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卫群  王莘 《魅力中国》2009,(14):12-12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和谐,只有社会和谐,才能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充分认识发展经济对社会和谐的基础作用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今日重庆》2006,(11):20-23
实现社会和谐,追求美好生活,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追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位名叫“心底的中国”的网友在新华网论坛上发出《21世纪,通过重庆告诉世界》的帖子,他说:重庆在寻找一条具有西部特色、中国特色的和谐发展之路。他提议:重庆要致力于打造具有标本意义的“和谐之都”。 事实上,和谐重庆正是重庆这些年在发展中努力买现的目标。“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在建设和谐重庆的探索中,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既注重经济发展,更注重社会进步:既通过经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又通过民土政治和先进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社会发展基础,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陈家连 《宁波经济》2006,(12):15-17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谐经济,即在保持经济有效增长的前提下,妥善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本身以及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江东区发展和谐经济,可选择服务经济、循环经济、总部经济和文化经济为重点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实现城市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关系城市经济发展道路的重大问题。树立城市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其文化建设,是实现二者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对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和谐运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市场经济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是根本出发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重点,加强法制建设是关键,转变政府职能是保证。  相似文献   

6.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个地区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没有足够的财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没有足够的财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欠发达地区和弱质产业的发展,从而也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同时。这里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意义上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浙江的实践,使浙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着力构筑和谐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的和谐发展是高校德育的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高校德育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和谐发展,要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奠定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要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铸造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要创新观念与制度,建设促进贫困学生和谐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覃巍 《广西经济》2006,(8):20-22
一、经济建设是构建和谐广西的基础 从一般的涵义上,和谐社会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需要指出的是,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离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谐社会的构建就会失去经济基础。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综合国力极大提高。但是,由于中国发展的起点比较低,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就人均GDP来说,不仅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而且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不小的距离。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经济增长中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增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9.
经济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它既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又要实现区域之间经济的和谐发展,而新型工业化道路则为实现经济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这是一条不同于传统的、以集约型经济增长为特征的赶超型经济发展之路,其实施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有效的产业干预和实施以人力资本追赶为先导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0.
当和谐社会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和社会目标的时候,从理论上研究并在实践中探索区域金融和谐发展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区域金融的和谐不仅表现为“自和谐”,而且表现为“共和谐”。区域金融和谐发展是一个“自和谐”与“共和谐”相融相洽的金融复杂系统的动态适应性平衡过程,其基本维次是多方位、立体的。区域金融和谐发展的内在机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区域金融和谐发展的本质、内容和形式三个层面之间有秩序有规律地完美结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有力的区域金融和谐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论和谐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有社会主义和谐经济奠定物质基础。全面系统地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经济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我们就能有效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而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步步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王平 《乡镇经济》2006,(11):16-18
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提出了全面建立和谐社会目标。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主要问题,“三农”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以和谐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论述了和谐“三农”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最后探讨了构建和谐“三农”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受到了一些西方不良思想诸如“拜金主义”等的影响,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相对缓慢了点儿。但同时应该看到,发展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非但不矛盾,两者之间还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它们很好地统一起来,不断地解决各种新的问题,从而在保持经济健康、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和谐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际差距过大成为新时期我国各区域间的突出矛盾,因而,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区域共生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这一理念,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和谐观,并分析了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现实基础,最后,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构建机制.  相似文献   

15.
企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载体。和谐企业的构建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构建和谐企业,一方面是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企业本身谋求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实现“企业、员工、社会环境和谐统一”愿景目标的内在要求。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应怎样在2006午“两会”精神指引下,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构建和谐企业,具体研究了怎样实现企业人的和谐、企业人与企业环境的和谐及企业与社会的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只有劳动关系和谐,社会生产力才能得到大力的发展,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和谐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新选择。它是在传统发展观特别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体现了新时期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分析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关系和内涵,有利于在实践中贯彻新的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的发展就没有和谐社会,没有和谐社会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是时代的呼唤,经济和谐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物质基础,因此经济和谐势在必行。本文试图从我国的经济制度、经济运行体制、社会主义本质及社会主义的经济现实等方面阐明追求经济和谐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以发展求和谐、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是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社会更加和谐,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过程,目的就是更好地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达到新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