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基于我国特殊的产权性质背景,以2011~2016年沪深两市312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内部控制质量对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良好的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债券违约风险,国有企业以内部控制降低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效果较民营企业更显著,地方国企的内部控制较之中央国企更能缓解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在控制内生性等一系列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因此,加强和改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降低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重要途径,监管部门还应着力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来提高其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典 《河北金融》2019,(3):33-36
2018年以来的债券违约潮中出现很多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违约。通过对河北省58家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大部分上市公司的预期违约率不超过40%,属于房地产、电力、机械、建材等周期性行业的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较高,国有企业的平均预期违约率高于民营企业。因此,应关注预期违约率最高的房地产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同时采取措施避免金融去杠杆对民营企业融资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攀 《河北金融》2020,(5):60-65
2018年以来,我国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凸显,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监管机构决定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操作层面主要是委托专业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配套发售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提供增信,从而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推出,得到了市场良好反应,有了一定发展,但至少还需在以下方面继续完善,比如探索建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信用风险的市场化分担机制、扩大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适用范围、建立完善不良债券处置市场等。  相似文献   

4.
《会计师》2017,(13)
2014年-2016年期间,我国的债券违约事件迅猛增长。2016年,在国家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的要求下,一系列产能过剩、抗风险较弱的企业出现了债券违约现象。本文选取了山东山水水泥集团这一典型案例,结合其财务状况,对其债券违约的过程、原因进行梳理,从完善债券市场机制、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方面提出我国企业防范债券违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债券违约的数量规模、行业分布、地域分布、企业属性、债券品种及违约率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企业债券违约的特征趋势,分析了我国企业债券违约的主要原因及其所呈现出来的融资特点,探讨了我国企业债券违约后的五种处置方式,认为我国债券违约风险处置机制还不完善,缺少独立法律制度、处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对发行人缺乏硬性约束,影响了违约债券的整体兑付水平,投资人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建议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债券违约发生率、优化发行人融资结构、建立债券违约的市场化处置机制,以降低债券违约风险,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Altman(2003)统计的公司债券违约情况随发行时间变化的数据作深入分析,探讨其中规律及其原因。文章分别从失败率(mortality rates)的估算方法、重大违约事件、信用等级转移、债券发行数量等方面分析了其对债券失败率的影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债券发行者、投资者及监管部门提供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和信用经济的有机统一,而企业信用尤其国有企业信用是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针对近期频繁发生的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及其根源进行研究后发现:国有企业债券频繁违约甚至恶意违约,容易导致国有企业的信用体系坍塌,并释放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当地金融生态严重恶化的信号;究其原因,尽管有经济增长放缓、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叠加市场大幅波动的外部原因,但根源还是在于这些国有企业“重投资的规模和速度情结”“重债务的融资和管控失序”和“经营恶化和现金流失控”等内部原因.为此,建议从推进国有企业债务透明度建设、建立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预警系统、强化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问责机制、完善国有企业投融资决策制度等四个方面着力防范化解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文根据国内债券市场惯例,阐述了"技术性违约"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国内债券"技术性违约"的诸多案例,并针对发行人的信用评级、企业性质、所属行业、财务数据等,归纳出一些共性特征。然后,重点分析了"技术性违约"对发行人在后续债券兑付、新发行债券、企业高管责任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认为"技术性违约"会导致企业发行债券再融资的困难明显增加,进而企业存量债务的信用风险将会攀升。最后从承销机构的内部工作机制、发行人自身行为两个角度,提出了防范技术性违约风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债券市场,随着近年来债券违约逐渐常态化,后续处置机制的短板已经制约到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从债券违约的处置方式看,市场化处置程度依然偏低,违约债券流动性缺失问题尚待解决,且违约债券风险定价难也导致其处置效率较低。虽然新《证券法》明确了投资人保护条款,但相关配套立法缺失导致了债券持有人保护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也制约着后续处置工作的开展。目前,由于违约债券市场化交易已具备发展空间,相关基础条件逐步完善,通过市场化交易有望促进违约债券处置效率的提升。为进一步提升违约债券市场化处置效率,需在持续优化违约债券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违约风险预警及定价机制建设、探索优化违约债券市场化处置途径、培育违约债券市场的买方主体、加强投资者保护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信用债市场发展非常迅速,但与此同时债券违约事件频发,违约主体已逐步从民营企业扩展到国有企业,违约风险不断扩大,不仅给投资者债权人带来了利益损害,信任危机也引发了债券市场较大的波动.东北特钢因不能按期足额偿付8亿元短融债"15东特钢CP001"的本息,成为我国第一家地方国企公募债违约企业,打破了我国地方国企公募债券刚性兑付的惯例,其后半年又陆续8次违约,违约次数之多引发社会热议.本文将以东北特钢集团为例,分析其违约的深层次原因,旨在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达促使债券市场良好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2016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出现了多起债券违约的案例,债券的信用风险被逐步放大,债券市场的“新常态”显现,这对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和整个债券市场的稳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本文以东北特钢集团为例,回顾其债券连环违约的过程,分析其出现违约情况的原因,并对如何应对债券违约,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孙林  孙健 《上海金融》2022,(11):2-11
债券市场在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比重、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债券违约明显增多,尤其是债券违约监测预警度不足的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为深入研究影响债券违约主要指标因素,本文首先基于一般均衡分析模型,论述发债企业经济类型、行业属性、业务开展情况等对债券违约的影响。然后基于2014-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构建三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显示,企业杠杆水平、多元化经营和行业差异等指标对企业债券违约率存在显著影响,高杠杆和多元化经营策略会不同程度削弱发债企业主营业务竞争力对债券违约的抑制效果。建议在债券违约监测体系中,将企业主营业务、行业等相关指标纳入监测预警体系中,提高债券违约监测预警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3.
陈智  陈学广  邓路 《会计研究》2023,(6):150-166
近年来,在债券违约频发的背景下,公司债券契约条款作为平衡债券投资者和发行方利益的机制引发了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如何设置合理有效的债券契约条款成为聚焦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理论,考察了内部控制质量是否影响公司债券契约条款的设置。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通过改善公司的信息环境、降低代理成本等机制,显著减少了债券契约条款的设置,这种影响在承销商声誉较低时较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在公司自身层面能缓解股东和债券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通过债券契约条款的增信措施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较为有限。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更好理解公司基本面特征如何影响债券契约条款的设置以及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我国违约债券数量达29只,涉及金额约为213亿元,违约主体从民营企业扩散至央企和国企。有观点认为,债券违约率的增加表明了市场信用风险提升。本文运用DTS指标对近期我国信用风险状况进行了考察,并结合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债券市场的走势,对未来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可能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翟舒毅 《新金融》2019,(1):47-51
由于发行主体评级下调以及债券违约等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难度增大,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凸显。我国民营企业发债融资难的直接原因就是民营企业的信用问题,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企业增加信用,为企业以及企业债券提供"保险"。尽管我国信用风险衍生品市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仍需培育,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已经初步展示了促进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作用以及对各参与主体的强大吸引力。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将成为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金融衍生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建了包含1245个变量的宏观经济-微观企业混合大数据集,并结合10种机器学习算法,开展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债券违约风险预警,探究其背后经济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相比经典Altman模型、Merton模型、信用评级模型,机器学习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我国债券市场违约风险,非线性机器学习模型表现更佳。异质性分析表明,机器学习模型对信用评级低、发行期限长、票面利率高、非国有企业、银行间市场的债券,以及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公众基于媒体报道对政府经济政策未来走向的预期的不确定性)高的时期,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机制分析表明,机器学习模型通过违约债券样本识别、短期信号识别(债券交易量)、长期特征识别(融资约束、内部控制)实现精准预测。本文对于债券违约风险预警、维护金融稳定、信用评级体系完善、金融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传金 《会计师》2019,(13):5-6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内发展良好的企业希望在资本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融资。发行债券是公司多种融资渠道中相对安全、方便的一种,但是,2014年3月4日,在"11超日债"事件发生后,国内的公开募集债券市场更新了默认记录,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分析江泉集团债券违约的成因及经济后果,希望对类似的民营企业债券违约事件提供一定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垃圾债券交易市场,美国正面临着由次贷危机而引致的信用违约危机的冲击.目前美国监管部门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又做出了改进,在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管理要求、对重点债券加强信息披露与监控、加大对垃圾债券发行主体高管人员违规的处罚力度、突出"对话、合作和互信"的监管理念等方面体现出新的特点,构成了对垃圾债券违约风险进行控制的法律监管与社会中介机构及公众监督约束合力,以期达到对投资者进行保护、减少市场震动、将系统性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东北特钢的债券违约事件,探讨国有企业债券违约的内在逻辑、经济后果以及市场化处理机制。研究发现:政府的隐性担保使得国有企业更容易受到银行和债券市场的青睐,导致其债务成本过低、过度负债和投融资期限的错配;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逐渐被破除,东北特钢未能及时调整自身资本结构以及债务期限结构,加之产能利用不足、盈利能力落后致使债券违约;通过在重组中引入民营企业战略投资者,东北特钢的债务结构得到了优化,技术创新不断增强,盈利能力持续向好。本文研究表明,打破债券市场的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为国有企业去杠杆提供市场化的环境是解决国有企业债务违约的制度保障,而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重组则是解决债券违约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信用违约频发,且从民营企业不断蔓延到地方国企和央企。14年,"11超日债"因未能如期偿付利息成为我国首例违约的债券。2015年4月,中科云网违约,未能支付"ST湘鄂债"利息及回售款项。2016年以来,违约事件更是加速发生。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已有29只债券发生实质性违约,其中有12起公募债违约事件。随着违约事件的不断增多,刚性兑付被打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变得更加谨慎,市场对于信用风险的有效管控显得更为迫切,这些都为信用违约互换(CDS)等信用衍生品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