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随着现行会计准则的应用,现行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的研究不断深入展开.电力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有重要地位,且其自身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征,对电力行业盈余管理手段研究十分必要.基于实证分析,电力行业存在盈余管理,固定资产准则和资产减值准则是电力行业盈余管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ST公司盈余管理的特点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利润调节手段,盈余管理越来越受到ST公司的青睐.发现ST公司盈余管理的特点,找到有效的监管手段,把盈余管理和非法的利润操纵区别管理,无疑会对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健全证券退出机制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入手,进而从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制度的相关规定、会计准则制定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盈余管理形成的原因,并通过完善和健全会计准则,改革监管制度、完善资本市场等方面对治理对策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防范和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参考,对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能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盈余管理的内涵进行界定,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特殊动机,然后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与不足进行盈余管理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新会计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会计核算以及报表披露三方面的变化来阐述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有效约束,并对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操控的危害以及规避手段和方法进行了说明,肯定了新会计准则在有效规避盈余操控方面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6.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发生了变化,注册会计师能否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财务报表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是检验新会计准则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运用上市公司2004年至2009年数据,实证分析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鉴证力,结果显示:注册会计师对盈余管理的鉴证能力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有所增强,但审计意见更不严厉;从行业来看,作为盈余管理高风险行业的金融保险业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获得的非标准审计意见占比在所有行业中是最高的,然而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所有金融保险业样本公司均获得标准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7.
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双向影响,首先阐述了盈余管理的涵义,再简析了旧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最后论述了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4--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在新会计准则下,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高于旧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新会计准则下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新手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国外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近20年的历史,在我国,自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开始,盈余管理成了上市公司取得上市或配股资格的必要手段。我国学者对盈余管理持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中性概念,提供应计制(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信息无法避免盈余管理。另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使得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失公允性,误导了投资者的决策,等同于会计造假。笔者赞同前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概念,在法律、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会计政策,使得会计信息有利于信息提供者。  相似文献   

10.
企业管理当局出于各种考虑,在合法的前提下,利用会计准则上的空白或可选择性,利用各种手段对企业的盈余进行调节,而这种盈余操控可能会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在经济交易时对其根本经济利益的认知。从新会计准则来看,"资产减值不得转回"的可冲回性,留给盈余可操作的空间,公允价值运用范畴的拓展,扩大了盈余的可能,同时企业又会通过无形资产的有形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而规范与制约新会计准则是争取盈余管理主动权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对新会计准则执行前后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价格模型的分析表明,每股净资产与股票价格显著正相关,而每股收益与股票价格在新准则下显著负相关;收益模型的分析表明,每股收益与上市公司的股票年收益率显著正相关,而平均每股收益的年度变动在新会计准则下与股票的年均收益率显著负相关;反映出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同时,拟合优度的显著提升,说明新会计准则从整体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应着重解决准则执行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以来,扩大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可以采用的技术方法。本文将新旧准则下的盈余管理的技术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对过度盈余管理的识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传统盈余管理研究重在考察应计利润操控,较少探索真实盈余管理。文章基于2006至2010年在深沪两市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CFO)、生产成本与斟酌性费用来识别为满足保盈目标的真实盈余管理,并分析了这一行为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检测了通过真实活动操控公司的报告盈余与未被管理盈余信息确认的非对称及时性。发现在同年度水平上报告较少的正净收入公司存在异常低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斟酌性费用与异常高的生产成本,证明出于保盈动机,公司会通过暂时性地给予价格折扣促进销售、通过生产过剩与降低斟酌性费用来增加年度报告盈余。另外,企业真实活动操控行为会降低盈余信息确认的非对称及时性。所以存在真实活动操控的企业会计稳健性更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盈余质量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过度的盈余管理会诱导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并对企业运营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明确会计事务所行业专长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性, 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我国审计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本文以2012-2015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双重分析视角,对会计事务所行业专长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会计事务所行业专长与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显著负相关,即会计事务所行业专长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提出建议:会计事务所应发展自身的“优势行业”,努力提高行业专长;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应根据自身所处行业,尽可能聘请具备一定行业专长的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政府监管部门应当培育和引导市场参与者树立审计专长观念,通过政策引导我国会计事务所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根据中国股市中操纵财务报表的重要案例:蓝田案,探讨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操纵的问题。从蓝田案中可知,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上市后,一直成为重要的绩优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极优,市场也给予极高的评价,称为“中国农业第一股”。然而,在刘妹威的“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一文之后,蓝田股份立即被市场唾弃为垃圾股。究其原因,主要系蓝田股份透过应收帐款从事虚增营收、以固定资产的高度成长吸收虚增的保留盈余、关联方(关系人)交易、神奇的鱼塘效益、过高的职工人数与过低的职工月均收入、现金流量与营业活动不符等因素。从蓝田股份中可知,中国的会计师、股民外部监督力量应属不足,中国证监会又无法有效管理所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品质,致造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品质不足够。蓝田股份的财务报表操纵方法在中国上市公司虽属特殊案例,是否为冰山一角?本文最后提出,如何根据这个案例,强化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机制、一般公认会计准则、会计师等,以解决财务报表品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蓝田案探讨中匡财务报表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主要根据中国股市中操纵财务报表的重要案例:蓝田案,探讨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操纵的问题。从蓝田案中可知,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上市后,一直成为重要的绩优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极优,市场也给予极高的评价,称为“中国农业第一股”。然而,在刘姝威的“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一之后,蓝田股份立即被市场唾弃为垃圾股。究其原因,主要系蓝田股份透过应收帐款从事虚增营收、以固定资产的高度成长吸收虚增的保留盈余、关联方(关系人)交易、神奇的鱼塘效益、过高的职工人数与过低的职工月均收入、现金流量与营业活动不符等因素。从蓝田股份中可知,中国的会计师、股民外部监督力量应属不足,中国证监会又无法有效管理所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品质,致造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品质不足够。蓝田股份的财务报表操纵方法在中国上市公司虽属特殊案例,是否为冰山一角?本最后提出,如何根据这个案例,强化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机制、一般公认会计准则、会计师等,以解决财务报表品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或超过市场对它的盈利预期或风险效应,从而提高股票价值。本文从会计政策的选择、经营中关联交易的规划和非经营性损益等方面对上市公司盈余调节的手段进行了分析,其目的是使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减少上市公司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对200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计算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总体上提高了盈余质量,可以给投资者提供及时的盈余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