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民主党人鸠山由纪夫上台后,提出以东盟10+3为基础,建立一个类似欧盟的东亚共同体的构想。较之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政府提出的环太平洋合作构想,共同体构想在日本所面对的国际、国内环境,主要针对对象,具体目的、涉及领域及面临的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四个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不再是对合作构想的简单翻版。  相似文献   

2.
儒教的和谐既是价值又是规则,它支撑了前近代东亚各国国内的差序社会关系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朝贡格局。由于以主权国家为单位的共同体存在诸多不足,而传统儒教的和谐思想难以为东亚共同体提供制度构造的资源,东亚地区必须改变单纯从主权国家的角度来寻求共同体构建的思路转而谋求地区各国公民社会的联结,从而为东亚共同体寻求结构性的域际公民社会基础,而东亚人权法治则是这一基础必经的法律环节。东亚人权法治是弥合东亚各国公民社会的断裂进而成为一个统一的域际公民社会所必需的法律环节。东亚人权法治与域际公民社会之间的良性循环能为东亚共同体的安全与和平以及贸易与投资提供结构性的稳定社会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日本新近提出要按照欧盟的模式建立东亚共同体,要建立东亚共同体可以先在已与合作的非传统领域开展合作,建立机制,为东亚共同体的建立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4.
首届东亚峰会受到世界广泛关注,是东亚合作进程的一个新的跨越,它创造了一种区域合作新模式,构筑了区域合作新平台,强化了南北合作的性质,扩大了合作空间与潜力,对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亚地区有加强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初的合作构想提出较早,但实际进程十分缓慢,复杂的经济政治及文化差异固然是其原因,但领导者缺位问题无疑十分凸显。从综合实力看东盟十国无力领导东亚经济合作,日本和中国也缺乏单独领导东亚的能力,加强中日合作才能更好地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东亚地区有加强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初的合作构想提出较早,但实际进程十分缓慢,复杂的经济政治及文化差异固然是其原因,但领导者缺位问题无疑十分显著。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分析指出,东盟10国无力领导东亚经济合作,日本和中国也缺乏单独领导东亚的能力,加强中日合作才能更好地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东亚的权力等级体系进行了分析,同时主要分析了东亚权力转移的现状及其影响。本文认为,东亚这一区域层级体系发生了权力转移现象,权力主导国由日本转向中国,日本在权力转移后处于极为不满意状态,而美国也相对加大了对中国的遏制力度。本文指出,权力转移对东亚各国的战略选择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在全球层级体系内只是出现了权力变更,因此,这些影响并非全是实质性的。本文认为,中国在权力转移后及崛起中,应该承担起东亚主导者的角色,正确进行国际定位及利益界定,以维护东亚地区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东亚经济的崛起和东亚危机的发生从某种角度上讲与东亚经济模式紧密相关。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东亚经济模式已不合时宜,需要转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东亚国家(地区)必须突破日本一雁领头的"雁形结构",不断提高区域合作紧密化程度,提高产业调整速度,共同实现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东亚的未来将面临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9.
日本企业文化特点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端于中华儒学思想的日本企业文化是日本“经济奇迹”的内在动力,以“家”理念、团队精神和人本主义为特点的日本企业文化,作为东亚企业文化的成功代表具有科学合理的一面,但也有其局限性。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实现企业文化内涵与形式的统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0.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变 ,成为东亚一流强国 ;而中国 ,作为现代化起点的自强运动 (即开始于 186 0年的洋务运动 )终遭失败 ,成为日本的“国强兵”方略中海外扩张的主要侵略对象。本文正是从驱动与抑制 ,诱发与阻碍等内外因素互动作用的“合力”之中 ,探讨中日现代化启动成败这一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于国情不同,各国投资体制和经济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各国在风险投资组织方式上也存在很大差异。综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风险投资的组织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即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及东亚模式(除日本外的有关东亚国家)。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是以私营风险投资公司为主体,国家直接参与风险投资的情况较少;日本模式是大公司和大银行及国家成为风险投资的主体;东亚模式的特点是,国家对风险投资给予很大支持,但其承担者主要是私人小企业。  相似文献   

12.
东亚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存在“锚货币”选择的问题。经济谐动指数分析表明,东亚适宜采用“内部锚”,而不宜采用外部“锚货币”,美元作为域外货币不适宜作为东亚区域合作的“锚货币”。日元国际化程度不高,加上日本经济不景气等原因,使得日元难以发挥东亚“锚货币”的作用。而人民币尽管暂时还不能充当东亚的区域主导货币,但中国经济与东亚地区其他经济体经济高度关联并已成为东亚各经济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对东亚其他经济体的竞争压力也要大于日本和美国,同时,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逐步改革,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的公信力不断提高。因此,人民币是东亚区域合作中最有潜力的“锚货币”。  相似文献   

13.
解说东亚发展的精神支持,这是东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一个“韦伯式的问题”。涩泽荣一创立日本第一国立银行,有“日本资本家之父”之称,为日本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涩泽荣一主张:商人之一生当如穆罕默德一手持剑、一手经卷那样,一手持算盘,一手持《论语》,以儒家精神指导工商经济活动。他说:“从来学习《论语》者,皆将仁义道德与生产殖利分为两物,此乃大谬也。必将合二为一,方得其真旨。”东亚传统文化在他那里被“圆熟”地与经济事业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由于国情不同,各国投资体制和经济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各国在风险投资组织方式上也存在很大差异。综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风险投资的组织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即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及东亚模式(除日本外的有关东亚国家)。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是以私营风险投资公司为主体,国家直接参与风险投资的情况较少;日本模式是大公司和大银行及国家成为风险投资的主体;东亚模式的特点是,国家对风险投资给予很大支持,但其承担主要是私人小企业。  相似文献   

15.
运用修正后的实际利率平价模型,采用协整分析法研究了东亚国家(地区)和美国、日本实际利率的长短期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后东亚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及其动态变化.研究结论是,金融危机后东亚经济体对外金融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对内金融一体化则无显著变化;东亚经济体的资本管制、合作深度及核心利率的缺失是影响东亚金融一体化的主要因素;取消管制、促进合作、形成东亚本土化的"驱动利率"是提高东亚金融一体化程度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东亚区域一体化"领导者"的东盟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导者",主导力量的缺失成为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一大掣肘。明确合作的核心国,发挥其主导作用,将成为东亚合作能否深入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分析东亚地区现存四股主要力量——东盟、中国、日本、美国在东亚一体化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认为在当前情况下没有一个力量能单方面主导整个东亚的一体化进程,唯一可以考虑的便是联合主导的情况,并提出了有别于欧盟"双核模式"的具有东亚特色的"双芯模式"作为东亚主导力量的出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亚洲债券基金(ABF)的基本观点是各国自愿动用其巨额外汇储备的一定比例成立一个基金,用以购买区内各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除外)发行的主权或准主权美元债券,目的是为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个催化剂,因此是东亚金融合作与债市发展的新契机,对于稳定东亚金融体系、加强金融合作和发展东亚债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它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因此,东亚各国唯有继续积极合作,才能实现ABF的绚烂前景。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明确强调,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邓小平理论中,关于"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是其主要内容之一.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至今已有十多年了.这一伟大的构想在港澳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创造.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正式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东亚地区历史和发展所存在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使地区一体化的整合进展缓慢,远落后于欧洲和美洲,并引起地区一体化远景目标设计的模糊。借鉴欧洲一体化的经验,根据东亚地区一体化的实际情况,东亚地区一体化的空间范围应界定在15国两个地区内,长期远景目标选择为“东亚地区联盟”,“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是两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在东亚地区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可以发挥“核心国”、“轮轴国”和“重要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是国家发展中一个跨区域的战略思考,这一构想是构建区域合作的一种新模式,高等教育之间的合作与发展是这一构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给双方的教育事业提供广阔的合作空间。目前西部高等院校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在内容、层面、形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合作形式单一,优质资源并未充分发掘。因而,西部高等院校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中要遵循精准定位、和而不同;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深化区域合作、拓宽发展层次;完善合作机制,建立一体化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