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金融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数字普惠金融为代表的金融业态发展成为金融赋能消费,服务内需扩大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实体经济复苏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1-2020年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及居民消费有关数据和回归分析方法,从地区和城乡多视角研究了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发现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居民消费,且促进效应更多通过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传导,使用深度对居民消费促进效应还需加深;同时,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全省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正向促进程度小于城镇居民消费。建议从加强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完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等方面为居民消费“提质扩容”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出村入城的新市民安居乐业引致巨大生活生产方面的金融需求,这对银行消费金融发展以及经济国内大循环和共同富裕战略推进等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选择2016-2019年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新市民与银行消费金融间的内在关系,并着重探索了数字普惠金融和城市分级的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第一,城市新市民增加显著带动银行消费金融业务增长,且对个人住房贷款、消费贷款和信用卡等细分消费金融存在不同影响;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对银行消费金融有积极作用,且强化了新市民与后者的正向作用,但子维度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的作用存在明显不同,即呈现依次减弱的趋势;第三,城市层级越高,银行消费金融发展越好,但高城市层级却制约了新市民对银行消费金融的积极作用。因此,基于新市民和数字普惠金融的积极意义,以及当前金融服务新市民的发展趋势,银行和政府等各部门需要提高认识和站位,积极利用科技赋能,加大对新市民安居乐业增收等需求的支持力度,共同营造新市民幸福生产生活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5、2017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评估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地提升了家庭消费水平,在考虑内生性等问题后基准结论依然稳健。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低消费水平家庭的人均消费,增加家庭在食品、家庭设备、交通和其他方面的支出来提升家庭消费;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还能通过提高金融素养、缓解流动性约束和提升支付便捷性等渠道来实现家庭消费水平的改善,且这三个机制约解释了基准效应的68.9%。数字普惠金融正向消费效应的主要受益群体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家庭。进一步分析却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了青年人群过度消费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长三角区域城市碳排放间的关系仍不明确,发展策略有待进一步探索。基于此,利用2011—2019年长三角区域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在城市碳排放中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建立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长三角区域城市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该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两个维度降低城市碳排放量,长三角区域高等级城市数字普惠金融的碳减排效应高于一般等级城市;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助力绿色技术创新促进长三角区域城市碳减排。  相似文献   

5.
6.
7.
8.
数字乡村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但由于金融具有逐利、排斥的特性,这使得乡村地区金融资源配置相对不足,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为缓解这一现象,推动数字乡村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本文基于1716个县域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数字乡村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分指数均能显著推动数字乡村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数字乡村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以及数字普惠金融高、低水平区域存在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本区域数字乡村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的同时,还会对周边区域数字乡村发展起抑制作用。为此,在数字乡村发展过程中应牢牢把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不同区域应因地制宜,在制定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的同时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协同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宁 《西部金融》2021,(1):55-62
数字普惠金融在我国减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作用机理,基于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运用两阶段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与作用机理.结果 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普惠金融业务在我国高速发展,一方面是政府推动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求。随着数字技术的升级,普惠金融业务进行数字化转型提升,在本轮转型升级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持续提高自身风险防控的管理。本文结合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特点,分析了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工作,重点包括金融产品创新、账户支付监管和风险舆情管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本文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研究数字金融,选择了白银市两组变量贫困户、非贫困户作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数字金融发展在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马太效应的明显存在性,进一步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并探讨了不同数字金融产品与不同收入类型的异质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碳减排对我国缓解气候问题和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数字普惠金融和能源结构调整能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撑。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际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碳排放的影响,并进一步进行了维度和地区的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抑制我国整体的碳排放,且能源结构能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抑制碳排放,同时研发投入在数字普惠金融对能源结构调整的影响中能够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能源结构促进碳排放的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子维度中覆盖深度对于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最大,且数字普惠金融的碳减排效应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在2005年由联合国提出,2013年11月12日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其目的是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让城乡居民平等获得享受金融服务的机会,最终带来全民就业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仝爱华  胡志飞 《西部金融》2021,(11):42-49,55
本文在分析普惠金融减缓贫困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测算了我国中西部传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对2011-2018年中西部20个省、市、自治区传统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贫困减缓效应进行实证对比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传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都具有明显的贫困减缓效应,并且传统普惠金融比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更为显著的减贫效应.基于实证结...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金融支持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传统金融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加持下而形成的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国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来实证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业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在影响程度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影响程度最大、中部地区位居其后、西部地区影响最小;从影响路径上看,数字普惠金融不仅直接促进流通业发展,而且能够提高流通业领域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增加其收入水平,进而通过收入水平刺激消费,间接促进流通业发展。研究发现为中国更好地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流通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而我国的农村金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显得格外重要。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不断尝试向农村地区发展,它的普惠属性以及跨越地区障碍的特性为实现农村金融普惠开拓了一条道路。论文基于农村普惠金融的角度,阐述了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关系,以及对实现普惠金融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