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超级全球化进入下半场,冲突对抗风险上升,世界经济进入了长期停滞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开启。大国经济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开放大国要以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首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国内大循环方面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和投资、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要深耕东亚、"一带一路"、美欧生产网络交互推进、提升双循环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跨境创新网络等。"十四五"时期要实施双循环自贸区战略,胸怀两个大局,使得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国际自由贸易区相互促进,处理好双循环的十大关系,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政府与市场、开放与自主、共享与发展博弈关系,构建高质量双循环自贸区网络。因此,要落实好双循环这项长期战略部署,明确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目标、重要任务和作用路径,打造全球高端要素集聚流转的综合枢纽和战略纽带,充分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的高速发展有效解决了"双缺口"问题,但内外循环之间联系的弱化乃至割裂带来了潜在、长远、滞后的影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企业转型发展的逻辑机理是依托于内需牵引和创新驱动,不断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转型路径可归结为"创新为本,分类转型;内需为主,精准对接;供需匹配,动态平衡;数字赋能,提质增效"。转型困境包括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不健全、市场主体缺乏活力、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企业发展"路径依赖症"、出口转内销"水土不服"等。应从企业层面提高企业家危机意识和大局观念,精心培育和呵护创新能力与创新文化,依托内需牵引全面提升竞争力;从政府层面优化职能体系,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中国特色产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稳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面对新的发展环境,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仍然面临着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自主创新基础依然薄弱、产业国际化水平不高等困境.我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十四五"时期,东北地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在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明确自身的定位,牢牢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深化改革、推动自主创新、建设"数字东北"、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改善供给质量以满足有效需求,推动我国总供给和总需求动态平衡,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7.
韦秋献  梁钟洁  梁潇  覃乙  苏珍 《大众商务》2022,(6):208-210,253
从我国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来,广西对这一新经济格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充分把握历史新机遇。广西通过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快打造成为“双循环”的重要节点枢纽,推进自身产业发展振兴,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平台,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成果。但在融入“双循环”中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对出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2年与2017年中国省际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扩展了传统的三驾马车核算方法,从最终需求视角将国民经济循环划分为“国内本地循环”“国内省际循环”“国内国际循环”及“国际循环”四大环节,依此测度我国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的程度。研究发现:从区域层面看,相比于2012年,2017年各区域“国内本地循环”程度都有所增强;从省级层面看,国内大循环参与程度较深的省份主要集中于中西部;从行业层面看,大部分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参与“国际循环”程度相对较深。本文的研究方法为定量分析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提供了测算基础,为从全国层面、省级层面与行业层面有效推进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跨境电商作为外贸行业新业态,正逐步变革传统的国际贸易交易形式。近年来面对复杂的外贸环境和疲软的外贸市场,全球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跨境电商正逐渐成为拉动新一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交易增长的新引擎。针对当前跨境电商人才供需现状及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从构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融合发展新格局、厘清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及重构课程体系等方面构建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面对更加不确定和不稳定的世界大环境,结合我国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党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格局的构建重点在于扩大内需,打通国内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的堵点和痛点,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为作用,应秉持"财政整体观",创新财政制度安排,在提高有效消费和投资,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和促进进出口协同发展等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12.
结合我国产业运行模式,总结"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对产业转移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产业运行现状,目的是推动我国产业运行,在产业转移发展中,应结合时代的发展状态,积极设置完善性的产业运行模式,通过产业结构的设定以及产业运行模式的整合,规范产业的转移机制,为产业的持续运行及稳步发展提供保障,使产业发展更好地顺应时代新趋势,稳步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发展存在着较强的不确定性.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党中央要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安全发展.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的基本特征,探究财税政策对于助推新发展格局的作用机理,并分析财税政策的路径选择.具体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谋划:助力供给端产业链优化升级,促进需求端消费能力提升,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进而提升财税政策应对不确定性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关系到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因而新发展格局及其构建问题现如今成为理论界探讨的一个焦点。着眼于新发展格局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对阐释新发展格局构建问题的现有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评述:在理论研究方面,分别从理论渊源、理论内涵和基本特征三个角度切入;在实践研究方面,分别从实践背景、核心问题和实现路径三个角度切入进行了观点综述。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分别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对现代化新征程进一步开展新发展格局构建问题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碳核算数据库提供的2012、2015、2017年31省区市42部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MRIO),分“京津及北部沿海”“东南沿海”“中部”“西部”“东北”5大地区,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数字产品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为代表,基于对地区产业总产出增加值的完全分解,刻画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双循环发展格局,结果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数字产品制造业国内分工程度较高,参与国际循环程度也较深,国内价值链主要由东南沿海地区主导驱动,通过“大进大出”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相对独立性尚待提高;数字技术应用业以国内循环为主,地区间循环更为紧密,主要依靠本地增加值流出和出口参与国内和全球价值链。畅通的国际产业链循环促进了数字产品制造业国内循环升级,国内分工水平提升也促进了其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但数字产品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相对下游位置,需要加速构建安全稳定的高水平产业链供应链。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倡议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联,从时代背景看,二者具有一脉相承的内生延展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降低开放,而是打造高水平开放能级,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产生实质性影响.同时,二者强调并遵循互相尊重、平等协商的精神,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且指明了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全球价值链(GVC)的发展使各国联系紧密,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中国面临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升GVC地位的挑战。以新冠肺炎疫情对GVC的冲击为切入点,结合“十四五”时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基于数据分析与文献综述,分析疫情对GVC的影响,为政企应对逆全球化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疫情阻碍中国在GVC中地位的提升,推动GVC重新布局。为此,中国应优化企业战略应对、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各国协同抗疫为契机构建中国主导的区域价值链。  相似文献   

19.
市场机制的健全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而要素配置市场化是从供给侧打破区域壁垒和行业壁垒、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途径。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要素市场应从促进行业转移、加强区域联系以及实现全行业均衡发展这三个层面进行深刻的市场化改革。在制度层面,要素配置市场化的系统化制度保障应包含保持竞争中性、完善交易体制、健全产权制度、促进行业开放以及激活民间资本等五个核心要点。  相似文献   

20.
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背景,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探讨如何构建中国特色贸易调整援助制度。研究发现:建立贸易调整援助制度具有法律基础,基本符合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和中国对外贸易立法精神;建立贸易调整援助制度具有理论依据,可平衡自由贸易带来的经济收益与调整成本,以此提高对贸易开放的政治支持度。建议基于“试点先行—顶层设计—省域细化”的“三步走”立法思路,以援助企业为突破、以产业安全为抓手、以发展提高为目的、以合法合规为底线,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贸易调整援助实体性与程序性路径。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十四五”时期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筑与其相匹配的安全保障体系具有政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