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霖  贾娟 《上海企业》2003,(4):58-60
一、末位淘汰的本意 末位淘汰,顾名思义,就是将工作业绩居于末位的工作人员加以“淘汰”的制度。末位淘汰是企业绩效管理的一部分。通常在企业的绩效考评后进行。企业把员工按照考评成绩以一定比例分为数等(一般为2:7:1),把成绩最好的员工分为优秀,然后大部分员工分为合格,最后把成绩排在末位的员工列为不能胜任,有的企业还会加入良好、普通两个级别,使对员工的分级更为精细。分出等级后,公司会  相似文献   

2.
末位淘汰制的创新激励与员工选拔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末位淘汰制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激励制度,却是一把"双刃剑"。为了避免被淘汰,员工会趋于保守选择低风险的创新行为,同时会努力打击拆台能力最低的竞争对手。结果,末位淘汰制不利于创新激励,但会淘汰低能力的员工从而有利于员工选拔和分流。因此,文章认为企业应该权衡其在创新激励方面的优势与在人员选拔方面的劣势,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取末位淘汰这种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很多企业单位推行的"末位淘汰制",不少人认为这种淘汰制度有利于推动员工竞争上岗和激发员工奋发向上的动力,甚至有人认为它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因此得到不少媒体舆论的推崇.  相似文献   

4.
刘红霞 《人力资源》2005,(23):76-78
一位员工被末位淘汰后,要求零底薪留在公司;另一位员工在公司"三起三落"后,仍然对公司高度认可并充满信心;还有一位员工已经决定离职了,但是面对朝夕相处的老总,却始终开不了口……那么,究竟这是怎样的一家公司?又是怎样的一个团队?企业老总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能够将员工的心拴得死死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深圳铭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冀光.  相似文献   

5.
“末位淘汰”是单位对员工实施全面的绩效考核,予以打分、排名,对排在末位的员工作出降级、降薪、转岗、培训、辞退或开除等处理。表面上看,它不过是企业内的一种竞争机制,可是,从法律角度考察,“末位淘汰“的合法性却让人“犯琢磨“。  相似文献   

6.
现状近年来,末位淘汰制在一些企业十分流行。所谓末位淘汰制是指企业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评议,按照一定的比率淘汰处于末位的员工。不同企业在末位淘汰制的具体实施方法上有所不同。有的企业用领导评价、群众评议、专家评议等来确定员工序列,有的企业使用一些硬性的客观指标,如销售额等。在间隔时间方面,有的企业每季度评议并淘汰一次,有的企业则是半年,还有的是一年。至于淘汰比率,有的企业是5%,有的企业是10%,总的来说是2%-20%之间。淘汰方式有降级、离岗参加培训、下岗、辞退等。问题对人性的假设。末位淘汰制的基本假设是:员工是不自觉…  相似文献   

7.
由于末位淘汰制能够优化企业的员工结构,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激活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新思想、新资源的产生。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但是,如果不注意有关细节问题,企业在实行末位淘汰制后将面临更多的问题。企业在实行末位淘汰制时应注意和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实行什么样的末位淘汰制?我国的国情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不能像西方企业那样随便把人淘汰出企业。因此,在中国,最好实行以内部待岗为主、内部待岗与淘汰出企业相结合的末位淘汰制。以国外一些著名企业和我国的一些著名企业一般不先将员工淘汰出企业,因为…  相似文献   

8.
赞成者认为,"末位淘汰制"可以激发员工积极竞争的状态,使企业内部竞争得到强化,"末位淘汰制"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演变成员工工作的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整体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9.
"末位淘汰"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末位淘汰制存在的两个理由 1.激励员工,避免人浮于事。缺乏激励的单位是效率低下的,而末位淘汰制是一种强势管理,旨在给予员工一定的压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通过有力的竞争使整个单位处于一种积极上进的状态,克服人浮于事的弊端,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部门效益。 2.精简机构,有效分流。对不同绩效级别的员工实施末位淘  相似文献   

10.
<正>编辑同志:2007年,我应聘到某公司工作,签订了2年期劳动合同。进入公司不久,公司便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即对连续两个月考核处在末位的3名员工予以解聘。上两个月,我虽然均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但考核中依然是车间最末一个。近日,公司通知我,按公司"末  相似文献   

11.
末位淘汰制是指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总体规划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一段时期内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将淘汰数量或百分比之内的员工从本岗位上予以淘汰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M公司在销售部门推行末位淘汰,却引发了大量员工的抵触与不满。HR该如何收场?  相似文献   

13.
只场视点     
《住宅与房地产》2012,(10):35-35
物业企业实行末位淘汰制合适吗? 主持人:通过制定考核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最后一名实行自动淘汰(辞退或转岗),是不少企业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而采用的管理手段有人认为,末位淘汰制作为绩效考核的制度之一,可以在短期内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竞争使企业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也有人认为,末位淘汰制会加大员工的心理压力,现代管理崇尚人本管理,让大家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团队精神,所以企业应该慎用。对此,您怎么看?  相似文献   

14.
用人单位如果只有末位淘汰而没有人文关怀,极易导致劳动者职业疲劳综合症频发--因工作极度疲劳而心态不稳或导致疾病突发,这样的"职业疲劳综合症"目前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北京的中关村,"平均寿命53岁"的说法,让人惴惴不安。  相似文献   

15.
末位淘汰制之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前些时间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现仍余波末静的“现代城哗变”一案,仍是商家茶余饭后不厌的话题,可是诸多报纸的文章或者是介绍邓智仁与潘石屹的关系沿续;或者说第一商城一次性支付给“现代城”营销人员18-25万元人民币补偿金的诱惑;或者说压力要把握力度否则员工承受不了。而从未对现代城末位淘汰机制予以剖析,在此笔者想从人力资本的角度谈一下“末位淘汰机制”的利弊。  相似文献   

16.
“末位淘汰”不属于法律范畴,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许多用人单位都将“末位”与“不能胜任工作”同等看待,这是非常有害的误读.我国“末位淘汰”指导案例之参照效力与《纪要》之内部效力基础都特别薄弱,并不能解决“末位淘汰”的根本问题.克服缺陷应当从劳动立法与劳动政策上进行.“末位淘汰”指导案例与《纪要》“升华”之路径是:第一,构建我国劳动法之“成文法+判例法”模式,将指导案例“升华”为“判例案例”,实现成文法与判例法之融合;第二,构建我国劳动法“劳动政策+劳动立法”模式,合法有效地解决实践中各种不同而复杂的“末位淘汰”案件.  相似文献   

17.
末位淘汰制度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制度.在帮助企业“减肥瘦身”、增强员工竞争意识、打造精英团队等方面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但是其弊端也较为明显。怎样才能扬其长避其短,使企业管理的水平更上一层楼呢?实现企业内部员工的有序、合理竞争,并通过竞争,促进人员流动和员工素质的提高.进一步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呢?聊城交运集团自2007年起开始探索实行了这种新的管理制度——末位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胡盈 《人力资源》2004,(11):44-46
几乎每一位“末位淘汰制”的波及者都成了“惶惶在存者”。“末位淘汰制”就像一只市场经济路上的雪狼,用一双锐利、明亮的眼睛盯住企业员工的后背,让其狂奔不止。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末位淘汰制被许多企业所采用.这种制度的核心在于企业让所有员工参与竞争,然后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排名在最后一定比例的员工予以淘汰(辞退).它被认为是一种贯彻优胜劣汰原则的有效手段.坚持采用这种制度的企业往往认为它是激活整个组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科技与企业》2008,(3):31-31
随着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为了提高效益制定了“末位淘汰”的内部规定,比如规定若员工连续几个月绩效最低便予以辞退,而不管其劳动合同有没有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