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让事件成为新闻的主体,是新闻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电视观众所企盼的。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其功效是能把观众带进新闻事件的现场,使观众的思绪随着事件的进展而变化,从中得到启迪,引发思考,使电视新闻的无形资产得到更好的积累和增值。一、关于“让事件成为新闻的主体”的理论思考第一,事件必须深刻地反映主题。把事件放到时代大背景、大环境中去深化主题。在日常生活中,是事件的未必能够成为新闻;反之,事件好未必就能报道好。我们说让事件成为新闻的主体,是说这个事件必须是反映时代和生活本质的新闻事实,是新鲜的、真实的、…  相似文献   

2.
电视现场报道能够使观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形”,产生真实感、亲切感、参与感。它能够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特有的感染力,淋漓尽致地发挥着电视新闻的优势,缩短电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满足观众“眼见为实”的需求心理,使新闻真实可信,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在实践中,要注重以下几方面,即:选择合适的报道题材,选择好角度,善于抓住现场中的关键场面和典型细节,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时刻离不开现场,运用好画面、同期声、典型的现场音响,巧妙运用长镜头。  相似文献   

3.
齐晋文 《魅力中国》2014,(3):338-338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或节目主持人置身于新闻现场出图像并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以其显著的电视特色和现场魅力,使报道内容更具客观性和可信度。目前,在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电视台的各档新闻节目中,现场报道非常普遍。这种报道形式,打破了电视新闻初创时期的现场画面加画外音解说的纪录片格局,开创了电视新闻独特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4.
袁珂 《魅力中国》2010,(34):105-107
电视记者出镜一般出现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电视台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这是最富有电视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以其显著的电视特色和现场魅力,使报道内容更具客观性和可信度。然而任何新闻报道作为一种主观活动,总是具有主观性和倾向性的,必要的主观性的渗入往往能够使新闻报道超越表面上的客观,从而使新闻报道更接近事实的本来面貌。本文从电视新闻记者出镜的表现形式谈起,论述了记者出镜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出镜记者。  相似文献   

5.
武旭光 《魅力中国》2014,(26):286-286
随着媒体环境的日益转变,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责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在新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对于县一级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绝不仅仅负责稿件校对、审稿、节目编排等传统工作项目,而是朝向统筹电视新闻现场方向发展,则需要具备更强的工作能力才能够胜任电视新闻编辑这一岗位。本文就新媒介融合背景下县一级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做以论述,以期能够对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有一点启示,同时也是对现代多元化媒体环境下的新一代媒体人的期望。  相似文献   

6.
安静 《理论观察》2013,(7):115-116
电视新闻直播报道是在新闻事件发生、进行的同时,把现场的声音、图像以及记者或播音员的口头报道或解说等直接同步播出的一种传播方式。这种形式以其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吸引观众,是最能体现电视本质属性的报道方式,也成为人们准确及时了解世界最新动态的最佳渠道.在新闻以努力追求速度强化时效为竞争手段的今天,电视新闻直播报道无疑具有最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张智锋 《魅力中国》2014,(3):339-339
电视新闻是观众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电视新闻质量的好坏取决于电视新闻采访。一个好的电视新闻采访是电视新闻质量的保障。采访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前提。采访既是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新闻作品的质量。作为一名电视记者,除了具备一定的采访基本功外,还应该注意电视新闻特有的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8.
汪平 《魅力中国》2010,(31):124-124
现象:电视新闻足通过画面、声音传达信息的,但目前许多电视新闻存在着重复画面太多,所谓的空镜头、万能镜头太多。造成了声画两张皮.包含的信息量很有限。如会议新闻一般就是主席台上的讲演者和台下的观众的头像摇来摇去;反映工业生产成就的就是企业生产流水线的镜头;事件新闻也是仅仅固定的程式——现场加当事人采访;甚至好多新闻节目中摆拍的痕迹太强,  相似文献   

9.
张丹 《黑河学刊》2008,(5):52-52
口播新闻是电视新闻节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传达党和政府的重要指示,报道重大新闻和偏远的基层单位新闻的有效途径。口播新闻不仅有利于扩大新闻报道的信息量,还能够恰到好处地引起观众的重视,同时,口播新闻也是调节电视新闻节奏的活性剂。  相似文献   

10.
在电视新闻实践中,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技成为电视新闻电子编辑得心应手的能够丰富电视画面、增加电视新闻信息、加大电视新闻报道力度的主要手段之一。一些电视新闻编辑常常把合成画面、色键技术、叠加、划变等特技手段综合运用,最大限度地利用电视画面的空间,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多时空地向观众叙说新闻。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技手段被电视新闻电子编辑所用,更应善于巧用,应从新闻实践出发,遵循相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电视现场采访是指记者置身于拟采访新闻发生的现场中,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一般随事态的发展进程观察、叙述、提问交替进行。在电视现场采访中,记者的表情与观众的感受应该是同步的,情绪随着事件现场的时空变化而跌宕起伏。记者的言谈举止操纵和影响着观众,调动着观众的情绪。那么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该如何把握自己的位置,把新闻事件活灵活现地展现给观众呢?我认为记者在采访前要做充分的准备,要做到对新闻事件心中有数,采访中要全身心投入,要在新闻现场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要善于挖掘内涵,要表达真情实感,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12.
王心 《理论观察》2009,(1):169-170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如何向采访对象提问事关采访能否成功,也是记者的职业修养和业务能力的集中体现。因为电视采访最突出的标志就是镜前采访,电视报道将记者和采访对象的交谈全盘托出,直接展现给观众。在现代电子传媒条件下,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更加丰富,他不仅仅是新闻事件的采访和传播者,记者的现场提问、访谈、交流等动态活动也参与了新闻制作,其过程很可能充满丰富的信息含量,对观众具有极强吸引力,已经成为新闻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修养,不断提高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  相似文献   

13.
张洪波 《魅力中国》2010,(28):243-243
在电视新闻中巧妙运用背景材料有助于观众更好的了解新闻本身,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效果,本文对如何运用新闻背景材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赵晓萌 《魅力中国》2011,(6):157-157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电视的生存与发展不仅面临着业内的激烈竞争,还要面临来自报纸、广播这样的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等众多新媒体的挑战。尤其是网络新闻现以其快速、便捷的优势大量地占据着受众,电视新闻要重夺市场必须突出的优势是能够用形象的现场画面、解说、同期声等新闻细节,表现新闻事件或人物的真实状态,电视新闻要达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效果,尤其离不开细节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慕怡  周娜 《魅力中国》2013,(32):319-319
“新闻发生的时候。我们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前往现场的路上”,凤凰卫视的这一口号几乎成为90年代以来所有电视人的新闻理念。于是,现场报道承载起了电视新闻所有的光荣与梦想。如今在我国电视界,已有越来越多的记者、主持人和播音员面对镜头、手握话筒,直接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向观众播报新闻。主持人进行现场采访报道是广大观众乐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也是符合电视规律和特性的。  相似文献   

16.
马蔷 《理论观察》2008,(4):183-183
进入信息化年代,新闻媒体受到广泛关注。电视新闻以真实、准确、快捷和深入受到观众认可。但现代观众已经不满足于从头至尾充满解说的电视新闻,希望能从屏幕上欣赏到有声有色的真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采编人员,不仅要记录下客观世界的真实图像,还必须运用现场真实的音响——同期声。  相似文献   

17.
海娜 《魅力中国》2014,(27):271-271
现代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对于传播媒体来说,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球”,才能够在信息多元的社会站稳脚跟。电视新闻节目也同样面临着多频道、跨媒体信息传播变革的竞争,电视新闻节目要想打出自己的品牌,就要始终有吸引大众焦点抓住观众“眼球”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关注“情感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贾勇哲 《魅力中国》2011,(10):293-293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指按杂志的方式组织、编排内容,以传播深度新闻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社会功能来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电视节目类型。这类节目实际上属于资讯类新闻和评论类节目的结合体,让受众在了解新闻事件本身的同时。也从深层次的背景分析以及事件走势的解读中收获各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张琼 《魅力中国》2010,(25):99-99
新闻现场感是新闻事件的客观现场在记者和观众心里引起的主观感受。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采访拍摄中,要深入实际,认真了解和掌握现场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新闻事实,及时抓住最能反映新闻事实的本质的现场气氛,用充满活力的画面和声音营造强烈的现场感,把观众置身于新闻事件的现场。  相似文献   

20.
黄秀坤 《理论观察》2009,(6):161-162
现场报道就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对摄像机与观众,手持话筒对新闻当事人、有关人士进行采访,就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及时报道,向观众做口头叙述,同时通过镜头展示现场动态和环境。在现场报道中,记者进入画面以目击者身份采访并口述报道,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将现场信息传输给观众,展现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貌,报道过程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是同步的,因而使报道与接收具有同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