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的工作目标,我们要完成这个工作目标,就是要建立现代司法理念制度。  相似文献   

2.
法律的权威性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特征,正确认识法律权威,树立法律权威,维护法律权威,对于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至关重要。本文就法律权威的涵义、树立法律权威的必要性以及法律权威的实现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王学斌 《特区经济》2006,(5):I0001-I0003
一、法制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 法制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太平盛世的条件,又是稳定、盛世的外在标志。法制建设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处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作用。首先,社会主义法制是确认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需要。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 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保障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坚决打击和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保护人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分析我国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重要政治基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永远支持的基本方针。一、依法治国的概念内涵及其…  相似文献   

5.
周珩 《北方经济》2014,(12):32-33
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任务中,再次强调要"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根据现行宪法第5条的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  相似文献   

6.
现行宪法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经验,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的法制保障。因此,深入学习宪法,始终忠于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宪法修正案再次明确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提高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活力源。如何改善民营经济成长的法律环境,构建立法、执法、司法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有效地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周刊》2007,(11):12-12
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人大代表从3月8日起。开始对物权法草案进行审议。由于这将是一部对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实行平等保护的法律,它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宪法原则。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因而审议物权法不仅成了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也引起了西方媒体的极大关注。它们就此发表了大量报道和评论。认为中国人大审议物权法意在维护社会稳定;它标志着中国向“民主法制”迈进了一大步:物权法将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  相似文献   

9.
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对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维护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极其重要,本为通过实例论证了,电视节目作为普及面最广也最容易被老百姓接受的媒体形势,在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快讯》2007,(11):12-12
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人大代表从3月8日起。开始对物权法草案进行审议。由于这将是一部对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实行平等保护的法律,它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宪法原则。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因而审议物权法不仅成了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也引起了西方媒体的极大关注。它们就此发表了大量报道和评论。认为中国人大审议物权法意在维护社会稳定;它标志着中国向“民主法制”迈进了一大步:物权法将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  相似文献   

11.
十七大以来,我们党依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同时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一、平等权的内涵和表现形态 平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它意指公民同等地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由度。它既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实体性的权利,同时又是现实中实际运行的权利。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第4款分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相似文献   

13.
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的条件,又是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外在标志。维护社会稳定必须树立法律权威,要树立法律权威,必须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必须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必须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落实治安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4.
郑勇 《开放潮》2005,(9):69-69
在我国,依法行政尚处在初级阶段,行政法治还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目前,以宪法为核心和基础的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已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但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还比较滞后,行政管理的某些方面还存在立法空白,立法质量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现存的法律、法规与规章之间缺乏协调和统一,使行政执法者难以适从;有些法律、法规的一些条款太原则,不便操作和畸轻畸重;还有一些法律、法规对某些行政机关设置的职权过大,尤其对自由裁量权,往往规定的幅度过大,并且没有顾及到公民权利一旦受到侵害后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5.
高层     
《中国西部》2013,(7):16-17
习近平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2013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执法者必须忠实于法律。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  相似文献   

16.
<正>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确定的治国方略。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施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这就需要转变若干观念,做到"八变":一、变单纯依靠个人权威为主要依靠法律权威在法治社会,宪法和法律是至高无  相似文献   

17.
薛天德 《魅力中国》2014,(12):302-302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对于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重新认识宪法的重要性,明确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在于依宪执政;明确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须加强宪政文化建设,完善宪法实施的监督机构和运行机制,及时纠正不符合宪法规定的各种违宪行为。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检察机关应当紧紧围绕工作大局,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确保农村的和谐稳定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王明旺 《北方经济》2014,(12):26-27
正民主是个好东西,法治也是个好东西。十八届四中全会绘就了法治中国的建设蓝图,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标志着中国的法治事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法治中国建设,基础在理念,核心在限制权力和保护权利,关键在能力。营造宪法法律至上的法治环境,让法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树立宪法法律的权威。没有法治的权威,再多的法律也难以真正执行和落实。宪法法律没有权威和尊严,治国安邦就失去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