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姚立军 《理论观察》2008,(1):161-162
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于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换,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一、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  相似文献   

3.
苏敏 《理论观察》2006,(6):148-14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遵循原则和工作措施,它是指导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谱写中国未来发展新篇章,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重要的全新概念。它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这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第四个任务,就是坚持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  相似文献   

5.
朱海波 《特区经济》2005,(11):126-1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就是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之  相似文献   

6.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是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充满活力。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就必须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自发表已有160多年,但是它所阐述的一切的最终目的即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精神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人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它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共产党宣言》将继续为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巨大的目标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慧霞 《魅力中国》2012,(35):119-1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9.
《上海集体经济》2006,(2):10-13
在我国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的新形势下,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  相似文献   

10.
高新才 《西部论丛》2005,(11):26-31
在新的世纪,随着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党和国家的发展理论与发展战略创新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到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这一系列的理论创新体现了鲜明的以人为本的发展主旨和全面统筹的发展取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党中央作出的整体性战略安排.是绕领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各项工作的指针。  相似文献   

11.
樊登义  马培祥 《天津经济》2007,(2):64-66,7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一决定,顺应了时代潮流,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围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结合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建设和谐天津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也为财税部门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刘彦发 《理论观察》2011,(4):157-158
汤因比说过:人类已经掌握了可以毁灭自己的高度技术文明手段,同时又处于极端对立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营垒.最需要的精神就是中国文明的精髓——和谐。自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作出的全面部署.处处体现党对此的重视。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新目标,它是我们执政党自觉意识的体现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合法化,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并为其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为此,我们应该从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加强政治民主化建设以及法制建设等方面推进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李超 《理论观察》2006,(5):154-155
“人性化”表达了人类发展到今天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是人类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迈出的时代脚步,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也是党的宗旨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即它是创造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前提,更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因此,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就要落在满足人们的各种正当需求上,努力构建一个具有人文环境的和谐社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时期如何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之具有更丰富的内涵,适应时代的要求,本人认为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人性化”。  相似文献   

16.
方军 《特区经济》2005,(12):287-288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而提出来;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期间,“和谐社会”更是成为了代表们在论议国事时的核心话语之一。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新时期,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它不仅体现了崇高的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高度统一.而且体现了最高社会目标与当前奋斗纲领的有机统一。同时,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也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社会和谐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开勋 《发展》2007,(11):24-2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我们党执政宗旨和执政使命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继科学发展观之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标志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决策精神,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们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