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区域发展战略也应随之进行调整。面对"十三五"时期中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现状依然未能打破,且出现南北差距扩大等新问题的局面,"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应以协调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对以四大板块为基础的区域总体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定位。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十四五"时期,东部沿海地区应以建立全国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中部地区应以构筑稳定全国经济增长支撑区、西部地区应以延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奇迹新高地、东北地区应以树立萧条区域振兴典范为主要发展方向,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从纵向的历史演进来看,中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长期生发性: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77年的探索式发展、1978—2017年的高速增长、2017年以后的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是一脉相承、进阶演进的,没有探索式发展阶段建立的经济基础就不可能有高速增长阶段的经济腾飞,没有高速增长阶段的“数量赶超”也不可能有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质量赶超”,没有探索式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改造和高速增长阶段的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制度优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长期性,实现高质量发展因高速增长的路径依赖而具有长期性,高质量发展本身也将长期持续并不断升级。从横向的国家比较来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并具有人口规模巨大、稳定持续、平衡充分、自主普惠等特点。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不能再继续依靠后发优势来寻求“数量赶超”,而要依靠制度优势来实现“质量赶超”,要进一步强化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动态变化,高质量发展也需要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评价体系、实现路径等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很多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对于高质量发展内涵,目前学界从社会矛盾变化和新发展理念、宏中微观、供求和投入产出等角度进行了界定。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在广泛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体现动态性、多维性,要注重淡化经济增速指标,要注重关注长远发展目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存在传统制造产业和服务业质量不高、生态环境质量问题仍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城乡建设质量需要提升等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供给和需求、投入与产出、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国内和国外等五大关系,通过加快实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加大产权保护力度、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中央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构建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扩大开放等举措,形成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环境。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且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粗放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循环不畅问题十分突出。对此,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形成优质高效且多样化的供给体系,使供求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均衡。另外,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在“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转向“质”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质量和效益。本文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测度,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三个方面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助推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探讨高质量财务预算管理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站在大学治理视角,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资金供给、管理和监督三个层面的财权预算管理共同治理诉求,针对当前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与问题进行研究。最后,本文提出了高校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下预算管理供给应采取的措施,即不忘预算初心,谋求预算资金配置合理规范;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压实主体责任勇担当;牢记绩效使命,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与重庆工商大学学术期刊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高质量发展西部论坛暨新时代西部社科期刊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一是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平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实现高水平充分发展;三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立足发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作用的角度,在总结中国近几年宏观审慎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从中国经济周期的特点、区域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出发,对宏观审慎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问题做了一些研究。本文的创新体现在四个方面,包括研究的角度创新,研究的思路创新,提出了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存在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路径依赖问题;结合2011年信贷增长和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技术进步路径演变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随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方式转变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主线,而技术进步与创新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围绕技术创新能力,本文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路径演变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技术能力、技术知识积累、市场化程度、经济基础条件等因素对技术进步路径演变影响较强,技术进步路径存在一定依赖性,但不显著;不同技术进步方式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与技术引进相比,自主研发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程度最大、显著性水平最高;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影响,尤其是核心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影响更加显著。为此,应不断优化技术进步路径,提高技术知识的累积效应,加快技术进步转型,凸显技术创新功能,发挥自主创新作用,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三次产业结构也面临着一定的调整。基于此,本文采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方法,分析出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不协调的问题,提出发展绿色农牧业,倡导清洁能源产业,培育新型服务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进入到全面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由产量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党中央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方向和目标.本文依据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从高品质农业、高效益农业、高效率农业、高素质农业四个维度,构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并对除西藏之外的30个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最后针对测度结果提出有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展现大国责任担当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探究碳中和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作用机制,有助于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稳步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首先从增长、就业、绿色、成本、风险五个维度系统剖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然后基于这五个维度阐释碳中和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最后提出迈向碳中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路径。政策路径为:加速能源转型,以可再生能源助推经济社会低碳发展;激发绿色需求,以绿色消费倒逼零碳生产;拓宽区域合作,以资源对接和多能互补促进互利共赢;创新发展范式,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亟待关注西部地区经济新动能的培育问题,从而实现经济增速的平稳换挡,推进经济朝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因素,充分强调生产要素的循环与利用、生产行为的高效率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西部地区作为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全面实现的核心突破口以及中国实现协调平衡发展的主要攻克区[1],完成西部地区经济新动能的培育, 以及新旧动能的平滑换挡任务依然很重。本文基于经济新时代的背景下,通过构建新动能培育的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对现阶段我国西部地区新动能培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测度和评价,以提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新动能培育的政策建议以及相适应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投资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新发展理念五大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使用2004~2017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就市场化进程中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各地区差异较大;从Moran’s I结果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绿色投资与市场化进程相结合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比绿色投资单项指标的作用更显著;市场化条件下的绿色投资仅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但对相邻省市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呈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投资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新发展理念五大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使用2004~2017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就市场化进程中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各地区差异较大;从Moran’s I结果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绿色投资与市场化进程相结合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比绿色投资单项指标的作用更显著;市场化条件下的绿色投资仅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但对相邻省市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呈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投资既是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也会通过改变公共服务供给的结构和分布来影响资源的流动与配置。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的高速增长阶段,地方政府在“GDP增长竞争”中有过度投资的倾向,并偏向于实现短期内更快的经济增长而忽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经济增长极的培育过程中,地方政府投资会加剧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并可能通过“虹吸效应”促使资源在大城市、发达地区及重点领域过度聚集,进而加剧地区资源错配。在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下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地方政府投资转向适度,并注重效率提升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有利于减轻资源错配。采用2007—2019年中国29个样本地区数据的分析表明:总体上看,地方政府投资强度(人均地方政府投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区资源错配,且地区经济对国有企业的依赖度越高,该负面影响越大;当环境规制强度过低和过高时地方政府投资强度增加都会加剧资源错配,而在适度的环境规制强度下地方政府投资强度增加可以减轻资源错配,表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转型有利于地方政府投资对资源错配的改善,但跨越发展阶段的过激转型政策也不利于资源配置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资源配置过度时地方政府投资强度增加会加剧资源错配,而在资源配置不足时会减轻资源错配;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投资强度增加会加剧资源错配,而在中部地区会减轻资源错配。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过程中,要进一步深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资源流动和配置效率;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能力;适度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促进地区资源配置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区域经济差距过大是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阻碍.智能化作为新兴技术的主要代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整体宏观经济发展质量均具有重大影响.基于2012-2018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经济收敛模型研究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结果 表明:智能化可推动区域...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经济体由一个增长的实现路径向另一个经济实现路径转移的动态化过程.这个过程常常是复杂的、多维变化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增长的外延和内涵都有不同程度的转变,常常伴随多个经济发展性能的显著提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指标设计是要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一个全新的视角分析并对其转变程度进行衡量,可从消除贫困、经济增长、群体和谐、政府廉洁高效、生态环境宜人、科技和创新能力强六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以加深理论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梳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动,在不同发展阶段下外贸经济增长及对外贸易结构的特点,以此研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将对外贸易结构体系变动和经济增长效应进行有机融合,选取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阶段相关、与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相关的指标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协整方程评估体系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再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旨在为我国现阶段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二者间的良性互动,对促进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化至关重要。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3-2016年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面板数据,应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强度、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三者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在全国层面,产业结构升级在促进生态环境优化的同时,弱化了环境规制强度;环境规制具有"倒逼"机制,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也能促进生态环境优化;分区域看,产业结构升级均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优化,但受资源禀赋等异质性因素的影响,环境规制强度、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的互动机制存在差异。发挥环境规制的功能性作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速度加快,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和扩大。夜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心得增长点。作为省会城市,石家庄市的夜经济发展也取得了可喜成绩,然而仍然存在诸多不利于夜经济发展的因素。本文回顾了石家庄市夜经济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