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来分析我国目前金融脱媒现象,同时研究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不同传导渠道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发现金融脱媒会导致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出现减弱,但是金融脱媒现象增强了资产价格渠道、利率传导渠道及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传导效果。总体上来说,金融脱媒现象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效果产生了削弱。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功能相结合的新型金融业态,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极大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了金融普惠性建设,但同时,也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影响.本文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对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的影响,从可控性及货币乘数方面分析了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深入剖析了对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和利率传导两个渠道产生的影响,并依据研究的结论,提出了优化货币供应量指标、完善政策传导机制及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统计监测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影响了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的传导效果,利用2006年-2015年的季度数据,研究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银行流动性,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增加了影响银行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了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大大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增强了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因此,在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从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高山 《海南金融》2011,(5):18-22,36
本文应用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2002年以来相关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之汇率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以及传导效果,提出了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金融环境、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2002年以来相关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之汇率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以及传导效果,不仅对汇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得出一个基本判断,而且在深入分析此判断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金融环境提出政策建议,期望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金融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而高速发展,但与其发展速度相背离的是,互联网金融不仅存在监管不全面等问题,还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模式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通过影响货币供求和社会信用,削弱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使得货币政策效应的随机性和内生性增加,进而削弱政策实施的可控性和准确性。为此,本文就消除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不良影响,提高货币政策前瞻性和有效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2002年以来相关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之汇率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以及传导效果。写作本文的目的于对汇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提出要不断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金融环境,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金融行业是新科技应用最敏感的行业之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金融活动的效率。在中国,银行特别是各大上市商业银行是金融活动最重要的主体,其对金融科技的运用具有代表性。基于2011年至2021年4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金融科技运用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金融科技能够有效畅通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风险寻求效应体现;从区域看,东部地区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从商业银行规模看,大规模商业银行和小规模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运用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从商业银行贷款倾向看,金融科技运用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促进作用在贷款倾向高的商业银行更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提升金融活动效率中的积极作用,政府应大力支持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鼓励各地区提高金融科技以及新技术应用水平,以提升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2002年以来相关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之汇率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以及传导效果。写作本文的目的不仅在于对汇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得出一个基本判断,而且想借此判断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金融环境,期望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2002年以来相关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之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以及传导效果。写作本文的目的不仅在于对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得出一个基本判断,而且想借此判断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金融环境,期望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经济结构、金融结构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证了我国在现有的金融结构条件下,只能采用信贷渠道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并认为金融领域改革的步伐滞后于整个社会经济改革的步伐,导致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不协调,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以货币渠道为主的传导机制才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2.
应用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2002年以来相关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之汇率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以及传导效果,不仅在于对汇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得出一个基本判断,而且想借此判断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金融环境,期望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体制改...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研究》李安勇白钦先著本书以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出发点,采用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对金融市场存在不完全性条件下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做进一步的研究。理论分析表明银行信贷渠道的存在放大了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当放松货币政策时,信贷渠道放大了经济向新的长期均衡调整的过程中名义利率和汇率的膨胀程度,强化了货币政策对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角度讨论了金融中介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政策利率将货币政策目标精准传递至实体经济的效率较低;外国货币政策对我国存在一定的溢出效应;汇率调整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传导存在时滞.据此,本文提出了一些优化货币政策传导路径的可行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CGE模型,本文提出了数字金融影响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两大环节”“三个机理”的观点。其中,“两大环节”指传导要经历短期利率影响长期利率,长期利率影响企业投资决策两大环节;“三个机理”指数字金融通过影响利率预期期限结构、企业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及企业的信贷配给状况,进而作用于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三个机制。研究发现:一是数字金融通过“两大环节”强化了货币政策的利率渠道传导效果;二是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利率期限结构预期假说的成立,显著减弱了金融市场摩擦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数字金融对利率渠道传导具有独立的效应,说明数字金融对降低金融市场摩擦具有独立功能,但数字金融的不同特征对其作用的发挥显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数字技术和市场化制度改革需协调推进等政策建议,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健全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机制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经济金融环境,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机制和渠道也不同,其中金融机构是基本的决定因素。货币政策传导能否高效,关键要看金融机构的布局是否合理完善。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分析兴安盟欠发达地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机理和障碍,对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增强欠发达地区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提高货币政策实施效率有着重要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7.
信贷传导渠道在中德两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均发挥作用,但相对而言,中国信贷传导渠道的效应更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与德国的金融结构存在差异。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信贷传导渠道效应也将逐渐减弱。中国人民银行应根据传导渠道的变化,及时调整货币政策的策略、目标和工具,不断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实证分析表明,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采用不平衡面板技术构建的我国包含40个金融变量的金融状况指数.与国际上普遍使用的金融状况指数相比预测效果更好;进行因子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传导渠道及信贷传导渠道不通畅,居民和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项目不健康,对于金融风险抵抗力较弱。货币政策通过调节利率、汇率及货币供应量来调整宏观变量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按照货币传导的金融中介变量来划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主要包括利率渠道、信贷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汇率渠道。总的来看,上述传导渠道是共同发挥作用的。但是,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兴金融业态,数字金融发展会对既有金融体系带来怎样的冲击和影响?聚焦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一宏观命题,立足于我国以银行信贷渠道为主导的数量型中介,运用我国商业银行、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面板数据,本文深度剖析了数字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传导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发展显著弱化了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和控制影子银行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的结果依然支持该结论。(2)具体而言,数字金融削弱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效果是通过改变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和弱化实体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而实现的。(3)上述弱化效应在以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的中小型金融机构以及低资本、低流动性和低报酬的银行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