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深入,现有的民事再审制度的种种弊端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文章集中论述了再审制度的理论基础,对我国现行再审制度的弊端进行了剖析,探讨了再审制度改革的价值基础,并通过对法、日两国的再审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其中的有益因素,提出了对再审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 经过初审、上诉审等审级结构内通常诉讼程序的审理,从理论上看,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应当恢复到了正常状态,案件应当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裁判中的错误仍然在所难免,司法的正当性、权威性受到挑战。为了保障司法在正确性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正当性,各国都在司法制度的各种结构中设置对无法避免的司法错误进行事后补救的程序,作为通常诉讼程序的补充与救济手段,这就是再审程序。当前,在我国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再审制度已成为法学界探讨研究的重点。本文试从民事再审制度的局限性和重构我国的再审制度方面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当事人申请民事再审管辖权的现行规定和内涵,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当事人申请民事再审管辖权的进路问题。指出,当事人申请民事再审管辖要符合诉讼管辖集中原则;要符合诉讼效率原则,使法院负担均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法院提起再审是启动再审程序的渠道之一,是法院对错误生效裁判的主动纠正。基于现实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和重构该制度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杨春 《理论观察》2007,(4):82-83
"再审难"问题已经引起民众的高度关注。重构民事再审程序势在必行。重构再审程序的理论分析是多方面的,但有三个基本问题应予以深入剖析。这三个问题分别是:当事人申请再审与审判监督程序的区别、再审请求权的性质和再审程序首要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6.
唐萍萍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5):137-139,194
在民事再审程序的三个阶段中,再审审理阶段作为最后一个环节,虽然并非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关注的焦点,但并不表示该阶段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不突出。文章主张在事实认定存有争议的民事再审审理中,奠定“当事人主义”理念,严把证据认定关,从而决定性地实现再审正义。  相似文献   

7.
纠正错案,维护个案正义为目标的民事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中的非常救济程序。纠正错案机制设计必须统筹考虑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在纠错的指导理念上,从纠错的合法性、规律性、有效性、协调性等方面形成民事再审纠错机制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民事主体的制度和理念正经历了一个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的发展历程,民事主体制度正经历着一个扩张的过程,但这种扩张并不是没有限制的。民事主体制度的变迁归根结底是基于现实中人的需要",民法是人法"并没有过时。  相似文献   

9.
罗敏敏 《中国经贸》2010,(10):107-107
本文主要分析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胎儿、法人以及合伙的民事主体地位,从而进一步论述该类主题与意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推定与证明责任的关系角度来看,中国历史上可以说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推定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适用机制;但从经验法则的运用来分析,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与现代意义上的事实推定相似或者相同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12.
程晨 《魅力中国》2011,(17):128-128,124
我国司法实践中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时有发生,然而由于现行法律的规定,进行民事公益诉讼过程中存在颇多困难。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当增加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本文对在我国构建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构建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问题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都把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作为物业管理中的业主自治组织,但对其是否具有民事主体地位规定模糊,造成不管在理论界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业主委员会的民事主体地位争议颇多.事实上,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下,业主大会是业主的意思,机关、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关,二者都难以成为完全民事主体,而由全体业主组成且能真正代表业主的业主团体才是业主自治与管理公共事务的独立民事主体.因此,我国应引入并明确业主团体的概念,重塑业主团体的民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孙白 《魅力中国》2011,(20):148-148
司法是保障公民权的最后一层堡垒,经过审判,公民保护了自己的权利,但是胜诉后被申请人自愿履行义务的真是少之又少,因此,这时申请人往往求助执行机构,希望通过强制执行可以真正的保护和救济自己的权利。在现实执行中,执行当事人和厉害关系人的合法权利常受到违法或不当的执行行为的侵害,因此就有必要对这一制度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田江阳 《魅力中国》2010,(26):133-134
再审程序作为针对法院已经生效当时确实有错的判决进行纠错的程序,对于实现司法公正、纠正确有错误的裁判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我国的行政司法实践中,理论上缺少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支持,故笔者在此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司法实践进行思考,浅析我国行政诉讼再审实践中的缺陷,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张爱菊 《特区经济》2008,235(8):239-241
随着合伙企业的发展,关于合伙的法律地位问题越来越受到民商法学界的广泛关注。探求法人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的产生与功能,发现法人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分析世界各主要国家关于合伙企业的法律地位的界定,作者提出:在我国民法典制定时应该赋予合伙企业法人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最高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中提出了新证据制度,在改革证据随时提出主义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实体公正考虑,新证据有其存在价值,但如果从宽认定新证据仍会落入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的窠臼,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对此,本文提出从严界定新证据、完善民事新证据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璐 《老区建设》2014,(24):42-44
民事保护令制度是防治家庭暴力的有效的事前救济手段。目前我国虽然选取试点法院签发民事保护令,但是也存在没有在全国推广、没有独立的诉讼启动程序、种类少、没有系统制度等问题。未来我国应完善反家庭暴力救济制度,构建适应我国实际的民事保护令制度,并对其实体内容及程序作出具体完善的构建,以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矫捷  ;于海洋 《魅力中国》2014,(11):294-294
我国颁布和实施的《侵权责任法》是一部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民事基本法律。这部法律在2009年重新修订后实现了自身的与时俱进,但仍不乏疏漏之处。  相似文献   

20.
刘海燕 《魅力中国》2013,(34):398-398
新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使民事执行监督名正言顺、有法可依。如何发挥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职能,使该职能更加完善,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笔者拟从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应遵循的原则、监督范围、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检察机关如何在新民事诉讼法下发挥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职能,构建完善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