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荣 《魅力中国》2010,(3X):61-6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2.
提倡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同时仍要讲究学科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把语文基本功训练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的教材是充分体现课改精神的教材。应先从教师自身做起,纠正认识上的偏颇,增强敬业精神及责任心,更要加强自身的语文基本功,并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秀菊 《魅力中国》2010,(23):197-19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本文从几种周末活动进行分析,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郑靖 《魅力中国》2013,(31):145-14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言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探索《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课标>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语文实践落实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关注学习的过程,多读多练,广泛阅读深厚积累等,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生命成长打好工具和人文的双重底蕴.  相似文献   

7.
开放、创新是课改的灵魂,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转移则是课改的一个亮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  相似文献   

8.
严萍 《魅力中国》2009,(29):56-56
语文教学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既是新课程对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人才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关注与课程密切相关的社会时事热点,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形成独特的道德实践体验,实现人文精神和能力提升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王梅 《魅力中国》2014,(3):228-228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和地位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从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王怡 《魅力中国》2009,(36):112-11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之一,也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可见,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已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了,也是语文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王富军 《发展》2010,(7):149-14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语文实践主要体现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阅读就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江秀华 《发展》2008,(12):83-83
近年来,我院语文教学在实践中逐渐摸索着适合高职学校的教学方法,力求克服过去语文教学中教材老化、教法死板、评价机制指导性、针对性不强、不能为学生就业提供直接帮助等问题。反思过去的语文教学,我认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语感能力。为此,在语文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高职语文教学的实践,采用模块化教学,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经济法教学课程模式不利于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应定位于培养、训练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他们的法律职业能力,应以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经济法治意识与经济法律信仰、经济法律思维、操作经济法律的能力和拟定经济法律规范性文件能力为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可通过修订经济法学课程教学大纲、对现有经济法教材创造性地加以改进、强化和组织好案例教学、革新经济法课程教学手段和改革经济法考试制度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技工教育是一个特殊群体的职业教育,传统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学生的实际,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教材改革和教材建设,对理论知识课程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采用精简、融合、重组、优化、增设等方式,开发使用综合教材,对新技术知识模块选择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技能训练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院校在管理类专业定量分析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较大的分划,一些著名院校非常重视对管理专业学生定量能力培养,而大量普通高等院校中还存在着对定量分析课程缺乏重视、教学手段单一、使用教材刻板、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严重影响到高校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必须对普通院校管理类专业定量分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突出管理定量分析的地位、不断丰富教学形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王成凯 《发展》2008,(7):94-94
实施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为此,应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改革现有课程教材和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保障创新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聂艳 《魅力中国》2013,(5):259-259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利用课程内容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张以华 《魅力中国》2010,(10):141-14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阅读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程度,进而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搞好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自悟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为他们能更好地萃取中国文化精华、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打下基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郭生艳 《魅力中国》2011,(21):398-398
初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这种在知识性获得的基础之上,调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原则,也是新形式下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平 《改革与开放》2013,(6):153-154,156
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都是一门基础课。中职生是应用型人才,如何使他们适应现代社会求职和生存的需要,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中职语文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精心设计贴近中职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本文就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这一主体需要,课堂的教学环节以及更贴近学生的教法进行相关探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