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中国的改革方式概括为“渐进改革”,实际上是相对于“激进改革”或“休克疗法”而言。事实上,不论对中国改革作何种概括都有某种局限,都只能反映改革某一方面的特点。但是,如果把中国20年的改革当作一个连续变化、不断深入的过程看待的话,应该说,“渐进改革”是目前最为恰当的表述。中国渐进改革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2.
深圳的发展经过了几次政府服务的成功转折。第一次转折是把地缘优势转到政策优势,是深圳经济的原始积累阶段。第二个转折是由政策优势转到产业优势,这解决了深圳产业结构的升级问题,进一步巩固了深圳的城市功能。第三次转折是把产业优势转到环境优势,使深圳的城市生活环境更优美。深圳经过三次转折后已经由小渔村发展成了经济繁荣、体制先进、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初具规模的大都市。在新的形势下,为了在竞争中抢占新的制高点,深圳政府又在努力实现从环境优势到制度优势的转折,以便把深圳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这次转折实际上是深圳从开放改革排头兵到统筹发展的转折。本文以罗湖区为具体个案,论证了深圳在这四次发展大跨越中,关键在于政府服务的四次转折。  相似文献   

3.
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项伟大实践,经济转轨的方式分为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中国在转轨过程中选择了政府推进的渐进的方式,以改革措施出台为标志,我们可以从总体上选取三个变革点而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进程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推动理论界进一步思考改革深化的未来方向。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必然发生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必须以生产力的显著增长为经济社会巨变提供物质资料支持。因此任何一国的经济转型都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进程。中国和俄罗斯改革演进方式的根本差异,既不是分别采取了渐进或激进改革方式这种表面上的差异,也不是像资源禀赋论所断定的那样自然会各自沿着大相径庭的路线演进,而是两国在体现改革的实质内容和演进次序两个方面对立统一的改革目标战略选择上存在着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推动理论界进一步思考改革深化的未来方向.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必然发生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必须以生产力的显著增长为经济社会巨变提供物质资料支持.因此任何一国的经济转型都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进程.中国和俄罗斯改革演进方式的根本差异,既不是分别采取了渐进或激进改革方式这种表面上的差异,也不是像资源禀赋论所断定的那样自然会各自沿着大相径庭的路线演进,而是两国在体现改革的实质内容和演进次序两个方面对立统一的改革目标战略选择上存在着根本差异.   ……  相似文献   

6.
黄列 《特区经济》1995,(10):16-16,28
<正> 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突出表现为计划外快速发展的“市场”部分与原计划内改革滞后的国有经济部分并存的双重体制.这一体制存在着诸多弊端,表现在:①国有企业吸纳着大量人才、资金但效益低下,资源严重浪费;②两种体制相互摩擦冲突,造成收入不均;③利用双重体制的寻租和腐败行为蔓延;④滞后部分限制了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因此,我们应该抓紧时机,重点攻坚国有经济体制,以改变目前的双重体制格局.如果说改革之初利益关系不宜剧烈调整(摩擦成本大),逐渐摸索切实可行(实施成本小),因而渐进改革是一条成本最小化之路;那么我们在目前双重体制的经济扭曲日益严重(实施成本大)和17年改革成绩使人们能承受较大利益调整(摩擦成本小)的情况下,对国有企业体制实行较激进的“伤筋动骨”改革,也将同样是一种成本最小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转轨经济的演进基本分为激进和渐进两种路径,波兰和俄罗斯采取的是“大爆炸”式的激进改革路径,而中国采取的是后者。波兰和中国经过改革后快速发展,而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却让经济停滞,为什么波兰和中国采取了不同的转轨路径却都获得了成功,而俄罗斯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本文分析演进路径下的内在原因得出结论,培育竞争与产权改革的先后顺序决定了经济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解放思想是深化改革的“开道车”。纵观社会发展历程,一次大的思想解放必然孕育着一次大的变革,思想解放总在为改革的顺利进行开辟道路。结合当阳实际,我们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深层次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做好退够大文章。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9.
刘先春  吕兴海 《发展》2000,(4):19-20
中国的改革从总体上看是渐进性的,但并不排除某个阶段、某个领域的激进性。我们的改革主要是涉及社会主义发展的机制问题,但也涉及到产权问题、涉及到所有制等基本制度问题,从解决这些问题的进程和可操作性看,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现实可能性,这就必须有一个逐步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然后转向城市,这本身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颜世棣 《浙江经济》1999,(12):42-44
对粮食问题的宏观调控,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走过了一条从不断的量变“改良”(这里主要指的是具体政策的逐步调整)到以市场经济为指导和以体制变革为特征的重大转折的路子。现在一个不可回避的突出问题是怎么进行宏观调控,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怎么并用,在各自的范围内怎么发挥作用,井形成有机联系,达到既符合国情,又顺应规律,既能产生近期效应.又有利于国家整体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1.
《宁波通讯》2022,(Z2):108-109
<正>象山县围绕“打造数字化改革先行示范区”总目标,一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重大改革和数字化改革,瞄准数字化改革新赛道,以“融合、贯通、创新、变革”为主题,以“改革+应用”为主要方式,以“一条鱼、一只橘、一块地、一件事、一指数、一座城”为主要抓手,  相似文献   

12.
中俄经济改革有着不同的起始点,中国始于经济改革,而俄罗斯则从政治改革着手,这是基于中俄当时解决问题的"紧迫性次序"而作出的"相机抉择".本文同时剖析了中俄改革的渐进和激进方式的差异、改革成本的大小及改革效果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产权的定义,本文认为产权明晰包括三个层次:生产领域的产权明晰、公共品消费的产权明晰以及民主决策的治理。传统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质就是明晰产权,改革模式主要有渐进转轨和激进转轨。由于激进转轨对中国不适用,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国渐进转轨的路径,即产权逐步明晰的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是对过去关于组织变革理论与研究的文献进行选择性评述,最后就四个方面进行总结讨论:1组织变革动因,主要分析组织内外部因素对组织变革的推动作用;2组织变革阻力,着重从组织内部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来研究;3组织变革方法,重点介绍渐进变革和激进变革两种;4变革结果评估,对组织变革后的成果进行评估。通过回顾以往研究发现关于组织变革的理论研究在不断的深入和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缺乏实证研究、评估变革结果方法模糊等不足。因此本综述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未来5年,我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将处于历史性转折的关键时期,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一、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与改革的顶层设计过去三十多年的第一次转型与改革带有增量的鲜明特征,往往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今天,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帕累托改进"的空间越来越小,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更多涉及包括政府体制在内的存量制度变革,涉及全面的利益关系调整和利益博弈,其深刻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第一次转型与改革。  相似文献   

16.
改革至今,温州已基本建立起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要求的产权明晰的微观制度基础,但温州的微观企业、市场组织以及产业组织具有典型的“古典市场经济”特征。从本质上说,温州如今只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古典市场经济的转型,这一变迁是“温州模式”的基本任务;而从古典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则属“新温州模式”的基本任务。“新温州模式”以准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向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的渐进转化为基本特征,必须完成深化“增量改革”与推进“存量改革”  相似文献   

17.
张科 《黑河学刊》2013,(5):59-60,139
改革开放迄今,中国的民主政治走上了一条渐进式的发展道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该发展道路已经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形态转化:改革开放初期从群氓民主到有序民主的历史转化;八十年代末从激进民主到渐进民主的历史转化。新世纪初期,党内民主开始成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重点。在当今历史形势下,社会公平主义建设日益迫切,渐进式的民主发展正在也必将经历从党内民主向社会民主的历史转化。  相似文献   

18.
一般说来,改革之所以“改不动”,主要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1)存在改革的反对力量;(2)人们在改革过程中广泛存在“搭便车”现象;(3)改革的预期收益存在不确定性。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就取决于改革者能否成功地应付上述挑战,在这一汤因比式的“挑战——应战”过程中展现的就是改革的全部艰难困苦。改革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一事实本身就注定了改革不可能是无人受损却只有人受益的帕累托改进,在这场变革中,那些能预期从改革中受益的人必将欢迎改革,而那些预期到自己将从改革中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民党在台湾的土地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9年中国国民党退到台湾以后,为了在台湾站稳脚跟,总结了在大陆失败的教训,自1949年到1953年,陆续实行了“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和“耕者有其田”,采用和平渐进的方式搞了一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性质的土地改革。后来,他们又进行“土地重划”和“实施平均地权”,搞了第二次土地改革。对台湾的土地改革,国内一直研究得很少。现在,仅依据所能找到的一些材料,依次对其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匈牙利保守主义"的由来 在东欧的转轨国家中,匈牙利的道路一直令人注目,它先是以搞"渐进改革"著称,后来又以左派政府"激进"的"休克补课"叫世人瞠目.在私有化行动中,匈牙利人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了他们认为适合自己的方式--国际融资与产权改革合二为一,面向外资全部"卖"光,以此来表示匈愿意主动接受国外资本为主导的国际分工,又一次显露出它的经济体制转换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