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旦美国制造业回流引发高端制造业‘逆转移’,很可能加剧我国产业结构失衡。"国家信息中心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称。 近年来,奥巴马政府提出"出口推动型"增长,其所制定的一系列增强出口竞争力的举措,势必会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产生重大挑战。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产能以低端、高能耗为主,在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等方面不具有优势。一旦美国制造业回流,很可能延缓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吴艳 《现代商业》2013,(36):63-63
伴随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上升,国民经济呈现"软化"的现象,传统上不提供服务产品的制造业企业开始提供服务产品,并且在其生产活动中服务产品的比重持续上升。本文阐述了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与发展模式,并分析了产业融合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制造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许多制造业为了寻求自身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向以顾客为中心、以服务为重点的新型服务质量竞争转变,制造业的服务化升级赢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影响力越来越大,与制造业服务升级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以电子商务的路径选择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在制造业服务化升级过程中我国电子商务成长路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旨在帮助制造业提升综合竞争水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领域竞争日益激烈及汽车保有量增大,汽车制造业逐渐进入微利时代,更多的获利机会集中到了汽车后市场,再加之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后市场的各项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汽车后市场服务营销模式是我国汽车后市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上一直取得的成就都是十分辉煌的,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出口第一的国家对制造业内部的管控显得尤为重视。在当今的二十一世纪当中,信息化网络的时代给传统制造业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企业内部控制出现了管理机制不严、管理思想落后、市场机制不完善、竞争不完全的种种弊端。本文将重点讨论在当今时代制造业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笔者的建议仅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6.
郝朔  薛楠 《商》2014,(32):248-249
随着从"产品为核心"向"服务为核心"的转变,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和应用。我国国务院近日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的全面部署,必将对制造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利好。然而,作为制造业中最为重要的航天制造业,其所涉及的服务业务这一块的发展并不是很好。因此,本文通过了解制造服务业的思想和构成体系,借鉴制造服务业的先进模式和成功经验,为航天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锦璿 《现代商业》2013,(34):195-196
随着工业经济时代的突飞猛进,企业之间在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和扩大销售方面的竞争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地步,企业在挖掘"利润"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将眼光转向以服务为核心的竞争。而在服务领域,供应链管理和合理物流对整个生产和流通结构的改善和协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企业在获得竞争优势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并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增强成本控制,高效利用资源,缩短流通时间、节约财力、改善服务将会起到飞跃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服务化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重构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受到学界高度关注,但对于以生产制造为主导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应如何成功构建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企业在竞争优势构建中需要具备哪些关键资源或能力等问题,现有研究鲜有涉及。鉴于此,以我国三家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制造业企业为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影响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构建的内外部关键因素,构建以“企业关键资源—企业独特能力—企业竞争优势”为框架的概念模型。研究发现,支持制造业服务化提供物开发与提供的内外软性无形关键资源是成功构建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的基础,而基于企业这些内外部关键资源衍生的能够支持客户特定情境服务需求的企业独特能力是成功构建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的关键,即制造业企业不仅要储备和培植以具有路径依赖、因果关系模糊的软性无形资源为主的内外部关键资源,而且要强化基于关键资源的企业独特能力的开发和培育。此外,组织内部管理层和员工层两个不同组成部分服务导向价值观的秉持对作用于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构建的企业独特能力有正向调节影响作用,即管理层和员工层秉持的服务导向价值观正向调节影响企业独特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9.
电信企业重大重组和"全业务"竞争时代的开启,使三家国有电信垄断企业面临审视原有竞争模式和制定新型竞争管理策略的压力。在基础电信市场非对称寡头垄断格局之下,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必然导致效率损失,通过提供差异性增值服务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将是运营商在新竞争格局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主要是为其生产加工其他服务的。三资企业已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60%以上,因而,通过外资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我国将迅速提高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进而成为具有较高加工度和附加值的世界制造业中心。这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经济地位与竞争优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经济步入寒冬之际,我国制造业企业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如何在危机中赢得转机,实现突围?日前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指出,目前市场竞争已经发展到了供应链竞争时代,中国制造业在竞争中要突破现状,供应链的高效整合是关键。供应链高效整合的关键是对物流、信息流和营销渠道的高效整合。  相似文献   

12.
通常意义上服务创新是一个微观的概念,关注于服务手段创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但是随着服务行业及服务行为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服务创新逐渐超过了制造业,服务创新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应该被低估:它一方面通过促进技术创新间接推动经济;另一方面,它本身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大产业,对GDP的直接贡献更是不容轻视。  相似文献   

13.
匡南  孙红 《商》2014,(22):230
服务业和生产制造业都不是新兴产业,单独研究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文献很多,但就两者关系研究却屈指可数。先对科技服务也的发展进行阐述,其次就科技服务业与生产制造业之间关系进行综述,最后论述两者协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一个充满挑战性与机遇的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正在到来。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制造业在产品、服务、生产、流通、交易等概念和运作方面面临深刻的变革,为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和机遇。江泽民总书记最近指示,‘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个指示精辟地明确了当前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制造业信  相似文献   

15.
姚远 《商》2014,(32):251-251
全球垂直专业化呈现出了不可逆的趋势,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的制造业也已经融入其中。本文首先就我国制造业是不是"世界工厂"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介绍我国制造业所面对的压力,包括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以及东南亚、墨西哥制造业的对我国的冲击。最后,就我国制造业的处境提出几个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整个制造业已经进入到"微利-亏损时代"的白热化的竞争阶段,实业产业全面转移竞争方式和竞争手段,在价值分析和价值创新基础上采用"微创新的整体竞争策略"为客户实现附加服务和增值服务,配合企业内部自我学习和"学错"基础上的的制度创新和改造,力求寻找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全球化,生产性服务贸易与制造业的相互作用日益加深,有效地开展生产性服务贸易可以发挥规模经济从而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文章基于价值链视角,分析了生产性服务贸易与制造业分工的可能性并对其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产性服务贸易部门对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和作用路径并不一致。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不同制造业重点选择不同的生产性服务贸易部门和贸易方式,同时有效保护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周媛 《商业科技》2014,(23):148-149
自从经济全球化以来,我国的经济和市场都呈现高速发展的状态,市场中呈现的主要竞争模式由过去的生产经营竞争和人力资源数量的竞争,变成了企业之间科技与人才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才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企业中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显得落后,显然已不再适应现代化的企业发展状况。为了能够充分发掘企业人员的潜能,激发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采取战略性的激励政策,实行"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本文就人力资源中的战略性激励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我国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能源依赖"特征,制造业的发展也表现出其"能源高耗"的特点,高能耗已成为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背景下研究发展低碳经济对降低制造业成本、提高制造业竞争力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延冰  王鹏 《北方经贸》2009,(12):29-30,45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必须逐步走向国际市场,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提出了时代性的挑战。随着商业竞争日益加剧,经济社会从制造业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以及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增加,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如何选择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适时战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寿命成为企业管理所面临最严峻的挑战,这迫使我国中小企业开始在生命周期的观念下审视战略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