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寇玉治 《魅力中国》2013,(17):83-83
在我国多个戏曲剧种中,都有《清风亭》这出戏。这部戏演绎的主要故事内容是:薛荣妻妾不和,妾周氏生下一子,被迫抛在荒郊,被以打草鞋为生的老人张元秀夫妻拾得,取名张继保,抚育成人。13年后,张继保在清风亭被生母周氏带走。张元秀夫妻思儿成疾,每日到清风亭盼子归来。张继保得中状元,路过清风亭小憩。张老夫妻前往相认,但张继保忘恩负义,不肯相认,  相似文献   

2.
王献光 《魅力中国》2013,(13):93-93
《清风亭》是中国戏曲的传统剧目,它主要讲述了薛荣妻妾不和,妾周氏生下一子,被迫抛在荒郊,被以打草鞋为生的老人张元秀夫妻拾得,取名张继保,抚育成人。13年后,张继保在清风亭被生母周氏带走。张元秀夫妻思儿成疾,每日到清风亭盼子归来。张继保得中状元,路过清风亭小憩。张老夫妻前往相认,但张继保忘恩负义,不肯相认,把老夫妻当成乞丐,只给他们二百钱。老婆婆悲愤至极,把铜钱打在他脸上,夫妻相继碰死在亭前;张继保也被暴雷殛死。  相似文献   

3.
王朋怀 《魅力中国》2010,(22):46-46
《清风亭》是豫剧中的一个传统戏,后经三门峡市豫剧团整理改编搬上舞台上后火了起来。河南省豫剧二团又在这个基础上再度打磨,推出了《清风亭上》。我曾经领衔主演过《清风亭》,因此很关注这个新的版本。在多次观摩李树建先生领衔主演的《清风亭上》一剧后,我认为整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在剧本方面,改编者对于这出凄婉感人的人间悲剧进行了新的提炼和打造,在传统道德批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认为真主是最大的善的集合,强调感恩的思想,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没有差等,而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们从文化大革命的实际过程来看,中国人的表现有表有里,有阴有阳。一方面他们是"文革"事件的参与者,同时又是抵制"文革"事件的潜伏力量;里表不一,阳奉阴违,其中贯彻如一的是中国人特有的扬善弃恶的自我保存和民族保存精神。当然,这种说法并不排斥另一种"欺善惧恶"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且还应当看到这种欺善惧恶,直至今天亦不为鲜。  相似文献   

6.
一 人性是什么?这是长期困扰人们的话题,古今中外的先哲们为此而上下求索,以探求人性之真谛.早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苏格拉底(柏拉图)认为"善"即知识、理性,他说到"智慧是唯一的善,无知是唯一的恶."由此可见,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对于人性的认识是异然清醒的,很少带有情感色彩.  相似文献   

7.
舞蹈是一种运动的情感艺术,它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为主要语言,以身体的韵律表达情感,反映人的思想感情、诠解社会生活,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相似文献   

8.
股海感悟     
善庄以投资为基础并最终获取投资成功的收益;恶庄以牺牲大众利益为代价来获取一己暴利.  相似文献   

9.
杜蓉 《新西部(上)》2010,(3):111-111,110
本文试图从<红字>中的主要人物看纳撒尼尔·霍桑的善恶观,探究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善良什么是真正的罪恶.人是善良的?还是罪恶的?通过<红字>这本小说,霍桑告诉我们所有的人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善良,也不可能是绝对的罪恶.他认为罪恶无处不在,罪恶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真正的善与恶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人们无法从其表面来判断究竟是善还是恶.  相似文献   

10.
微言精粹     
《老区建设》2012,(15):62-62
1、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2、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相似文献   

11.
<正>康德有个观点,对人来说,教育是最大的也是最难的问题。事实上,见识有赖于教育,教育又有赖于见识。在人身上,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而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努力挖掘和放大人性之"善",好的教育是世界上所有的"善"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社会人为目的.由于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使学生成了被动的接收对象,被动地学习,就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在穷与富越来越激烈的对抗、冲突表象之下。分明是善与恶力量的扭曲和失衡。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信息技术自身的异化,从信息技术与人的自由的角度看来,信息技术异化从时间和空间上限制了个人的自由,人被信息技术奴役,严重的依赖于信息技术,其最终的结果导致了善与恶的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5.
我国侵权责任法确立了严格责任原则,因此,架构严格责任原则存在的合理性基础是一项重要的理论课题。从历史维度看,经历了从结果责任和过错责任阶段后,严格责任产生于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从价值维度看,由过错责任到严格责任的制度变化从本质上来讲,正是由矫正正义向分配正义嬗变的结果。从人性维度看,人性具有“恶”与“善”两个方面,人性之“恶”构成过错责任原则的人性论基础,而人性之“善”是严格责任原则的人性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中外,龙在各个国度都是神秘的代名词。在东方,龙被视为祥瑞、权威等美好事物的象征,而西方恶龙传说延续了数千年。东西方龙文化一善一恶,背后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们在形态、文化渊源以及民族心态上有着显著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张国刚 《发展》2021,(1):84-86
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典籍中,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其“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富,体大思精”著称.作为宰辅和帝师,司马光编纂历史的宗旨绝不止于讲述历史故事,而是为了“资治”,所谓“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他通过有体系地讲述历史上的政治兴衰和军事得失,总结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教训,以便...  相似文献   

18.
善的问题已经争论了很久.到底有没有善,以及善的来源与本质到底是什么争论了几个世纪,各个时期各个学派的不同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没有定论.本文试图从布伦塔诺的哲学角度去介绍"善",希望能用另一种思路解决这个千百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静  陈杰 《改革与开放》2016,(18):60-61
自十八大以来,被调查通报的人员数量不断上升,范围也越来越广,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已经成为我国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追究腐败产生的根源,其人性的邪恶和贪欲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和探讨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实际情况,通过扬善抑恶、奖善惩恶来抑制腐败现象,对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深刻的。深刻的东西也往往是简单的。比如佛教的典籍成千上万,其目的宗旨就是让人“弃恶从善”,什么叫恶?什么叫善?能为他人着想,就是善。反过来,损人利己就是恶。 学习型组织也很简单,最根本的是系统思考,换句话说,就是多为别人着想,因为自己和别人是一个系统里的两个部分,就这么简单。儿童学习系统思考要比成人容易,因为他没有成人那么自私,没有那么多为自己着想的思想。 为什么会有环境污染?为什么会有毒品交易?为什么会有军备竞赛?为什么会有市场上的恶性竞争?为什么会有夫妻关系恶化?为什么到处都是整体性故障?就是因为人人为我,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