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会计诚信 中国人讲诚信,在我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信是被视为治国平天下的条件和必须遵守的重要道德规范。《论语·为政》篇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古到今,人们这么重视诚信原则,其原因就是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是自我修养的境界。由于会计工作是向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各个方面提供信息的工作,因此其“诚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会计诚信,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早在奴隶社会,我国就已经产生了“诚信”观念,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早就为人们的社会交往定下了“言必信,行必果”的准则。孔子还谴责了背信弃义的行为,认为“言而无信,不知其可”。汉字“信”就正是由“人”与“言”两部分所构成。古人云“听其言,观其行”。这些都说明人们一直遵循社会活动中的诚信原则。封建社会,“诚信”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已形  相似文献   

3.
古人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会计作为一个传统又不断发展的管理职业,诚信是它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没有诚实信用就没有会计。然而曾几何时,这一基本道德规范之大堤,受到了“虚假恶浪”的冲击,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日趋突出,经济界有识之士一致认为,这一问题,直接危害着会计工作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所谓“诚信”,就是指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先哲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北宋神宗时期丞相王安石曾有“一言为重百金轻”的诗词,都是极言诚信的重要。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对于现代市场经济来说,普遍的守信行为是交易能够进行,经济能够运转的前提。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恪守诚信。否则,将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被淘汰。  相似文献   

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无信,不知其可.为此,甘肃天润水业有限责任公司在企业发展中,始终牢牢抓住"诚信"这一企业的生命线. 诚信不是空话,不是简单讲讲就行,要有制度和机制的保证,要用具体的行动去实现.现在的甘肃天润水业有限责任公司,肩负着兰州铁路局管辖甘肃、宁夏两省区,亚欧大陆桥中国段西北铁路枢纽区4000多公里铁路沿线和10万职工家属、师生的生产、生活供用水任务,每日供水量约6.6万吨,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6.
“信用”两字在《辞海》上的解释是。诚实不欺,遵守诺言”。众所周知,自古经商之道在于一个信字,我国向来就是。信义之邦”、“礼仪之邦”,古训“民无信不立”、“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均反映出诚实守信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因此,对国人来说,信用本不成问题,它一直是我们日常处世尤其经商所着重强调的。  相似文献   

7.
王斌 《经贸实践》2012,(8):45-46
天台县通过搭建企业直通服务平台,化“企业跑部门”为“部门跑企业”,变“体外循环”为“体内循环”。自今年3月初以来,“直通服务”共受理企业反映的各类疑难案件86件,其中已解决71件、正在解决15件,为企业构筑了发展道路上的“温馨港湾”。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资金紧张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需要周而复始、连续不断地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而进行良性循环。任何“缺血”、“少血”及“血液不畅”等现象,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危及企业的生存。最终成为企业资金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企业的资金回收困难,应收帐款周转率低。因此,如何克服企业资金回收的困难因素,加大资金回收力度,则是目前各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此,对影响施工企业资金回收的困难因素及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谈起“品牌管理”,多数企业的营销人员马上能联想到“家族化”的概念。也就是让企业里的所有品牌看上去像一家人。而且,他们认为,一家企业要做好“品牌管理”,就应该把旗下的品牌形成家族化,让它们拥有“具体不同”却“大体相同”的品牌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杜天宇 《时代经贸》2012,(18):118-118
本文首先,通过对ERP系统绩效相关特性分析,揭示了“理论绩效”转化“现实绩效”的根本保障在于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的协同。进而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的协同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阐述了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协同的基本策略。本文的宗旨,在于增进企业ERP应用“成功”的机率,推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方宇 《经贸实践》2012,(4):44-45
近年来,仙居县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刨先争优”活动与企业培育工作相结合,以打造“学习型、发展型”两型企业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企业创新转型,在企业培育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服务中介-企业”互动与科技型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的动态关系需要深入洞察,以便为企业提升知识吸收能力提供指导。因此,提出“服务中介-企业”互动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影响的理论框架,建立反映二者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ism PLE工具进行模拟仿真。分析结果发现,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呈指数型增长特征;“服务中介-企业”互动对科技型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且有递增的边际贡献。随着互动层次和水平的提高,“服务中介-企业”互动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提升作用显著增大。“服务中介-企业”互动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的作用存在“临界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土地市场存在明显的低价出让工业用地、高价出让商住用地的“两手”供地倾向,这种供地策略在促进制造业大规模集聚和发展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企业创新行为。本文利用中国土地市场网微观土地交易数据,测算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两手”供地指标,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专利数据库和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匹配数据,分析地方政府“两手”供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两手”供地对企业创新具有先升后降的倒“U”型影响,且多数城市“两手”供地带来过大的商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价格“剪刀差”,已对企业创新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两手”供地程度的不断加深,在长期内通过降低城市和企业研发投入、弱化集聚效应及抬升房价等机制阻碍了企业创新水平提升,且地方政府的增长竞争和财政最大化使“两手”供地与企业创新之间的“拐点”提前,进一步强化其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此外,地方政府“两手”供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还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依赖于企业所有制类型、所在城市等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企业内部公害防治管理制度是20世纪70年代日本公害防止对策的一个特色,也是IEI本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构成。在探讨日本“企业内部公害防治管理制度”形成因素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日本“企业公害防治管理制度”的组织结构、职责及其公共支持内容。研究表明,日本“企业公害防治管理制度”的成功经验可以迁移为很好的政策借鉴。中国当前企业家的“企业社会责任”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且亟待需要“法制健全”和“公共支持”。  相似文献   

15.
顾列铭 《新经济》2006,(3):28-29
今年2月25日,40多名温州商人组团来到北京参加“投资北京——温州企业投资洽谈会”,在“炒房”、“炒煤”之后,国企,成了温州民间资本下个涉足领域。一般地说,温州资金进京,三类企业将是资本“瓜分”热点:一是和轻工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二是高科技企业,三是改制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6.
王宗庆 《经济师》2008,(9):253-253
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应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向着“人本管理型”、“学习型”、“团队型”的企业文化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竞争力,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卢俊卿 《经济月刊》2012,(5):170-171
从商近20年来,我考察过的国内外企业应该超过500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我想过“规模”,想过“利润”,想过“技术”,想过“管理”,甚至还想过“中国驰名商标”。然而,遗憾的是,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鼓励企业“走出去”已成为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开放型经济面临加快转型的压力,积极地“走出去”应是企业理性的选择。本文针对昆山企业“走出去”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研究财政扶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就进一步引导我市企业“走出去”摆脱困境、扩大生存空间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调零间,完美无缺,碧玉无瑕。把“零”引人企业管理,则要求一切不利于经营管理的负效应趋于“零”,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处于最佳状态。“零”,可谓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一直是企业界追求的目标;又是“高难动作”,令不少企业“叹为观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以“零”为目标的企业管理,正激发出崭新的活力,企业管理正在向极限迈进。一、“年缺陷”——质量管理的一座问眼航标。参观英国弗里德里克.伍利汽车零件公司的人,可能并不太留意墙壁上的标语,一条是:“我们的目标是把次品减少到零”,另一条为:“连续…  相似文献   

20.
刘怡然 《新经济》2014,(11):66-66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整节假日政策的推进,旅游经济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假日经济”已成为一种潮流。“假日经济”究竟为旅游企业带来了什么?是机遇还是挑战?旅游企业应该如何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来把握“假日经济”?面对这些问题,本文将首先来探讨“假日经济”给旅游企业带来的影响,并详细论述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中把握“假日经济”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够加强旅游企业对“假日经济”的准确把握,制定出高效、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