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围绕在中学生生活方方面面,影响日益扩大。为了解当今中学生面对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传播形式消费中有哪些习惯和消费行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学生媒体接触习惯和消费行为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选择媒体类型首先网络媒体.其次是电视媒体。中学生接触媒体途径开始由传统媒介向新媒介过渡。使用手机上网的已经占到26.23%.并有持续扩大的趋势。中学生主要关注的信息集中在娱乐、教育等方面。接触媒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放松精神,辅助学习.娱乐身心。传媒产品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消费观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导航作用.建议多开发正面引导和适合中学生群体的媒介产品。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媒介接触习惯发生着变化。传统的以广播、电视、报纸作为主要媒介接触方式的媒体习惯受到了网络信息时代下新生媒体的冲击,尤其在县域消费者中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逐渐形成了与电视媒体势均力敌的发展局面。本文以保定市县域消费者媒介接触习惯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县域消费者媒介接触习惯的现状,对影响媒体消费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细致的总结,以保定市县域消费者媒介接触习惯现状为出发点,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思考,提出了合理化的解决策略,促进县域消费者媒介接触习惯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沈颖 《中国报业》2010,(6):35-38
媒体世界日新月异,受众接触形态千变万化。如何在扑朔迷离的媒体世界中,准确地捕捉受众的接触习惯,从而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媒介内容,为广告主和媒体带来更多商机?CTR媒介与消费行为研究部基于CNRS(中国城市居民调查)2009年的最新数据及此前10年的长期数据积累,对2010年的媒体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覆盖率代表着电视媒体大众传播的可能性.是媒体接触的极限;而收视率则代表着电视媒体大众传播的现实性,是媒体接触的数值。所以,传媒人、广告人对于有关电视媒体覆盖的调查数据都十分关注。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倩  饶丽娟 《广告导报》2007,(4):113-119
2006年中国电视市场,在宏观环境上,广电政策接二连三出台,整个电视市场规范和创新并存;在不同媒体行业竞争中,IPTV、手机电视、移动电视逐渐壮大,数字电视走入千家万户,传统电视媒体市场面临更多的竞争;在传统电视市场内,中央级、省级、市级电视频道竞争进一步升级,娱乐选秀大战、独播剧大战此起彼伏。本文将结合CSM媒介研究的127个城市的收视率调查数据,从整个电视市场的收视环境、观众的收视特征、频道竞争、节目竞争与发展特点等方面——对2006年的中国电视收视市场进行全景式的分析与盘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张志安 《中国报业》2014,(21):37-39
媒体的空间和未来的受众伴随互联网的崛起和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我们不得不思考未来的媒体空间在哪里?答案恐怕主要有两个:一是家庭空间,主要媒介是电视,因为它能提供共同观看、享受亲情的体验,核心功能是娱乐休闲;二是移动空间,包括公共交通上和公共场所,主要媒介包括手机、Pad和可穿戴设备,核心功能兼具社交、信息和娱乐。  相似文献   

7.
郭振玺 《中国广告》2005,(8):175-176
工作中.我接触到很多企业家和电视媒体同行,大家都面临着一个对电视媒体价值挖掘和判断的困惑。站在企业的角度,数量繁多的电视频道与节目“乱花渐欲迷人眼”.各种数据和各式分析林林总总.使企业对电视媒体的认识渐渐迷失了方向。站在电视媒体的角度.对于媒体自身价值的挖掘也有些“不识庐山真面目”,媒介推广的目的和企业需要也有些渐行渐远。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找到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媒体核心价值的评估体系?让媒体找到卖点.让企业找到买点。  相似文献   

8.
郭振玺 《广告导报》2005,(7):129-129
工作中,我接触到很多企业家和电视媒体同行,大家都面临着一个对电视媒体价值挖掘和判断的困惑。站在企业的角度.数量繁多的电视频道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节目,各种数据和分析林林总总,使企业对电视媒体的认识渐渐迷失了方向。站在电视媒体的角度,对于媒体自身价值的挖掘也有些“不识庐山真面目”.媒介推广的目的和企业需要也有些渐行渐远。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找到一个客观的全面地评价媒体核心价值的评估体系?让媒体找到卖点.让企业找到买点。  相似文献   

9.
招聘     
《广告导报》2007,(10):148-148
高端女性的媒体接触习惯、消费习惯与生活形态日益被媒体、高档消费品生产商、广告公司和市场调研公司所关注。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项针对这群高端女性的专业调研可资参考。今年,CTR市场研究媒介与产品研究启动了一项新的连续性调查项目——中国高端女性调查(China Top Lady SurVey,简称为CTLS),对高端女性这个引人瞩目的群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们媒体消费习惯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雄居“媒体老大”宝座多年的电视媒体进行自身调整;而新媒体的兴起,又在一定范围内分流着电视受众,重划着原有的媒介版图。这种种外因的推动,使得在新消费主义潮流之下,电视媒体的变革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1.
蒲璐璐 《广告导报》2008,(3):120-121
近年来,省级卫视频道的生存压力不断加剧。媒介大环境的进化和发展,使传统电视媒体不断受到新媒体的挑战,人们可选择的获取信息或利用媒介休闲娱乐的途径更加多样化,虽然观众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仍稳定在3小时左右,但已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城市台和其他地方频道不甘示弱,依靠地缘优势努力在本地市场开疆拓土,  相似文献   

12.
《商》2016,(13)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对消费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消费者的媒体接触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体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优势对现在各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消费者的媒体接触习惯由以前的报纸、杂志、电视变成现在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媒体的接触频率时间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新媒体的环境下消费者媒体接触习惯情况,以及基于此的手机产品的整合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3.
熟悉广东地区媒体的人都知道,仅在几年前,广东地区电视媒体市场还是香港和境外频道的天下,据AC尼尔森在广东地区的电视媒体收视率调查数据显示:1999年,广州地区境外及香港电视与内地电视的收视市场占有比例为72.5:27.5;2000年,比率为68.8:31.2;2001年,比率为64.3:35,7。连续三年,广东的境内电视和境外电视的收视份额比率呈现7:3的格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国际广告》2009,(9):101-103
2009年,华视传媒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针对北京公交移动电视媒体的环境特性进行专项研究。该研究从受众的搭乘形态、媒介接触习惯、节目内容需求及广告传播效果出发,对当前公交移动电视媒体的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丁俊杰 《中国广告》2011,(7):141-142
从电视、报纸的收视习惯转向以互联网、手机为主导的资讯模式,从单一化的生活形态与媒介生态转向碎片化的媒体习惯以及多元化的媒体接触平台,媒体接触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数字化变革。中国广告主研究所开展的广告主数字媒体运作专项研究显示,最近5年内,无论是媒体的选择类型还是费用分配。传统媒体预算整体在减少,  相似文献   

16.
田涛 《广告大观》2006,(11S):27-28
曾经有人预言,未来人们会生活于两个屏幕前,一个是大屏幕,一个是小屏幕,这形象地勾勒出了未来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媒介接触习惯。在新媒体不断涌现,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视这一大屏幕的传统稳固地位受到了威胁,它能否在未来维护自己的辉煌?不得而知,然而不少数据似乎并不太乐观,观众收看电视数量不断流失,种种事实说明电视已经是垂垂老已的旧媒体。  相似文献   

17.
《市场观察广告主》2005,(1):i016-i016
根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数据,昆明经常接触电视媒体的受众远多于其他类型媒体的受众.而且经常接触电视媒体的受众占总体的比例极高.接近总体的全部(见图1)。此外.电视日接触时间长度处于各媒体的领先地位.更使电视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绝对优势媒体。(见图2)  相似文献   

18.
当受众群体的消费行为、媒介接触习惯、价值理念发生变化时,我们的媒介计划也会相应的做出调整。百事可乐本身不仅是一罐软饮料,更代表的是年轻的文化和精神。所以,我们是  相似文献   

19.
《广告大观》2007,(5S):131-132
2007年2月,CTR全新发布了《2006中国城市互联网网民形态报告》。该报告数据来自CTR的四个连续项目数据库.包括CNRS.CBES,青少年.大学生(CNRS数据使用期间为2001-2006年;CBES数据使用期间为2004-2006年;青少年数据使用期间为2006年:大学生数据使用期间为2006年)。该报告旨在通过数据展现2001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网民构成、媒体接触习惯、网络接触状态、生活形态、产品消费、品牌偏好等的变化:通过网民与非网民的形态比较,  相似文献   

20.
对于媒体代理公司来说,全媒体其实并不是一个新课题,从广告营销史上媒介代理、购买公司出现的第一天开始,他们就跟随着媒体和广告营销发展的步伐走着全媒体的道路。当技术不断发展带来消费者媒体接触习惯和消费行为发生改变之时,媒体代理公司也必然要追随消费者的脚步,掌握所有新型媒体的使用方式,满足企业和广告主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