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未能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本文基于功能视角,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划分为商业性金融体系、合作性金融体系、政策性金融体系以及民间性金融体系,并分别探讨各类农村金融体系组织优化的实现路径。研究表明,通过对农村商业性、合作性、政策性及民间性金融体系的优化,可以有效提升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服务效能,该研究成果将为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化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未能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本文基于功能视角,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划分为商业性金融体系、合作性金融体系、政策性金融体系以及民间性金融体系,并分别探讨各类农村金融体系组织优化的实现路径。研究表明,通过对农村商业性、合作性、政策性及民间性金融体系的优化,可以有效提升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服务效能,该研究成果将为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化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功能观视角下的金融发展理论及其延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伟祖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20(5):8-13,79
金融发展理论是对金融与经济关系的经济学解释,而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本质就在于金融功能,所以,阐释金融发展理论要以金融功能为基础。一方面,对功能的研究可以有更大的客观性,也更接近于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即发展金融以发展经济;另一方面,金融功能因自身的自动与扣除的净结果而具有相对准确性,所以从功能角度研究金融发展理论具有特殊优势。金融功能要依附一定的载体,金融产业依靠对于金融功能承载的“双重效率改进”而成为金融功能的核心载体。从而,基于金融产业的演进,金融发展有了新含义。 相似文献
4.
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的总和,是金融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闽北县域经济环境、法律制度环境、信用环境、企业主体及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调查分析,挖掘影响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路径之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功能观的提出为金融发展理论研究拓展出新的研究范式,对认识现代金融的本质作出了新的尝试,也令“金融功能”这一范畴正式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事实上,对金融功能本身的研究远不止于此——不仅要上溯到金融发展理论乃至金融经济学的丰富阐释,还要纵观金融发展实践的历史演进。本文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功能的层次加以剖析,进一步对金融功能作出定位;并以此为参照,对中国金融功能的两种错位进行分析,即表现为金融财政化的功能越位和金融市场化的功能缺位,指出复位于资源配置功能才是金融发展和金融体系建设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经验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然而此次金融危机却使我们发现:金融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变弱甚至负相关;金融资源配置功能缺失、出于逐利目的自我膨胀;热衷交易风险,提升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不合理的财富再分配;金融的经济调节功能缺失,扩大了经济波动幅度,直至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打击.至此本文认为应立足于金融功能观的视角再一次重申"金融的地位":金融在经济发展中所应该担任的角色仍是实体经济的中介服务角色,而非参与并操纵实体部门的储蓄与投资行为,应发展和提升金融功能,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撑物和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确保经济金融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以赞皇县为例,对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就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为核心,构建金融生态环境整体联动机制。改善落后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地方党政的领导和推动作用,把争取金融支持的重点放在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上,形成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要划分职责,健全制度,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从制度、体制和机制上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一、金融结构与金融功能的关联性分析
罗纳德·I·麦金农(1973)和爱德华·肖(1973)认为,金融体制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推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健全的金融体制能够将储蓄资金有效地动员起来并引导到生产性投资上去,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发展良好的经济反过来也通过国民收入的提高和经济活动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的增长来刺激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因分析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查,重点分析了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制约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因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金融功能观为理论视角,从支付手段、资源配置、数据信息、风险管理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互动发展的关系.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带动传统金融理念上的更新和提升;另一方面,传统金融也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者可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而不是相互替代、非此即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是联结城乡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要位,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国经济的跨越步伐。加大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对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加大县域金融支持力度、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推进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是金融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县域金融发展调研的深入,笔者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在社会资源越来越金融化的时代,区域间资金的流动性、效益性和安全性更多地取决于金融生态环境,优良的金融生态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县域金融是有别于城市金融的特殊金融形态,域内政府、银行、企业三大金融活动主体选择最优博弈策略,形成良性合作博弈关系,对优化县域金融生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体系资金配置:金融功能观视角下的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未能有效发挥金融资源的配置功能。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盖常金融功能的复归。背离金融功能观的农村金融改革,仅仅局限于既有金融结构内部的修补,而不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根据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出能够实现金融功能的规则、制度等具体的金融形态,并且进行金融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一、客观审视现状,正确分析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不足(一)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金融生态环境概念自2004年由央行行长周小川首次提出起,各地立足实际,抓住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契合点,优化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区域内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金融的经济核心作用突显。但受各种因素制约,很多地区尤其是县域的金融生态环境还未得到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18.
金融体系信息化的两个关键元素是"金融体系"与"信息技术",本文从金融体系功能视角出发,探索金融体系信息化的动因和发展趋势。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视角,选择功能视角,意味着金融体系的发展实际上是功能的深化和广化过程。本文将从金融系统功能视角出发,审视总结信息技术对于金融体系的影响,展望未来新技术的生产力变革作用,从而探索金融体系发展的动因与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金融功能视角下的金融体制改革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金融“功能观”的提出,突破了传统“机构观”在既定金融组织条件下进行研究的局限,揭示了金融功能的客观性、稳定性,为重新审视与思考质性和量性相统一的金融发展,以及以此为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更为优越和准确的视角。本文从金融功能研究的文献综述着手,以金融效率为主线,分析揭示了金融功能扩展与提升的客观路径,以及有效金融体系的内生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改革模式、改革对象和改革次序角度分析了金融体制改革需要遵循的逻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