。由于中国金融开放尚不完全,且对外贸易依存度相对偏高,此次危机将主要通过贸易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从价格效应、收入效应、政策效应和预期效应四个方面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才能争取更多的发展机遇,保持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传输渠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安平 《财经研究》2005,31(12):126-140
文章通过分析贸易、要素流动、技术扩散、制度推移等渠道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传输机理,认为在短期内,贸易和资本流动主要体现二三产业在地区间的关联,劳动力流动更多体现的是第一产业的地区关联.在此基础上,文章建立包括东中西三大地区和中西部三次产业产出变量的VAR模型,并根据中西部三次产业对东部和中部冲击的脉冲响应(IRF)结果,得出劳动力流动和贸易是东部向中西部传输溢出效应的主渠道,劳动力流动是中部向西部传输溢出效应的主渠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和美国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变动必然会对我国经济造成溢出效应.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后,通过贸易和资本渠道的传导,我国经济可能会出现内外失衡的情况,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很难保证,人民币汇率可能出现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11.
技术领先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可通过技术追随渠道和不确定性引致渠道对技术追随国的科技创新产生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的方向依赖于两个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本国科技创新的影响机制。基于一个非线性阈值全球向量自回归(GVAR)模型对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科技创新的非线性溢出效应的研究表明,整体而言,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技术追随渠道和不确定性引致渠道对中国科技创新产生抑制效应,并且在低增长机制中的抑制效应相对更大。分行业来看,对于美国更具创新优势的行业,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技术追随渠道对中国行业创新产生负向溢出效应;其中,低增长机制中的负向效应较大。对于美国具有相对创新优势的行业,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技术追随渠道和不确定性引致渠道对中国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其中,高增长机制中产生较小的正向效应,低增长机制产生较大的负向效应。对于中国具有创新优势的行业,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不确定性引致渠道对行业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其中,高增长机制中的溢出效应不明显,低增长机制中产生明显的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动态测度,量化分析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溢出效应,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冲击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货币政策不论是价格型工具还是数量型工具,均会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负面溢出效应;相比于平稳时期,美国货币政策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期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负面溢出效应更大,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增加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美国价格型货币政策在2015年股灾期间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力度最大,而数量型货币政策在新冠疫情时期的冲击力度最大。新形势下,我国政府应将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外溢效应纳入风险监测体系,有力推进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长效体制机制建设,实施差异化管理防控手段,尽可能降低不同阶段美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结构区际贸易壁垒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别利用直接贸易流量和间接产业趋同两种分析方法考察我国三次产业的地方保护程度。一方面,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贸易及相关数据,运用边界效应模型分别考察了八大区域中的总贸易和三次产业地方保护程度,分析了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区域位置及区间距离等因素对区际产业贸易的影响,测算边界效应值并运用区域贸易依存度进行了验证和区域分析。另一方面,通过计算产业地区集中度,考察1997-2005年期间地区产业结构的分布趋势,以此考察各产业贸易壁垒的趋势变化。研究发现,产业属性差异对区际贸易有一定阻碍作用,因此,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制定和谐的贸易体制,尊重比较优势的差异化发展,降低区际贸易壁垒,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由于技术差距的存在,中国出口贸易产品的技术标准普遍低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因此,标准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显著。从局部均衡的角度分析短期和长期的不同影响效应发现:在短期内,标准化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效应主要是负面的,表现为贸易限制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而在长期情况下,如果企业能够积极改进,不断创新,那么标准化对中国的贸易会产生积极的促进效应,贸易量会增加,同时贸易条件也会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经济地理》2021,41(2):35-4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渐进式开放路径和贸易规模的高速增长导致贸易地理格局的重构和贸易网络的演化。使用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等数据,分析省区对外贸易地理格局和贸易网络的演变。通过计算省区出口贸易节点中心度和结构熵刻画出口多样化和均衡化特征,使用聚类分析揭示省区出口目的地结构的相似性特征,从国家间多维邻近性和省间溢出效应的视角,实证分析省区出口贸易地理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出口网络拓展的驱动力。结果发现:①各省区出口多样化和均衡化呈现总体上升趋势;②省区出口网络节点的地理格局发生显著演变,主要目的地节点增多且多位于"一带一路"沿线;③具有相似出口目的地结构的省份呈现集聚分布特征,省区间溢出效应和国家间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对省区出口贸易地理格局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④地理距离和制度距离显著影响省区出口贸易网络的拓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中美韩三国的三角贸易模式,对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是否存在汇率波动的第三国效应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利用三角贸易指数刻画了中关韩三国三角贸易的动态演变,并对“韩国出口中国”和“中国出口美国”的贸易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了“韩国出口中国中间品-中国出口美国消费品”的贸易模式是中关韩三角贸易关系的实质,并基于此建立了包含美元和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变量的中美出口贸易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长短期内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中都受到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即存在显著的汇率波动的第三国效应;在长期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对美出口有正向的显著的第三国效应,其效应弹性要小于中美汇率双边波动效应弹性并与之方向相反;而短期内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增长有显著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17.
国际石油价格与通货膨胀的溢出效应及动态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石油价格大幅波动不可避免地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文章采用向量自回归、多元GARCH-BEKK和DCC-GARCH模型对中美两国通货膨胀与国际石油价格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波动溢出效应及动态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国际石油价格与中国通货膨胀不存在任何方向的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美国通货膨胀与国际油价则存在双向显著的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中国通货膨胀与国际油价的动态相关关系显著弱于美国,不易受到国际油价的冲击和影响。从整体上看,当前中国通货膨胀与国际石油价格的关联性并不显著,但随着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石油安全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成为中国需要应对的一个现实挑战。因此,相关部门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未来石油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潜力巨大,双向投资日趋活跃,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中俄双边投资规模和质量的快速提高,对中俄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通过分析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对中俄贸易所产生的效应,能够更好地促进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本文从贸易与投资规模的角度,选取1992—2008年的中国对俄出口贸易额和对俄进口贸易额作为被解释变量,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作为解释变量,设立了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用以考察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对中俄进出口贸易的短期和中长期影响。结果表明: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流量对中国对俄出口贸易影响不显著,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存量与中国对俄出口贸易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流量与中国对俄进口贸易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存量与中国对俄进口贸易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9.
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经济中 ,一国经济的繁荣或萧条会通过各种传导机制传送给他国并引起他国相应地产生繁荣或萧条 ,我们称这种效应为溢出效应。本文通过对开放经济条件下简单的凯恩斯模型研究 ,得出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为 :美国经济增长或下降 1个百分点 ,将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或下降 0 .0 95个百分点。这与现实基本相符 ,据此提出我国应更好地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 ,积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 ,依靠扩大内需等来降低美国经济对我国经济溢出的负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以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将进一步自由化,本将探讨由此将给我国环境带来的可能后果以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笔认为贸易自由化主要是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及技术创新等作用对一国的环境产生影响。应利用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环境的因素,限制不利于环境的因素,使我国的环境状况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